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企大挪移 7 上页:大转移运动 日本企业这段时间以来大玩“乾坤大挪移”,无不与此前日本企业普遍度过的“失落的十年”有关。 自松下幸之助率先访华并投资中国后,日本企业成为最早来华拓展的外来兵团。而整个80年代,则可以说是日本的电子产业独步中国市场的时代,索尼、松下、三洋、东芝、富士等,无不是响当当的品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形式出现了逆转。尽管索尼和其他日本企业一样在中国获得了不俗的战绩,但相对与欧美和韩国企业而言,日本企业界将这十年自称为“失落的十年”。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企业大面积亏损,无暇顾及中国市场。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则乘虚而入,留给日本企业的,只是无穷的失落。 由于美国、日本的持续底迷,而日本本土和美国又是日本企业最重要的市场,近年日本企业日子已大不如当年。在2000年,亏损的不仅仅是松下一家,当年除索尼外,日本大型家电制造商均大幅亏损。本次重组,大多面临着债务或赢利能力下降的压力。 就索尼而言,尽管当时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但在过去的一年,由于索尼公司经营策略和面对电子制造业竞争的无常,已经让该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每股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至4700日圆(39美元)。NEC公司2001财年则出现了创纪录地亏损。东芝在去年净亏损2540亿日元。三洋电子则表示,重组有望使三洋公司的债务从现在的10900亿日元降低到2006年的7800亿日元。 尽管2002年日本企业普遍有大的起色,但由于日本股市的拖累,仍然使其盈利的希望化为了泡影。最典型的是松下。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中,日经指数大幅下滑30%,松下的市值损失了370亿美元。尽管松下销售额有大幅度增长,但仍然不得不宣布,2002财年依旧亏损。 “从内部看,是由于日本产业结构在最近1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竞争愈演愈烈,产业向海外转移已成一大趋势……松下电器在这方面未能及时跟上,因而有些被动。”这是松下会长森下洋一对亏损的反思,也可以说是日企“失落”的共通原因。 猛醒的日本企业近两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重组。以往制造业赖以制胜的“三打法宝”纷纷被打破,大裁员、激烈的人才竞争机制激荡着日本从业人员心灵的同时,打破原来过细的事业部制度,代之以大的业务部门为单元的组织结构正在日本兴起。 如果说大重组运动是为了以应对“产业机构的变化”,那么对中国发起的大战略转移运动,则是为了应对“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了。 事实上,对中国的战略转移,日本企业无不寄予厚望。 索尼提出,到2005年底,索尼在中国的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0亿美元上升到40亿美元。松下的目标则是到2005年要实现7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这将占到松下国外生产规模的1/3。 尽管现在对日本企业向中国战略转移的前景业界有各种看法,但率先对中国实行战略转移的松下,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令日本同行艳羡的战绩。在松下这几年连续整体出现亏损的同时,其在中国却是年年一路凯歌,即使在2001年,松下出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其在中国的49家企业中,就有43家盈利,另外还有几家是因刚刚投产还未进入产业回报期。。2002年,松下在中国更是录得了近200亿元人民币的战绩,市场增长率高达46%。 中国强大的购买力、较低的生产成以及中国日益成长的产品研发人才队伍,对谋求摆脱困境的日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吸引。尽管现在还不到对本次大规模转移下定论的时候,但可以预见,转移的结果,一定不再是“失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联系电话:020-87373998-3548,电子邮件: wangwanjun@26.net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