|
93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总数达到历届之最
第93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副秘书长、大会新闻发言人徐兵13日说,将于4月15日至30日召开的本届交易会共有48个交易团、9128家企业参展,达历届之最,目前仍不断接到外国客商参展的申请。
徐兵说,本届广交会展出面积达31万平方米,折合国际标准展位15862个。本届广交会共有48个交易团、9128家企业参展,是历届之最。 徐兵说,本届交易会将继续分两期举行。其中第一期为4月15日至20日,展出原材料、机械与工具、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食品土畜五大类商品,共18个展区,7936个展位;第二期为4月25日至30日,展出家居用品、礼品与装饰品、办公与户外用品三大类商品,15个展区,7926个展位。参展商品超过十万种。 徐兵说,本届广交会由于受到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的影响,不排除少量境外买家不来的可能性,因此前来参展的客商人数会受到一定影响。 同徐兵一起参加发布会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说,目前广东省、广州市的卫生、出入境检疫、交通、商业、工商、旅游、环卫、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部门正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工作预案,对广州以及相关地区的公共交通、展馆、酒店、食品和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前来交易会来宾的卫生安全。(记者王攀 车晓蕙) ----------------------------------- 探求广交会“化蝶之旅” 南方都市报 2003-04-13 10:06:58 47载风云谋求再度变身,新展馆催生展览业航母 探求广交会“化蝶之旅” 广交会,长期背负着我国出口成交的主渠道功能,同时它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唯一的展览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成就中国第一展 经历了40多个春秋风云,广交会已是我国外贸领域中具有“旗舰”意义的展会,直至今日,广交会仍在我国外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把世界各地的外商请到本土,推销本国的产品的方式,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据统计,广交会每届都吸引了十余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赴会采购,成交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3左右。所以,取得参加广交会的资格,是国内众多企业证明自己实力的最好办法。能在广交会上拥有一席之地,就象征着拥有市场,拥有客商,拥有信息。区区数平方米的一个摊位,甚至摊位中的一个柜台,都大有可能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同时,广交会能够全面展示我国出口商品、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扩大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是世界了解中国出口商品和中国外贸企业的最重要的窗口。 另外,每届交易会万商云集,除商品交易之外,还是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国内重要外贸政策信息的集散地。 广交会之所以能成为打造中国会展业第一品牌,业内人士认为它具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地区的展会所不可获得的。 首先,广交会拥有客商优势。每年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国际上广发英雄帖,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万客商跨洋过海赶来广州赴会。 其次现在参加广交会有超过4000多家企业数量,占到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约三分之一,具有成交优势和规模优势。 同时,地缘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广交会所在地广州毗邻港澳台的优势,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内,促使广交会成为举世瞩目的盛会。 市场洗礼面临挑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很多游戏规则都在改变。企业将以自身利益意愿取代政府的指令,选择性地参与各种市场竞争行为,这同样包括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 所以直至今日,广交会这个历经40多个春秋打磨的具有“旗舰”意义的综合性展会,已经开始接受市场浪潮的洗礼,有着悠久历史的广交会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前几届家电巨头的缺席已经不断向组织者敲响警钟:广交会已面临着越来越实质性的挑战。 专家分析,随着中国入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交流渠道的增加,广交会不再是与外商沟通的唯一渠道。广交会同国内其他会展一样,将面临更多的来自德、美等专业展览公司来华办展的冲击。国内参展企业开始不满足于仅参加国内展览,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著名大型展览会和国外来华展。国内展览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公司为吸引客户和争取市场份额不惜大幅度降低价格进行竞争。 有政府官员提醒,随着各种专业会展的兴起,广交会确实应该冷静思索,吸取各种会展的长处。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均有大型的国际展览场馆及其展会,这是对广交会构成的最直接的竞争压力。 在市场相对封闭的时候,广交会基本上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惟一途径。但现在,企业的选择越来越多了,不少企业已经把产品送到了不同区域的大客户门上。国内一些知名家电企业在一早就退出了广交会,然而,其海外销售并没有下滑,这些年的出口业绩仍然直线上升。 有参展商说,现在企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与市场竞争格局来规划全球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参加广交会;二是参加各种国际专业会展或直接参加目标市场的展销活动;三是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络。 