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标志的神话 7 上页:第 1 页 标志之所以被神话,对以此为业务的公司来讲是利润来源。这套业务被模式化为所谓的“VI”,而在这个模式中,标志是中心,它一旦确定下来,则“提纲挈领,百毛皆顺”了。标志在这套业务中的地位如此重要,被神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某名头很响的公司,以做CI为主业,其实挂着CI的羊头,主要是卖VI——也就是“标志”的狗肉。听这公司的员工介绍,本为夫妻店,十来个员工,老板出去讲课、谈业务,签单后设计部负责标志设计,出一堆方案,然后转到策划部,该部人员全力去“策划”卖出标志的无数条理由——一旦客户选中了其中某一方案,设计部则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整套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一般的情况是,客户只要接受并将其设计的标志加以应用后,也该三十六计走为上了。在标志的神话背后,往往是留下“烂尾”工程,以及标志的神话在流传。 标志之所以被神话,对标志的主人来讲,则承载了太多的内涵与期望。每个标志都有完美的含义阐释,只有在行业属性、企业属性、产品属性、国际属性、具象意义、抽象象征、美学意义等等博大精深的含义中有一些与客户产生了共鸣,或是在客户的完美描绘得以实现后,一个承载了各种内涵与期望的标志才会诞生。标志能否被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要看这个神话能否与客户的决策者起反应。笔者曾亲历惊心动魄之标志提案,因老板忌讳黑色而毫无余地地全盘推倒,在展示公司指示系统部分时,老板指着“停车场指示牌”斥责道:我司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怎么能“停”呢?!所以说,一个简单的标志,就演绎为神话,博大的内涵深深不知深几许。 由此可见,标志被神话并非偶然,而是大环境与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土壤与温床。大的环境,就是CI风潮刮到了咱们伟大的中国,就象电影《大腕》中的“中国演员集体补钙现象”一样,大腕不补也得玩完,在风动潮涌的大环境下,不容你不跟着潮流往前走。小环境,我认为是操作层面的,专业设计公司拣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去做去兜售,客户也大多认为形象统一起来就无往而不胜了,做来做去,小的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大环境。 那么,剥开标志的神话外衣,其本义又若何? 标志的本义就是图形、符号,其本身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它所有的内涵与意义,都是人们强加于其上的。一是设计者本身将它比附上诸多深意,二是持有者将自己的想法加了进去,三是消费者看待它又有自己的眼光与观点。标志的内涵是逐步形成的,是长期的。希望自己的标志深入人心,让标志的那些内涵为人所津津乐道,没问题,现实的做法是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而且是长期坚持不懈——好多人都能顺手拈来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一些案例,连篇累牍地去解释标志如何如何神奇,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它们长期以来的演变过程,演变中的悲情与喜悦,最终形成了令人眼红的品牌资产——长期投资的结果。 笔者之所以探求标志的本意,并非是说标志没有意义,不重要,相反,作为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与灵魂,非常之重要。我要表达的观点是:为设计而设计就不具备现实的意义;标志一换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剥去标志神秘的外衣,还原其本来面目,作为品牌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其在品牌符号系统中的应有的作用。 标志的更换,只是一个品牌进行新的整合的切入点,是一个契机,以此为发轫,对内,整合内部资源,促进新的观念植入人心,使公司文化更具有凝聚力;对外,则向公众阐述新的战略与目标,向消费者传达新的品牌理念,发动全新的营销战役,建立与健全品牌的符号系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