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局重组聚焦四大主业 平安保险可能被出售
招商局集团董事、财务总监范棣博士最近一年多以来常常奔波于香港和深圳之间,频繁地参加招商局集团下属企业的各种会议,这些会议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招商局集团重组。
“在对集团业务前景、竞争环境和自身优势逐一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交通基建、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定位为核心产业,半年多来涉及资产总额120亿港元以上,涉及企业100多家的整合和机构调整工作进展顺利。”10月16日中午,范棣终于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重组方案拨云见日招商局重组的消息是去年年中伴随着集团新董事长秦晓的上任传出的。在此前后,中资在港企业中的华润创业、中粮国际、中银国际等已经在纷纷进行重组的动作。对于招商局的重组时间表及重组方向的猜测也颇多。2000年底,招商局请来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其作战略分析和策划,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三、五年内,集团应该建设成为核心业务突出、管理高效并具备发展竞争力的企业,具体地说就是交通基建、航运、金融等领域。 透过招商局属下的招商国际(0144.HK)、蛇口控股(0024.SZ)、深赤湾(0022.SZ)等上市公司的举动,招商局重组的策略渐渐明晰。 2001年7月,蛇口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将与蛇口港业务相关的资产与大股东蛇口工业区的招商房地产25%的股权、招商供电25%的股权和招商供水25%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意在退出港口业务,重点发展房地产及园区开发;与此同时,招商局国际收购了中国光大集团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光大亚太,接手其海星码头,计划将光大亚太在新西兰的房地产业务置换到蛇口控股中去,而蛇口控股的港口业务剥离后也将置换到招商局国际。这样的运作向人们显示,招商局国际是在用资产置换的方法,将自己内部企业同类资产集中到某一旗舰公司;同时通过运用资本,收购自己需要的资产,注入相应的公司,打造集团核心领域的实力。用范棣的话说,招商局的操作手段是“自己有的就内部置换,自己没有的就从外面购买。” “有所为,有所不为” 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至今已有130多年,旗下已经拥有总资产500亿港元,管理资产总额接近1200亿港元,属下有16间上市公司和250间非上市公司。 因为体系庞杂,核心业务不够明显,影响了集团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这样的局势在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就更加明显。招商局的一位高层透露,1999整个集团的盈利不到4亿港币,“如果不是招行盈利20亿、国通盈利16亿、招商局国际盈利100多亿,整个招商局早就捉襟见肘了。”这位人士说。 对于这样的形势,招商局唯一可选择的就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三五年内重点扶持和发展核心支柱产业,保留创造能力良好的优势企业,逐步退出未来发展潜力小、竞争力不强的非核心产业。秦晓说,这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重组的目标是核心产业比例上升到80%,非核心产业只占20%.”范棣说。根据招商局最近公布重组方案,上半年的重组主要围绕地产业、物流业、交通基建业和金融业四大核心产业进行,将集团内部相关的资产分别剥离、调配、置换到上述四个领域。 平安保险或被出售2000年底,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曾经签署过一份《全面合作协议书》,决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协议的签定立即引来高度关注,香港媒体纷纷预测境外四家红筹企业可能在境外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股权转让、发行债券、资金拆借贷款、对外抵押担保等业务上进行合作,以专注于各自的核心业务,而一些非核心业务,可能会让兄弟公司优先收购。 虽然范棣一直强调四大红筹企业间重合的业务份额不大,但是事实的发展还是证明了红筹们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华润集团业务将主要定位为分销、地产、科技和策略性投资四大类;中旅则表示要收购内地的旅行社;光大国际大力拓展金融业务;招商局的主营业务将在基建和物流领域。有投资银行界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红筹公司的资产互相并购中,招商局作为收购方的机会将更大一些。 而华创、光大等卖出自己的非主营业务譬如物流、码头、地产给招商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招商局收购光大亚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投行人士也指出,在重组方案中,招商局并没有明确指明其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主的保险业务的去向,招商局的旅游、酒店等业务也没有列入核心产业,这部分资产有可能作为互相置换的条件考虑出售给兄弟红筹企业。 对于非核心产业的处置,范棣说:“招商局重组的方向肯定是做强核心产业、淡化退出非核心产业,但是在考虑具体的收购时,并不一定非要转让给兄弟企业,我们还是首先考虑经营利益。” 在所有的重组中,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招商局国际对于内地港口业务的整合。秦晓称招商局国际在重组过程中,获得招商局集团注入的蛇口港资产后,有可能使其控制的蛇口港权益达到100%,得到国务院、交通部等部门的特批,只是时间问题。 当记者致电交通部水运司港口处询问时,该处的一位官员表示,随着加入WTO的步伐,国家港口开放的政策也许不久就会出台,但是目前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并没有取消。“我觉得作为基础设施产业,外资持股100%不太可能,能相对控股就不错了。如果招商局能够取得100%权益,那也只能通过国务院来特批。”这位官员说。 “我们只是在争取资本的话语权,借集团重组的机会,我们当然很希望蛇口港的这一大块统一到招商局国际旗下。”招商局国际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