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O:热钱燃烧的年代
近来,有关MBO(管理者收购)的动作引人注目:
——新华信托11月18日宣布将设立5亿元规模的MBO基金,以100万元为起点,全部向机构投资者私募,并根据市场细分为国企改制管理层收购信托(2亿元)、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信托(2亿元)、高成长企业管理层收购信托(1亿元)三部分; ——管理着150亿美元的美国凯雷集团打算与德隆集团筹建MBO基金。 ——中信与美国国际集团也表示有意提供MBO融资服务。 一时之间,热钱纷纷涌向MBO,加上今年证券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或准备进行MBO操作,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将是个MBO年。据说许多企业高管私下聊天都少不了要问一句:“今天你MBO了吗?” 2003:中国MBO年 谁也不清楚中国的MBO市场到底能容纳多少资金。仅在上海,国有资产的规模就达到了5000亿元,按照现在上市公司6万亿元国有资产规模,即便只有10%转让给经营者,所需要的资金也有6000亿元。 重庆新华信托公布的MBO信托计划与叫卖千亿国资的消息几乎同时出现,青睐MBO的除了众多的投资机构,还有不少地方的体改委和国资局,希望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借到钱把企业买去。国有大企业云集的大上海,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一个MBO市场,十六大之前,敏感的企业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国有企业已经产生了出售的意向。 就在新华信托向外界公布信托计划的同一天,一个更大规模的MBO项目——利宝俱乐部项目也在上海正式招兵买马。召集者称,现在一个普通规模的MBO案例动辄就是上亿的资金,如果是募集封闭式基金,很快就用完了,也很难预测现在有多少需求,这个规模大到需要有一个开放式平台,让资金供应方和众多的MBO项目之间进行自由地配对。 MBO机会只有三五年 即将到来的MBO浪潮持续时间不过三到五年,各路资本都睁大双眼盯着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近期有关上市公司MBO的公告也已频频出现,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大量资金来说,MBO的机遇就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这个机会稍纵即逝。 其实早在新华信托推出MBO方案之前,花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各种来自开曼群岛等免税岛的国际游资以及红塔集团等国内资本运作高手,就已经在积极筹划建立封闭式MBO基金。深圳国投与花旗银行、梧桐基金、红塔创投筹备国内最大的MBO基金——申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近募集的10亿规模的MBO基金已经到位。 除了外资,还有一笔潜在的重要资金将成为MBO信托基金的主力,那就是江浙等地庞大的民间资金,恒源祥刘瑞旗在MBO中所需的9000万资金,全都是恒源祥在浙江等地定牌加工厂的老板们借给他的,因为他们对刘瑞旗和恒源祥这个企业非常了解。但目前这类资金因为缺乏对管理层信用状况和企业的了解,尽管对MBO的热忱非常高,还暂时处在观望阶段。 投资MBO三种获利 多年研究证券市场的执业律师邓先生说,投资MBO的可获得三种利润:一是为投资者提供贷款,获得利息收入,这是一般投资者最不想拿的一块收入,因为投资者将钱借给管理层的实际目的是希望获得和他们一起收购企业股份的资格,而不是赚一点利息。有的机构甚至愿意提供无息贷款给经营者,但现行政策规定,不允许企业或金融机构提供无息贷款,所以这块收入投资者不得不拿,数量很少。 二是股权增值,因为管理层收购的时候,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收购的是最好的一部分资产,加之MBO以后,管理者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业绩会明显提升,因此,股价也会大幅上升。 三是分红收益。胡进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