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老总论坛 > 曾文祺的化蝶苦旅

曾文祺的化蝶苦旅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1-27, 作者: 周季钢, 访问人数: 2866


7 上页:放弃OEM的背后

新人如刀

  每个采访明基的记者都会惊讶明基人的平均年龄,明基对此也颇为自得,在明基网站也有24岁营销团队打天下的文章。

  新人层出不穷的背后掩盖不了明基不断的人才流失。

  曾文祺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对前段时间媒体提到的5虎将决裂这一提法不屑一顾,在他看来,明基中国至少有50虎。

  明基的确人才辈出。但如果把离开明基的精英列一个单子,这个单子不会短,在5虎将决裂之前就有前明基北京分公司主管辛利军、前明基媒体公关总监郑威、原明基扫描仪产品经理吴昊星的毅然作别。

  吴昊星作别明基后他说了一句在明基内部风靡至今的话:“在明基,我学会了工作;离开明基,我学会了生活。”

  据报道,吴昊星转身便投入了索尼,其月薪从在明基的3000一下子涨成了8000,而且职务相当。而且这样的事例绝非个别。辛利军离开明基转任TCL电脑的外设部产品总监,由在明基的8万一下子飙升至20万,现在已经是华硕的北方区市场总监。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业内,人才的流动相当正常;但与明基的老人离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基每年都在大学校园招聘巨多的新手,然后又不断的进行“魔鬼式训练”、“读书心得交流”,最终两三年后这些学生都由“泡桐”成为了“红松”,以后又再攀高枝,这或许是“明基大学”和“洗脑运动”的另一层含义。

  在为什么用新人上,曾文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明基从一个外设为主,制造起家的企业转型成一个国际化世上科技品牌,不可能不用新人,因为明基很多人都习惯了质量意识,都习惯了理性思维,有制造概念无行销概念,而新人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能够更快的上手。

  曾文祺同样没有回避大量的起用新人代替旧人,可以节约成本这一提法。他在针对为什么用新人这一点上坦言,用行销老人是有行情的,就算出得起,人家也不愿意来。

  有媒体报道,一个刚进明基的大学生的薪酬只有1800元,一年以后每月的加薪为500元,而且以后的涨幅也不会太大,这一标准远远低于其他跨国IT公司。在MOTOROLA,新人每月可以得到3000元,一年以后可以加到7000元左右;就连“土产”的康佳集团,其新人的年薪也在5万左右。明基的薪资水平在市场上根本不具有竞争力。然而曾文祺本人又在极力鼓吹“内心动力论”,指出“内心动力论”是明基文化的最大的一个特点。

  什么是“内心动力论”呢?曾文祺这样理解道:“我发现让我做事的原动力主要还是来自内心,所以我想把激发自己原动力的方法教给我的同事,然后就不用老是盯着他们。人和动物不一样,不应该是胡萝卜和鞭子的理论……人应该是内心里面自己产生动力,这是一个永动机的概念。我自己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他们也能达到。”所以,在每周一的例会上,他总会一味的追问员工:上周的销量如何?为什么卖得好?为什么卖得不好?出现了问题又如何解决?但是他却逃避着明基薪酬制度不合理、逃避所有大陆员工对明基的持股数为0这样一个问题。在明基,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和薪资是不挂钩的,也没有使用业内惯用的提成制度。

  火是可以燃尽的,当热情消失饴尽的时候,当新人早已不满足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而更多的是满足利益上的认同以后,明基就会出现内部的恐慌。薪酬不应该当成一种成本来考虑,应该说是投资的一部分。仿佛一个天平,它的两边放着的是“薪酬”和“收益”,当一边倾斜以后,天平的两边都将从上面滑落下去。

  睿智的曾文祺不应该不懂这个道理。2001年,他就人才流失问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承认,他不怕人来人往,他觉得他的人被对手用两三倍的价钱挖走并不值得生气,反而应该高兴,因为说明自己的培养有价值。

  那一次,曾文祺谈得更多是明基中国的企业文化,还有读书会。那时的明基正处于上升起状态。

  在明基五虎决裂的两个月后,曾文祺接受本刊记者独家采访时,对媒体“歪曲”明基薪资制度不合理进行了回击。他给了记者这样一个数据:明基的新人的薪资标准大概是6000,第二年为9000,第三年是12000。这个数据和之前某媒体公布的数据出入相当之大。或许是曾文祺和媒体某方在歪曲事实,或许是曾文祺的亡羊补牢、回马一击,但现在这些已经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曾文祺在享受BenQ这一国际化品牌带给自己的快乐时,也不得不为之付出代价。

  在本刊2001年刊登的《台湾青年曾文祺》一文中,曾经把曾文祺比做明基中国的总指挥,把读书会比做乐谱,很显然,曾文祺是想用读书会这样的形式来加强培训。培训体系的完善与否实际是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有差距的地方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说,曾文祺创造的读书会是在不自觉地推动明基向国际化跃迁。此时的明基还不是以国际化品牌自居,此时明基的年轻人更多是与华旗、七喜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里的年轻人看齐;在这种背景下,明基之于员工的待遇上外还加提供学习的机会,便也使明基对于人才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

  而明基一旦在各个场合喊出要成为索尼、三星这样的国际化品牌的时候,明基人自然心理会发生不足外人道的微妙变化。在有组织的媒体轰炸下,明基内部员工不免产生索尼、三星不过尔尔的感觉,这种不自觉的托大让明基人不可避免地产生攀比心理。读书会虽然能带来新思想,新理念,但毕竟与人家的百年文化有差距;环境的确很宽松,但外企好象有过之无不及。而待遇上的差距更让明基人去意萌发。

  在一辆黑色桑塔纳上,记者问同行的曾文祺:对明基中国来说,你本人是不是竞争力的一部分。问题问完,桑塔纳正好因为堵车的原因而停了下来,一向反应敏捷的曾文祺似乎受此影响,迟疑了一两分钟给出答案:可以说是,但两三年后希望不是,那时一批产品经理已经成长起来了。

  六年的时间还无法沉淀一批优秀的产品经理,明基中国的人才梯队建设着实出了点问题。


1 2 3 页    下页:再遇尴尬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李焜耀:龙战于野 (2005-12-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建法)
*曾文祺:“营销学教授”的快乐工作 (2005-12-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陆琼琼、郭为中)
*曾文祺“隆中对”发起红色三国演义 (2003-09-01, 《知识经济》,作者:李秀中)
*明基广告语:快乐的加法 (2003-03-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蒋杰)
*优派、美格、明基显示器实战案例 (2002-11-19, 中国经营报,作者:李媛、吴晓燕)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2 0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