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氏用意不在收购 7 上页:第 1 页 但也有人推测,格林柯尔大规模扩军,算盘颇精,即便不能从冰箱空调销售里盈利,还可以通过推广格林柯尔制冷剂而赚钱。不过料想以顾氏的胃口,绝对不止推销这么简单。从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资本运作的手法来看,大致分三步走:一是进入上市公司,取得控制权,二是通过包装、置换 、概念来提高业绩,三是重复以上两个步骤,并用各路资金来维系多个企业,并使之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决策层,外人很难搞明白的一个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由于庞大且互相关联,所以运作资金方便,抗风险能力也强。格林科尔估计也是这个思路,因为要是做实业,专心打造科龙,维护好科龙、容声系列的品牌就已经足够费神的了。 可见,如果美菱这步棋走好了,格林科尔的帝国梦就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毕竟,美菱比起齐洛瓦、吉诺尔、上菱要出色得多。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6月1日,格林科尔的代表在合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无可争议的成为主角,而无论是出让股份的美菱集团控股公司还是上市公司都显得很是低调。表面上看,这场交易中美菱显得被动些。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被收购不是件很光彩的事情。但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这个故事的配角也许会是受益最大的人。 首先是当地政府受益。合肥地处中原,为兵家必争之地,商业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人口不过百万的城市却诞生了美菱和荣事达,海尔也在这里有工业园,美的也曾染指,距合肥仅100公里的滁州还有西门子,科龙在芜湖也有基地。当地政府早有“把合肥打造成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战略构想。 美菱是合肥重要的国有企业,合肥市内有两条大道,一条是美菱大道,从市政府通往飞机厂,一条是荣事达大道,从市政府通往另一个方向。由此可见这两家企业在当地的影响举足轻重。但美菱和其他家电企业一样,在最近几年遇到了困难。如何轻装上阵、杀出一条血路恐怕美菱和当地政府早就在探索。以前多次传言纷纷的美菱、荣士达合并也是想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玉成。联系到去年“七七之变”(指张巨声、陈荣珍同时退休),可以猜想到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开始着手产权改革或产业整合。 合肥市政府2003年出台的《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就指出: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壮大规模、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的发展规划。此次格林柯尔的进入,应算是政府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中引进民营机制,加快企业发展的一桩实际案例。 巧的是,当初科龙的大东家也是当地政府,之所以进行改革就是为了明晰产权、增加企业活力,把政府从繁杂的企业事务中解脱出来。地方政府原来也想在体制内改造科龙,使它能够盈利,但是后来没有成功,所以才决定要重组。或许合肥市政府在考虑重组的过程中还借鉴了顺德的成功经验。 其次是控股公司受益。国内上市公司由于历史问题,大多有股份公司为大股东承担巨额担保、关联交易不清晰等问题。当初容声集团就欠下其控制的股份公司科龙巨额资金。格林柯尔用的是以收购股权的款项替容声集团还款的方式注入科龙,格林科尔这次入主美菱,对于美菱电器改善财务状况大有好处,对美菱控股也是一种解脱,否则,大股东也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位子。集团方面的考虑很现实:拖延下去对各方面都不利,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价格出手。 三是股份公司受益。首先从美菱的现状看,现阶段的美菱并不具备快速扩张的条件。虽然经过几年的调整,家电行业开始复苏,但也仅仅是复苏而已,各企业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强。主要原因是家电行业仍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及整个行业产大于销的大环境、加之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和2002年下半年以来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通过大幅压缩相关费用、加快清理库存、加紧处理应收账款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调整,减轻经营困难。科龙是这样,美菱也是这样。美菱电器2002年实现了扭亏目标主要还是得益于降低了成本,控制了费用。可见中国家电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盈利能力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既然仅仅通过自身的努力很难摆脱困境,何不借助外力? 从政府、集团公司到股份公司到处都有敞开大门,格林科尔才得以顺利进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