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手机代理商的转型问题探究

手机代理商的转型问题探究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8-04, 作者: 罗俊荣, 访问人数: 7882


7 上页:背景

困惑

  代理商、经销商是手机销售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各节点都要使自身越来越“专业”,厂家专注于生产、研发,代理商专注于网络覆盖、配送、铺市,零售商专注于销售、促销。但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很短,社会信用机制还不完善,加上全国市场地域广大,变化多样,消费者消费意识不强,使得手机市场在发展的初期是混合型的,各个节点相互交错,中间会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原来的代理商都是“坐商”,现在市场逐渐的成熟化,要求他们做“走商”,还要承担很多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的功能。进入2003年,很多有名的、老牌的代理商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

  1、资金压力。

  无论是全国代理商、省级代理商,跟厂家的交易都是“现款现货”,也就是说,没有“赊货”。但是市场上手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代理商们在面对销售量很大的强势零售商,包括大卖场(协亨、迪信通等),大型手机连锁网络(中域等),大型家电连锁(国美、苏宁等),就要“铺货”,“铺货”做法在传统快速消费品、家电行业中存在得比较普遍,但是对于手机行业,却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大量的铺货,对于资金实力不是很雄厚的中小型代理商们来说,的确心理准备不足。粗略看起来,机器卖得越多,应该赚到手的钱也越多,但是结果却是手上的钱变得越来越少。

  国产手机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由于都是弱势品牌,没有人理睬,所以普遍都采取了高利润,全程价格保护的优厚政策,也就是说,代理商、零售商们做国产手机,不用担心库存产品由于降价造成的风险。前面也提到了目前整个渠道中,手机的存货巨大,巨大的库存等于是安放在厂家身上的“定时炸弹”。国产手机厂家经过两三年的市场打拼,逐渐地也占有了一些市场份额,在市场上的说话份量慢慢大起来了。在这时,自然他们也要转嫁一下降价补差的风险。另外,他们也要渠道中更多的节点来帮助他们完成更多的销售、市场推广工作。于是,厂家们都出台了新的价保政策。现在很多品牌厂家对代理商没有了“全程价保”,取而代之的是有期限的提货价格保护(有21天、25天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但是代理商面对各种强势零售终端们,必须是“全程价保”,那些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得罪不了。这样,厂家对自己的资金风险都有了一个估计、预算,代理商们却会由于产品销售不畅而挠破脑袋。

  最后还存在的就是产品停产时收尾货处理的风险。我们都知道,很多产品到了衰退期的时候,通常都是市场上淘汰的商品,有时价格降得很低了,还是销售不了。所有的产品厂家都已经收了钱,不能退货。大不了再给代理商最后一次的补差款,拍拍屁股甩下包袱走了。遇到这种情形,代理商们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渠道的消化能力,达到“清库存”的目的,管理者们还要有锐利的市场分析判断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2、渠道压力。

  在手机销售链中,代理商是介于厂家于零售商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按理,没有了代理商,厂家的产品就不能很好地铺货上柜;没有了代理商,零售商的补货效率会很低,各种促销也不能很好地开展。代理商在整个销售链中地位应该挺强势的。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代理商的生存压力似乎都很大,处在了三明治的夹心尴尬位置上。

  首先是来自渠道上游厂家们的压力。

  国产厂家做得比较好的一线、二线品牌,如波导、TCL、康佳、厦新等,他们在渠道中都普遍采取了“助销”的做法。也就是说,厂家在市场上安置了很多市场人员、促销员,帮助代理商进行网络覆盖工作,帮助零售商进行终端建设、销售工作。对代理商来说,省下了很多的人员工资成本,钱照样赚,也乐得清闲。殊不知这样一来,整个市场都完全控制在了厂家手上,代理商只是充当一个简单的“物流”和“资金流”的角色,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渠道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还有就是零售商一层中“大卖场”、“专业连锁”也越来越集中,对产品价格、推广促销的要价越来越高,厂家都纷纷考虑走“直接供货”的策略。这种情况在中心一级城市尤其普遍。养懒了的“坐商”型代理商只好任人宰割了。

  国外品牌由于考虑运营成本较高,普遍不会用“人海战术”。但是目前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品牌占据优势的阶段。国外品牌借助自身品牌、技术的优势,先是在销售任务量上对代理商造成巨大压力,然后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全国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专卖店控制市场终端。2003年以来,移动、联通国内两大运营商借助“捆绑销售”大力推广他们的新业务,这些自然是由厂家直供。去年以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外品牌都在考虑取消原来多家全国代理,或者缩小全国代理商的代理区域,变成区域代理和省级代理,代理商们原来采取的“高端放货”做法第一次遭遇到了滑铁卢。

  其次是来自于渠道下游零售终端们的压力。

  在初期,手机行业中的零售商大多数都是由众多的“夫妻档”、“炒机”、“翻新机”等小规模销售柜台组成的通信城、电讯街组成。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国家对通讯产品实行“三包”政策,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渐加强,在购买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保障和服务。逐渐地,市场上出现了“大连锁”、“大卖场”,他们凭借资金、人员、服务实力,也慢慢在零售节点上占据了主流位置,这种现象在中心一级城市尤其明显。零售终端朝集中化方向发展,他们再也不是以前的一盘散沙,小打小闹。他们也堂而皇之地坐上了谈判桌上跟代理商们玩起了“博弈游戏”。“进场费”、“专柜费”、“店庆费”、“人员管理费”等等,还有铺货、结款帐期。传统代理商的人员以前做的开单、送货、收钱,在目前显得多么孤立无援。

  3、代理商自身内部的压力。

  比较快速消费品行业,手机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都缺乏市场意识。也许是以前竞争不够激烈,之前的钱太容易赚了,很多人还是沿用着传统的炒货、窜货做法去经营市场。当市场从原来的垄断经营逐渐过渡到完全竞争阶段,价格已经变得越来越透明化,还想用蒙、骗手段取得利润将越来越难。真正要做市场,有很多细小的功夫要做到。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程度加剧,我们以后的竞争就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了,还要有很多增值服务、附加值。从管理层到基层人员都要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市场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各种价格政策、促销政策、返利政策,跟品牌厂家的合作要注意战略性的规划,各级人员的专业培训、行业培训要加强。

  目前手机行业中涌现出来很多新兴的代理商。新兴的老板们很多都是从以前做走私货、做配件销售的高利润中发家的。做炒货生意资金的流动率很高,利润能很快地体现出来,战术性很强,也使得老板们有急躁、短视的心理。但是做代理需要市场投入、渠道开发、维护、终端宣传推广,渠道网络的培养和巩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的。而且手机属于高消费品,对代理商的资金占用比较大,但是由于激烈竞争,市场的变化非常非常快,代理商市场政策的一时失误都会造成产品积压,资金也就周转不灵了。如果管理层没有平和的心态和战略的眼光,公司操作思路一月三变,甚至多变,会陷入疲于奔命的泥潭。


1 2 3 页    下页:出路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如何成为手机代理冠军? (2005-10-20, 《新营销》,作者:苏东)
*手机销售政策探讨--价格保护 (2004-0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郝志强)
*联通CDMA手机市场的回顾和反思 (2003-06-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蒲大坤)
*2003年手机行业形势分析及预测 (2003-01-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俊荣)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