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S热水器的市场之路

S热水器的市场之路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9-22, 作者: 孙占峰, 访问人数: 3339


7 上页:第 1 页

  二、市场操作的失误。98年是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的分水岭,正是从98年开始,电热水器开始崛起,经过5年多的时间,电热水器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S热水器携先进的生产设备、背靠S集团强大的财力支持,在98年适时进入热水器行业,却一直没有找到市场的感觉,市场操作上频频失手,错失了许多市场机会,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建设没有延续性。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鱼。实际上做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保持市场策略的延续性,否则鱼还没熟,已经翻烂了!由于引进的是美国生产设备,98年的品牌定位是“来自美国的专业品质”,配合当时的电视广告“风车篇” ,当时曾掀起过销售热潮。尤其那个广告,我今天仍然认为是家电广告的经典之作,广告大致是这样的: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孩子在沙滩上奔跑,手中拿着风车,最后,风车旋转成S热水器的LOGO,整个广告衔接的很自然,场面也很宏大,那句“四海一家,欢乐共享”的旁白有点睛之效,给人强烈的震撼力,一个巨头热水器企业的形象赫然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则广告早就不在播放了,但是今天仍有人能回想起,一个做广告的朋友看后曾感叹比今天那些家电企业做的广告都要好。之后有采用过“冠军品质”、“轻松来自超凡品质”、“安全无可挑剔”等广告语,但都难见效果,直到今天,换成了“矿泉般的洗浴”,已经没有人能再联想起这是一家有美国技术背景、能够生产高品质热水器的企业了。而今天播放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平面广告采用了前国家足球队的队长作为形象代言人,不仅加速了品牌的老化,也使品牌建设没有延续性,犯了大忌。

  (2)、市场定位模糊。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他们都要进行市场细分,然后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S热水器并不清楚自己是高、中、低哪个档次,从产品看,高档的不高档、低档的不低档。老板要求争做第一,把阿里斯顿作为竞争对手,价格上紧贴阿里斯顿,而这无疑使S热水器在市场上更艰难了。S热水器的质量的确是一流的,但是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如何能跟在中国市场做了10多年,口碑很好的阿里斯顿比拼呢?丰田公司提出过“标杆超越”的口号,意思是每个时期企业都要树立标杆,然后去超越它。S热水器的雄心没有错,有一流的产品当然要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但是急功近利的行为使他找错了对手,我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是与他的产品定位、目标顾客、价格、渠道都趋同的企业,找准竞争对手,才能有的放矢,可是S热水器显然没有找到谁是他的主要竞争对手,跑上去和阿里斯顿比,只能误导自己的市场策略。

  (3)、广告资源未能有效整合。S热水器每年的广告投入费用有千万之巨,这在热水器行业已经是屈指可数的了,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是广告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首先,在投放时机上,没有能够做到重点市场、重点时期、重点媒体重点投放。广告费用基本上在26个分公司平均分配,拿北京与南昌比较,两个城市的市场容量不能同日而语,但投入的广告费用没有太大的差距,在有千家传媒的京城,投入几期软文、硬广告除了证明自己还活着,对市场拉动有什么用呢?我在北京分公司工作是曾经建议把投在软文上的钱拿去做小区促销,但分公司经理说这个钱不投报纸广告也不能拿去做小区促销,因为是总部统一打款。在投放时期上,也不能合理的安排,常常是有钱就投,没钱就暂停,不能很好的配合促销以及旺季销售。媒体选择上,由于前期的调研以及后期的效果评估的工作没有,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这和分公司负责人的责任心也是有一定关系。更有甚者,一天销售总经理拿着某分公司的软文广告气愤的说:怎么选的版面,我们的广告左边是治疗性病的,右边是性犯罪的!

