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执意搬迁 考问政企关系
本报5日刊发了《远大会否搬离长沙》一文后,一些较为关注此事的读者致电本报记者,希望更多了解事情发生原因。虽然远大是否搬离长沙尚没有成定局,但是几年前创智软件将管理总部迁到深圳,将销售点中心迁往北京,软件园保留在长沙的情形许多人仍然记忆犹新。今天,远大很可能重演创智软件出走的一幕,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远大的总裁张跃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国入世网上峰会”上曾经说:“我们公司13年来,没有明显地感觉到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面有什么样的约束。加入世贸以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态度都应该更加让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家也应该这样想,中国的改革不可能走回头路了,让那些改革比较好的企业大胆地经营。我觉得始终要注意自己独特的能力,如果说你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能力,你可以大胆地去做。” 这段话显示出了张跃要走出一条独特自己道路的气魄。就此推论,远大提出要走,绝对不会是因为有人对它索、拿、卡、要,但是远大却三番五次要走,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注远大搬迁风波,也许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之间如何达到一种良性的关系,来实现双赢呢? 近年来,远大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为当地政府带来了税收的不断增长,政府自然是高兴不过,每年还颁发一定的奖励以鼓励企业更大的发展,更多的纳税。但是,企业的影响扩大了,经营的舞台不仅局限于地方,而是面向全国、全世界,地方政府有限的优惠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政企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远大和政府的关系就是这样,关系的疏远成为了摩擦的开始。结果是企业不来亲近政府,政府自然没有必要去主动亲近你,政府可以去扶持新的企业,可以把一些优惠政策投向别的企业,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过去的百般照顾也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公事公办。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事件:当远大城因为污染问题一次次与当地农民发生赔偿纠纷时,远大请政府协调解决,远大的意思是希望政府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政府没有偏袒哪一方,仅仅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政府当然没有错,但是,对于远大而言,却很难满意政府的这种做法,有点怨气也是难免的。 一方面,政府不偏不倚,依法行政,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主经营,通过市场竞争求得发展壮大,这本是很正常的,但就在这个过程中,政企之间却产生了种种摩擦。许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是,远大的走,不全是政府的错,是因为它自己不懂人情世故。 远大的不懂人情世故在湖南是出了名的,包括在许多媒体的心目中,远大是最难以打交道的,至于一些政府官员对远大的印象也是一般,比方,媒体采访见不到面,领导去了,企业的领导也不出来迎接等等小事都使得远大给人印象是架子太大。此间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政府主动去帮扶企业自然是不可能的,不为难已经就不错了。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政企之间的关系,远大如果真的因为不懂“人情世故”而和政府产生摩擦,错在远大吗? 抛开这些人情世故,我们似乎更应该关注经济环境。对于湖南的经济环境,记者曾经采访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某大企业总经理曾经告诉记者一个事情,他们在长沙、上海、北京征地,类似的地理位置,长沙征地所花费的成本最大,长沙给的是一片荒地,而其它地方给的却是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地。如果这不是长沙的经济环境不好,那就是其它的地方经济环境更好,更吸引人一点。因此,大企业在湖南出走,也并不是什么孤立的事件。(刘光辉)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