同样的竞争还来自无形的网络。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网上交易会”,不但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投入人力、物力,而且能够天天都是交易会。这种“网上交易会”在某些不可预测的环境下就显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这就分薄了广交会的参展企业。 同时,一些参展企业也抱怨摊少费贵,不少参展企业都是外贸出口服务公司,而并非“绩优”的国内外实业大公司。知识产权问题也一度困扰广交会的声誉。欧美客商人数虽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还较小,今后在保持传统市场的客商数量的同时,应该要请更多的欧美客商进入广交会。 变革重塑广交会 “改变使人进步。”这同样是广交会应对目前市场挑战的一种态度。所以这个拥有接近半个世纪的“老人”在市场力量催生下,开始了大“转身”,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塑造市场化的年轻形象。 政府主办机构已经认识了这种转变的深刻意义。去年底,第93届广交会筹备会在成都召开,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郭莉直言:广交会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正是外经贸发展的艰巨任务;如何提升广交会形象,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是下一步的艰巨任务。 其实,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改变正在以“疾风骤雨”式的速度进行着。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一度是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惟一出口的广交会,已经在市场化道路上越走越开,受到参展商的好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以往公布成交数字、成交排名等计划经济的惯例已经从第九十一届开始,将由现在的每届连续十二天改为一届两期,每期六天,两期内将间隔四日;同时,将参展的商品分类,安排在两个时段中分别展出,被务实省团取消。企业为成交而成交的压力没有了,每笔生意都实实在在。 众多改革中最具有大刀阔斧作风的是,广交会从第九十一届开始,将由现在的每届连续十二天改为一届两期,每期六天,两期内将间隔四日;同时,将参展的商品分类,安排在两个时段中分别展出。广交会实行改革后,公司将不再为没有足够的摊位展示产品而发愁;同时,所有中国企业在海外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也将因此得到改善。 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是广交会应对各类网站的有效措施。这样,广交会既保持其传统优势,发挥其成交功能、展示功能和信息功能,又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从而办成商品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档次、高水平的现代化商品交易中心。 其中的一项措施是开通“在线广交会”,这个原来是外经贸部为了应付金融危机的影响的改革,于1999年第85届广交会的时候创立的。现在每届“在线广交会”与在广州召开的现场广交会同期开幕。随着知识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广交会的信息服务功能还将不断加强。特别是今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应用,传统看样成交和网上电子交易的有机结合,将极大促进广交会真正成为一个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名副其实、永不落幕的国际贸易盛会。 另外,组委会加大力度规范交易秩序。广交会修订、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继续设立投诉接待站,受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投诉。广交会还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企业黑名单”制度,确保无侵权产品上展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给予重点检查,如果重犯,将从重处罚并取消参展资格,性质恶劣的还将取消经营权。为了增强服务功能,广交会还引进认证服务。认证服务将帮助中国企业跨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更多更快地走进国际市场。 同时,加大了对名优产品的扶植力度,将主馆的摊位主要用来安排机电和纺织产品。各个商会还特别为一些出口情况较好的企业打开进入广交会的方便之门,把最好的展位留给他们,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大名优品牌的宣传力度。 还有一项具有前瞻意义的改革是,广交会不久的将来搬迁到亚洲第一馆的新会展中心。虽然不能确定广交会入主的具体时间,但我们可以想象这将为广交会“蛹变”注入强大的活力。 中国第一展谋求市场转轨 金字招牌,也要不时揩拭,才能永葆闪亮! 下周二,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又将迎来盛大的开幕仪式。盛景背后,广交会这个闻名遐迩的金字招牌,在市场大潮中却蒙上点点灰尘。作为主办方的相关政府机构已经从上世纪末开始了广交会的“化蝶之旅”————从计划经济时代特定环境铸就的会展品牌,提升为市场竞争压力下真正意义的“中国第一展”。 中国外贸晴雨表 一直以来,广交会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其成交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3左右。它更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成交效果最好的,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成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 所以,广交会这个老字号品牌芳香四溢,引无数国内企业竞折腰。不少企业坦言,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内各个地区开放程度是不同的,对渴望客商上门的企业来说,参加广交会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广交会拥有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采购商和批发商的最新、最完整的资料,能够邀请到大量手持订单的客商。