其次传播口径不一致,噪音太大。从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终端海报、网络广告宣传的主题不一,各个分公司的口径也不一致,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这对于一个全国性的品牌而言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公司的广告在各自做“布朗运动”,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印象,这不仅不能树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也浪费了大半的广告费用。

  (4)、技术自恋导致产品研发不力。尽管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不意味着能就一定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摩托罗拉这个通讯巨子的“铱星计划”失败就是有技术无市场的典型案例。S热水器同样有着深厚的技术崇拜情节,始终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就一定能有市场,殊不知今天已经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时代了。新产品开发的正确顺序是:市场调查——发现机会——市场、价格设计——产品研发——投入市场。而S热水器是倒过来做,先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出来后在去找市场、定价格,甚至有的产品已经卖到顾客手中了,价格还没有,急的分公司天天往总部打电话要价格,因为要开票入帐啊。每周一次的新产品会议基本流于形式,那些指挥市场的人都远离市场,何况那些研发的人,他们基本上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产品,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我在北京分公司回到总部后,曾写过一份几万字的市场分析报告,对其中的产品问题有详细的阐述,包括产品线狭窄、产品自相竞争、产品不能考虑安装条件等问题。然而几款滞销机型只是不再生产了,新产品开发的流程依然没有变,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今后的产品还是会出问题的!

  (5)、渠道之乱。尽管中国今天的渠道还有些混乱,但是不整合渠道的力量,任何一个厂家都没有能力去做中国这样大的市场。联想、TCL、创维哪一个不是依靠渠道的力量迅速做大的呢? S热水器的渠道建设,事实上一直在探索中,在自身的销售体制上,在大区的层级究竟是否保留上经历了几次尝试,今天又重新设置了大区,而大区的职能那些大区经理也说不清楚。我认为对于分公司的管理漏洞并不是设立了大区经理就能够解决的,而撤消大区经理也并不意味着实现了渠道的扁平化,S热水器在解决问题时太形式化了。S热水器的分销体制主要还是厂家直接面对零售商的模式,虽然也有几百家经销商,但分销商力量始终不大,很多经销商都没有二级网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对经销商没能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扶持,举例来说S热水器的青海、宁夏两个省是交给两个代理商来做的,这两个代理商从兰州分公司提货、结款。我在负责广告时,曾建议将两个代理商放在DM上,但总部不允,因为是代理商,不是分公司。不知道宁夏的顾客买了S热水器看不见本地有售后机构,他们会不会担心呢?S热水器基本上还是依靠自己的销售队伍去开发零售商,这无疑增加了市场进入成本,也使速度缓慢。当海尔、阿里斯顿的终端已经达到几千个的时候,S热水器还只几百个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的渠道如何去完成销量呢?S热水器的市场基本退缩在省会级城市,在二、三级市场基本没有什么动作,就是因为分销的力量不够强大。而一级市场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异常惨烈,S热水器的销量没有突破也就不足为奇了。

  (6)、市场开发的无序。S热水器在刚刚进入市场时,便依靠S集团强大的财力一口气建立了六个大区,26个分公司。然而,这26个分公司成长并不均衡,绝大部分都没有“造血”功能,直到现在有的分公司一年还只能卖掉几百台,而分公司的行政费用、销售费用并不比那些销量好的分公司少多少。企业的竞争力不是拿钱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一个积累和摸索的过程,市场开发也应该是渐进式的,S热水器一开始就存在着人才、经验、品牌积累不足的先天缺陷。这些没有成长起来的分公司成了公司的负累,公司骑虎难下,继续保留则只能浪费资源,不能给重点市场更大的支持,撤消则让人感到痛楚。

  (7)、对K/A的暧昧。苏宁、国美的家电连锁企业的迅速崛起,改写了家电业的渠道格局,而在对待这些连锁巨头时,S热水器始终没有一套清晰的思路,打打合合,全凭意气用事。与苏宁、永乐就发生过撤了又进的情况,结果损失最大的是S热水器自己。与K/A的合作,说到底是厂商双方力量的博弈,谁的势力强大,谁就能在合作中占得更大的“便宜”。所谓“弱国无外交”,以S热水器的影响力是不足以与这些连锁巨头抗衡的,企业不能去以小博大。在家电连锁企业越来越强大的今天,如果S热水器不能在感情与利益之间理智的处理,那么只能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事件营销的五步棋 (2004-05-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白宏伟)
*热水器:热而不兴 弊在自身 (2003-11-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口碑营销的中国难题——访A.O.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威 (2003-07-21, 经济观察报,作者:王晶)
*热水器:敢问路在何方? (2003-07-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潘智军、许岚)
*2003--热水器行业的关键年 (2003-03-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文玲)
*热水器行业,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言 (2002-07-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叶秉喜)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