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虹空调陷入“成功性陷阱” 7 上页:第 2 页 长虹空调市场反应平淡与营销体制的不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不合理的营销体制之所以产生,根源就在于长虹空调陷入了“成功性陷阱”,只懂得生搬硬套彩电业固有的营销体制。具体而言,这些不合理的营销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总部监管不力。长虹的整个营销体系是以彩电为核心,同时包容空调、背投、视听(DVD、VCD)、电池、液晶等众多产品,而这其中,空调业务并不是公司营销部门的工作重心。在大多时候,公司总部只有少数三四个人负责空调的市场营销工作。如此少的空调营销人员,别说完成空调的正常市场建设、活动策划等营销工作,甚至连每天的统计数据、电话回访、调配货源都来不及完成,同时他们还要与空调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众多相关部门联系。“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如此少的营销人员在面对如此繁多的事情时,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大家什么事情也别想做!长虹空调无疑是想学习长虹彩电“精兵简政”的营销体制,但偏偏脱离了实际。 其次,分公司各自为战。长虹空调天生的两大弊端:一是空调依附彩电营销渠道,二是总部放任不管,使得各个下属分公司自相残杀,市场一片混乱。长虹空调从没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世人面前。 彩电业由于经历多次价格洗礼,其市场已经趋于平缓,长虹彩电的营销体制完全可以实行“在总部有效放权基础上的分公司灵活操作”体制,但是空调的营销体制必须是“中央集权式”的。这是因为空调市场还不成熟,地域价格差异明显,天气因素影响大,如果缺乏总部统一控制,各个分公司将竞相窜货,市场混乱,经销商丧失信心,连带引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同时,由于总部缺少可行的、有建设性的市场策划方案,因此公司很难组织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或其他活动,消费者也很难从公共场合或公开传媒上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和动静。离开了公众的视线,也就等于离开了市场,长虹空调失意于空调市场在所难免。 再次,长虹空调缺少专业制冷营销人员。由于彩电与空调销售不分家,长虹的每个营销人员几乎都是销售彩电和空调的“多面手”。长虹的销售人员常说这样一句话:每年“五一”是彩电和空调销售旺季,到了七八月就是空调销售旺季,十月又是彩电销售旺季,十二月到来年的二月,是彩电的元旦、春节“旺季”,三四月份进行人事调整以及休假,这样算下来,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旺季,只是这种“旺季”将彩电与空调合并在一起算了。长虹空调营销人员多是旺季来临前“冲锋突击”一下,然后立即转为彩电销售的员工。这种无效的营销体制不仅严重制约了营销人员才能的发挥,而且极大地阻碍了长虹空调在市场上的发展。 长虹空调的营销体制到了必须彻底更新的地步,否则长虹空调只剩下死路一条。 长虹空调的广告宣传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缺少那些投放效果好的广告宣传。在这方面,长虹空调很明显的犯了三个典型性的错误(失误),或者说是陷入了“成功性陷阱”。 第一个错误:观念方面的落后。在七八年前,长虹彩电只需要在中央电视台或中央级媒体上露一次脸,消费者就会长久的记住“长虹”这个品牌,并非常认可它,甚至“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的空调市场与当年的彩电市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酒”不但要“香”,同时“巷子”还不能“深”。至今,长虹空调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还是非常“吝啬”的,这或者与长虹老总倪润峰先生的经营理念有关:将做广告宣传的那笔费用拿出来,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做到让利消费者!倪润峰先生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不符合市场需求。长虹空调投入广告宣传的费用愈少→知名度愈低→消费者愈不认同→销量急剧下滑→经营成本上升→更拿不出钱来投入广告宣传→……这样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第二个错误:软文宣传多,事件营销少。事实上,每个厂家都知道,广告的作用越来越小,广告的费用越来越大,聪明的企业已经将更多的广告宣传投入到“事件营销”中去,借助于事件营销,不但可以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公众的焦点,同时广告费用也较低。长虹很早就发现软文宣传价值大,而且当时费用很低;当软文被业界广泛采用时,长虹空调却没有跟上“事件营销”的步伐,反而是一味的在软文上讨价还价,缩减篇幅,降低成本。何苦呢?9月底,奥克斯空调在武汉的一则“百家空调厂家集体诈骗”新闻发布会,成本何其低,效果却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个错误:广告投放媒介不合理,同时广告宣传的目的不明确。长虹空调的广告宣传侧重于中央级媒体以及四川省内媒体,由于缺少事件营销,长虹空调在中央级媒体的表现并不令人恭维;而在四川境内,长虹空调的表现也乏陈可指,连进前五名都勉为其难。此外,从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及长虹空调的现况来看,长虹空调的广告宣传应该有两个很明确的目的:一是为淡季市场建设造势,二是为旺季促销推波助澜,很可惜,我们在市场上很难发现长虹空调在这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2001年冬季的“艳阳天”大型促销活动算是一个例外。 后记: 长虹空调的“新生”之路 将空调销售从彩电销售中独立出来; 单独组织一支专业空调营销队伍; 按照空调行业操作思路去从事经营; 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力度,增加事件营销; 产品高低端区分明显,价格两极分化; ……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weimingliu@eyo.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