同时广交会得到外商的信任,因此国内企业怎么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于是,40多个春秋以来,万商云集广交会,“中国第一展”的美誉也就不胫而走。尤其到了上个世纪末,广交会步入巅峰时代。 市场竞争加剧 但这几年来,“中国第一展”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是,参加的企业各类产品自发占据了低端市场,以低价招徕客商。在会展过程中,倒卖摊位现象时有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让组办方头疼不已。 同时,一些已经成长的企业,比如国内的家电巨头们开始跳出了广交会,参与更加专业、更高层次的国际会展。 国内外会展巨头的崛起,珠三角会展业的混战都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广交会的优质客源。可以说,广交会面临的处境是,前有老虎,后有一群老鼠。 在各种压力下,广交会这个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足迹的盛会开始市场化之旅。一场嬗变在历史悠久的广交会上发生了。 变革图谋强大 入世后的第一个春天,人们就惊喜地发现,一向步履稳健的广交会作出了超乎想象的举动:广交会实行两期办展。有关人士信心十足地称,这是春天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身处巅峰的广交会并不止步于占山为王,而要做强做大。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出台了: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永不落幕的国际贸易盛会;加大力度规范交易秩序,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企业黑名单”…… 但人们还在呼唤另一大利好消息的到来:广交会迁入亚洲第一大会展中心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这是广交会探求“化蝶之旅”的必经之路,为在市场中保持“中国展览业航母”的地位增添了硬资本。 携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荣誉,广交会在高起点上融入市场还需要更富有战略性和应变性的因素。但随着广交会在探求“化蝶之旅”的纵深,广交会将不仅见证一个贸易大国的发展,还将见证一个贸易强国的崛起。广交会的金字招牌也将闪亮不已。 群聚效应辐射珠三角会展业 广交会拉动会展经济 会展业在我国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会展业本身的利润率大都在30%至50%之间,而其联带效应更大,具有大约1比10的带动效应。 一个专业展会的成功举办,往往带动整个产业带的发展,对酒店、餐饮、旅游、广告等服务业以及交通等整个第三产业,都将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在广交会拉动下,广东“会展经济”不断壮大,成为服务行业的一支主力军。 形成广州会展经济 专家认为,一次会展的投入与其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10。据分析,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的广交会,带给广州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拉动着广州会展业的全面开花。每届广交会10万外宾、20万内宾云集广州,客流量的“经济运用”就形成了“会展经济”。 在广交会举行期间,周边的馆外馆更是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广交会一开,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等齐齐上阵,设摊展示轻工陶瓷或日用品,同样会聚了各路客商。这些馆外馆也就赚得盆满钵满。 拉动珠三角会展业 广交会的蓬勃发展显示了展览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兴旺态势,它对珠三角展览业起着催生、示范作用,促成珠三角展会规模滚动发展,形成“群聚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每届广交会期间广东举行的各种展览会竟达20多个之多。尽管举办单位一再申明,与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广交会相比,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同在珠三角经济圈、时间交叉重叠的巧合,让人不得不认为,声名远播的广交会被频频搭顺风车。 专业人士认为,广交会的“搭车”现象从侧面证明了其魅力所在。已有4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最具影响力的是品牌、最惹眼的是人气。 会展效应带旺区域 据了解,会展经济在北京、上海这些会展发达的城市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会展经济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而这些配套行业最强调的就是经营场地要在会展中心的附近,从而直接拉动房地产的消费。 而目前琶洲期待借广交会东风,以广州新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和核心,将发展成为以会展博览、国际商务、信息交流、高新技术研发、旅游服务为主导、兼具高品质的居住生活区。因此,房地产专家预测,该板块的房地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不少发展商已经蠢蠢欲动。 ■ 分析 新展馆暂缓启动 广交会期待变脸 广州市欲不断扩大广交会“第一会展”品牌的雄心,并以此发力做大会展经济,这从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中可见一斑。两三年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琶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宏伟的新会展中心拔地而起;地铁二号线轰鸣而至。 乘此东风,琶洲热盼本届广交会移师该地,以此立志要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会展业的领头羊。广州会展中心项目有关负责人年前就雄心勃勃称,所有工程进度都是按照第93届广交会搬入新会馆的计划进行的。 但令人足惜的是,本届广交会仍然不能落户这个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这当中有许多不为外人所道的原因。但可以相信的是,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广交会将在更加雄伟的新会展中心开始新世纪的“变脸”,将和琶洲相得益彰。 