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体育用品商 能分奥运几杯羹
都说2008北京奥运是镶金边的日子,都在琢磨这金灿灿的日子怎么变成钱,而目前中国体育器材生产企业有望入围奥运赛场的却寥寥无几。距2005年确定奥运器材提供商仅有不到3年的时间了,人们不由关注———
体育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申奥的成功昭示我国体育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了。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郑泽云副主任透露,2008年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价值,将远远高出众多资料预测的1.7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注册的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已经有3000多家,年销售额已有数百亿元。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加工国,是全球能够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但是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企业,却上榜无几,真正涉及大型赛事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用品界的尴尬。究竟有多少家国内企业能抓住奥运的诱人商机呢?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70%国内企业生产的体育器材、设备达不到国际赛事的标准。尽管国内企业在出口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口额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3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75亿美元,尽管天津生产的“春河”体操器械,上海“红双喜”、广州“双鱼”乒乓产品,张家港生产的篮球架等体育器材中,有些已经通过国际单项协会认证,有些在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已经得到检验,但可能冲进奥运的几家企业很难与国际体育用品界的大鳄们抗衡,很难与国际名牌同分一杯自家门前的奥运羹。 奥运会比赛体育器材来源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允许运动员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自带的器材,主要包括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网球拍、自行车、船艇等;第二部分是组委会依据器材质量及企业对奥运会的贡献大小,指定使用一部分器材;第三部分是根据企业产品的质量确定的一些大型设备设施及小型器材。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第三部分才是竞争的主要目标。由于现代体育是舶来品,使得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先天不足,不拥有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的专利,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关体育用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以及企业标准体系存在着标准少、标准低和标龄长的问题,造成企业生产品种单一、质量不过硬、品牌意识不强,进而整体实力明显不足。 一面是令人憧憬的奥运商机,一面是我国企业令人担忧的现状。究竟能不能抓住机遇,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努力抓取,不能只简单地用预算数来机械地推算。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行业有拉动作用是肯定的,但效果不能随意夸大。郑泽云副主任客观地说,奥运对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影响与企业、甚至大众的希望会有一定的距离。但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针对现状,重视解决入世以来体育用品的知识产权问题,抓紧时间建立标准体系,为创立我国自己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而努力。总局协助政府工作,已经制定扶持体育用品生产经营的策略,加强对体育用品生产经营的宏观管理,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技术改造和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争取在中国多举办国际大型赛事,为企业提供参加国际大型比赛资格的平台。 用仅有的两年多时间打造冲进奥运的体育用品是所有中国企业的美好愿望,但不可否认一些企业也许会与自家门前的奥运失之交臂,镶金边的日子虽然暂时没能变成钱,但多少会是一种启示和激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国稳定的经济环境、广大的体育市场和低劳动成本,有行业发展的基础,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也一定会在得与失中成熟崛起,加快国际化进程。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