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国入世:中国保险业与狼共舞险不险?
中国入世,保险业的开放一直是各方讨价还价的焦点。在旷日持久的艰难谈判过程中,中国的保险市场硝烟四起,外国保险巨头已经陈兵国门,弱小的民族保险企业有没有能力与狼共舞?中国保险市场的现有格局将被打破,人们期待中资保险能化险为夷,借机壮大。
外资保险在中国入世谈判时要价很高,因为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保险业大蛋糕让人垂涎。去年中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为一百二十七元人民币,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三百六十美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本国当年GDP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点八,而世界平均水平为百分之六。 与中国的同行相比,外资保险公司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中国保险业恢复发展不过二十年的历史,全行业的资产不足四千亿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一家中等规模的保险公司资产就超过一千亿美元,规模上不可同日而语,经营管理水平上差距更大。 实际上,外资已经给中资保险带来了很大压力。上海是对外资保险开放的试点城市,现有十二家外资保险公司占有一成三的寿险市场份额,这一比例超过了许多WTO的成员。在另一个试点城市广州,友邦和信诚两家外资保险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获得了寿险市场份额的一成二。 正因为实力悬殊,虽然入世可以刺激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需求,有利于中资保险在管理方式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并且促进中资保险的国际化进程,但其对中国保险这一弱势产业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据一直参与入世谈判的中国保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孟昭亿介绍,中国入世在保险业上的承诺是:中国入世后,外资非寿险公司可以以合资公司、分公司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再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分公司、合资公司和子公司的方式来华营业;而外资寿险公司则只能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设立营业性机构,且外资股占比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市场,几年后可设立独资公司,但业务范围限定在大型商业险和再保险的经纪业务。 加入WTO,中国保险企业还剩下一点点屏障,那就是保险业开放在地域和时间上是逐步进行的。据介绍,在地域上,入世之初,除现已开放的上海、广州外,将增加开放三个城市,其后两年内再增加开放十个城市,入世三年后将取消地域限制。 在时间上,入世时外资非寿险公司可以在现行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经营统括报单和大型商业险业务,入世后两年内可以向中外客户提供全部非寿险业务服务;入世时外资寿险公司可以对中外客户提供个人寿险业务服务,入世后三年内则可从事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业务。 虽然有时间和地域上的屏障,但中资保险公司能否抓紧时间提高竞争力?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四家公司,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占据着市场的垄断地位,虽然在本土化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还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处境艰难。 从不同险种来看,专家认为,财险面临的压力要比寿险大。国内的寿险公司经过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已经在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上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寿险产品如投资连接产品基本跟上世界潮流。而国内财险品种少,服务差,水平低,其他如再保险、保险中介等也都不容乐观。 时间已经不多,中资保险能否迅速成长还是未知数。中国保监会今年对保险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发现保险公司依然问题多多。广州保监办主任魏迎宁对此深表担忧:“中资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品质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比较差,老爱打擦边球,搞‘回扣’、‘误导’等不正当竞争,没有在服务上、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由此看来,中国保险业入世无论利弊,中资保险公司都需要“浴火重生”。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