交易会催生新馆 几年前,有业内人士就提出,现有广交会展馆在交通、配套设施、展览环境等方面都不能满足业务扩大的需要。原国家外经贸部也提出将交易会迁址重建,办成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 同时广州有关政府认为,要加快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提高会展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首先必须加强展览场馆建设,提高广州会展业基础设施档次,增强国际会展中心的功能。于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就破土而出。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珠江南岸琶洲岛,首期投资40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是广交会现址的两倍多,展厅总面积16万平方米,有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仅次于德国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广州市还准备续建会展中心二期工程,计划把整个10·5平方公里的琶洲岛打造为“国际博览城”。 据悉,广州新会展中心仅一期工程占地就达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9·5万平方米,共有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基本上可满足广交会的需要。 “广州是国内三大展览中心城市之一,展览的数量,展览使用面积,名展大展的规模和影响,都位居全国前茅。随着新会展中心的落成启用,广州的会展业将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琶洲新会展中心启用前夕,萧灼基、樊纲等著名经济学家在出席“广州会展经济高峰论坛”时作出上述高度评价。 新馆管理权未定 当大家都翘首以盼今年的广交会将入驻新会馆的时候,在年前就传出了多项不利的消息。其中一项是,新馆的管理权归属的问题是障碍广交会迁入新会馆的重要原因。 相关人士分析,这个敏感的问题包括,新馆的管理权归谁,是广州市政府,还是原外经贸部?新馆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双方将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还没有浮出水面。 除了管理权等敏感话题外,酒店配套也是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新会展中心目前周边配套设施很少,离会展中心较近的酒店均不在会展中心范围内。而现在广交会所在展馆周围,密集地分布着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招商宾馆、流花宾馆等星级酒店。 据悉,新会展中心将配套2家酒店,其中,1家五星级酒店已经立项,并进入工程招标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该酒店将赶不及在明年春天投入使用。 业内人士指出,广州要用6年时间把10平方公里的琶洲岛建成国际博览名城,为本地会展业打了一支强心针,但市政府还应进一步明确会展业的发展目标及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对会展业的调研和立法,尽早成立会展业的自律公会,并积极引进国际会展业巨头参与。 ■ 背景 广交会47载嬗变 1956年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于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在广州举办,《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阐述了展览会的重要意义。这次展览会成为创办广交会的预备会。 1957年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到会有19个国家、地区的1223位客商,出口成交额1754万美元。 1958年会址迁至今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1·5亿美元。 1959年会址迁至起义路陈列馆,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侨光路陈列馆的2·7倍。 1967年周总理视察春交会,并做群众组织工作,保证了交易会顺利召开。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1972年春交会应邀到会美商有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二十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会。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交易会的代表。 1974年第三次搬迁至现在的流花路新建的广交会大院。展馆正面镶有郭沫若先生手书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1980年广交会开始了对台贸易。 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到会开展出口成交业务。 1984~1985年广交会分别获得意大利“国际墨丘利金奖”、西班牙“国际贸易奖”。美国副总统布什参观1985年秋交会。 1986年广交会斥资6000多万元对展馆进行系统改造。举行了60届庆祝活动。 1989年一年两届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8·9亿美元。会期由20天改为15天。新增设了经济特区交易团。 1993年实行主要由“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改革,共设45个交易团,试办轻纺交易会。 1994年广交会开始按“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的方案组展。设六大行业馆。展览馆及附属建筑物面积达16万平方米,到会客商已超过5万人,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超过100亿美元。 1996年广交会加大了招商力度,邀请国外知名工商贸易团体和高层贸易代表赴会。 1999年获外经贸部授予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出自己的牌子走上前台。 2000年广交会会期由15天改为12天;到会客商突破十万人。 2001年春交会到会客商超过11万人;成交金额达158亿美元;广交会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2002年,从第九十一届开始,改为一届两期,每期六天,两期内将间隔四日;同时,将参展的商品分类,安排在两个时段中分别展出。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