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牌照租借走向何方 7 上页:第 2 页 手机牌照制度的根源是1998年12月31日信息产业部和前国家计委发布的“5号文件”,该文件提到“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同时“对移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并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由信息产业部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出计划,报国家计委列入国家年度指导性生产计划,外经贸部根据上述计划批准生产所需配套件及零部件进口,并从严控制移动通信产品(含移动交换机、基站、移动电话)的进口。” 上述政策决定了整个手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客观地说,手机牌照和入网审批制,为促进国产手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打破跨国大公司的垄断、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事异时移。 一方面,厂商对手机牌照制度持异议、要求放开者颇多。据说,5号文件并不是针对国内的,当初制定文件的时候是为了保护民族产业,但有厂商怒称,牌照实际上是保护了洋品牌,原因是洋品牌只要有地方政府批准就可办厂生产。并且,手机牌照制度在市场上形同虚设,其存在已无意义:如前所述,跨越政策的合资和兼并使得一些没有牌照的厂商进入手机市场,通过贴牌、借牌进入手机市场者亦不乏其人。更重要的是,市场的选择,使如今在市场上承担起向外资品牌挑战的主角的,甚至是一些后来以贴牌、收购形式进入手机市场的边缘角色。对此,业内人士如是评价,既然牌照已经无法准确地发到真正需要它的企业手中,那么,它也就该走到尽头。 创维老总黄宏生认为,现行手机牌照制度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现在可以进行一些改革,重要的是放开生产许可。他认为手机牌照制度有三个缺点:某些企业倒卖牌照获利,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少数企业把持市场,致使手机价格偏高;不利于高新技术进入市场,束缚手机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手机牌照发放制度与WTO规则相抵触。顺应WTO规则,手机零关税自今年起正式执行,国内市场竞争的全面国际化,是手机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5号文件的期限也快到了。 对消费者而言,一旦牌照放开,手机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因为一张牌照背后交易的价格达1200万元,如果能将这1200万元省去,可想而知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多少实惠。 当然,对放开手机牌照持疑虑者也有之。他们认为,首先,没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如果放开生产许可和市场准入,美国、欧洲、日韩及台湾各地大批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市场经验的品牌势必大批冲入国内,将对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不利,甚至危及手机产业的发展。其次,希望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实在太多,手机牌照放开后,一大批没有厂房、没有研发、没有售后的厂商会涌进手机市场,他们可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此,手机质量既得不到保证,市场价格也一片混乱,会让本已呈现一定无序竞争局面的手机业重蹈彩电业过度竞争的悲剧。2002年信息产业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定点生产许可制度的出台有其合理因素,但它和WTO原则是违背的,因此长远来看会被取消。今年4月,信息产业部内部人士也曾透露,信息产业部正在和国家计委商讨手机审批制度取消的时间表。但是,7月青岛会议上,信息产业部旋即指出,“5号文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专家认为,手机牌照的放开是大势所趋,放开只是时间的问题。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也认为,“准生证”本身就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怎么没听说彩电生产要牌照?这本来是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为什么要多个婆婆来管理?” 如此看来,手机牌照制度的取消尚待时日。然而,手机牌照租借能否“守得云开见日出”? 显然,信息产业部明令禁止手机厂商将自己的生产许可证借给无证者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有志进入手机市场的有实力厂商,它影响的将是整个中国手机产业。 理性的业内人士表示,应由市场规律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结果。信息产业部应该制定一个手机市场进入机制,让那些只想混水摸鱼的有牌照厂商、或者做得不好的厂商退出市场,而重新接纳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参与进来。他们指出,尽管7月份信息产业部明令禁止手机借牌行为,但借牌之风绝不会戛然而止,“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应当指出的是,信息产业部的手机牌照制度导致了手机牌照的资源性稀缺,从而造成了手机行业的暴利,而手机行业的暴利又诱使厂商走借牌捷径挺进手机市场,信息产业部为规范市场又要对牌照租借施以颜色,这似乎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产业部顾此失彼。退一万步来说,只要手机行业的暴利存在,即使“此借牌”在监管下消失,也会有“彼借牌”的出现,因为“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商人”。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手机牌照租借,是“堵”还是“疏”无疑是信息产业部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毕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如此众多的手机生产商。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3年第十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