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重庆受困 7 上页:遭遇重庆困局 针对燕京啤酒目前在重庆市场上遭遇的尴尬局面,营销专家刘民开出了一剂“药方”。他认为: 第一,需要弱化全国品牌的概念,强调地域性。众所周知,啤酒的地域性是很强的,山城啤酒更是影响了几代人。而燕京啤酒目前还算不上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因此,在重庆市场上推广产品的过程中,不应过份强调自己是中国啤酒业的巨头,而应将广告宣传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及其所倡导的啤酒文化上。 第二,先做大,再分食。目前,燕京啤酒在开辟重庆市场时,其希望一进来就能凭借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现存的中、高端啤酒品牌抢夺市场,但现状却是,重庆的中、高端啤酒市场还不是很大,如果一进来就想“虎口夺食”,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最终陷自己于困境之中。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家一起把中、高端这个市场的蛋糕做大。 在谈到如何做大时,刘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燕京在重庆市场只有几个中、高端产品,而在中、低端市场没有任何产品,但这不能因为重庆的中、低端市场打得非常激烈就不进来,燕京做中、低端市场的出发点与雪花、山城不一样,它是为了以点带面。毕竟重庆的啤酒消费者仍然以中、低端为主,只有把这部分消费者培养成为高端消费者,整个市场才会做大,否则燕啤在重庆很难打开局面。” 当然,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也是人才的竞争,特别在重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里,就需要更多,更优秀的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来经营。虽然重庆市场的基数很大,但如果经营不好,再大也不是自己的。 早在进入重庆市场之前,燕京内部就有人评价“重庆是全国所有市场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如今的市场表现也充分证明这句话并不夸大,而燕京未来能否胜利突围,能不能在重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改变营销策略,改变观念,因地制宜或许才是权宜之计。 记者手记: 刚开始看到燕京啤酒在重庆的市场表现,以为是重庆人喝惯了山城啤酒,对于其它地方的啤酒难免有些不适应。待自己亲自品尝后,觉得也没有什么。那为什么重庆人就不爱喝呢? 后来通过走访发现,在很多场合,是人们的心理在作祟。 我在解放碑一家著名的酒廊里随机采访了一位年轻人,问他为何不买国产的中、高档啤酒时,他回答道:“我不相信国产的啤酒能好到哪儿去,再说了,谁会愿意在酒廊里还喝国产啤酒?” 这样的说法虽然不能代表所有消费者的心声,但却是一部分人的真实想法。其实,作为舶来品的啤酒进入中国已经有很多年了,我国在此方面的酿造技术早已跟上了世界潮流,生产一流的啤酒已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品牌推广方面,国内啤酒巨头们较之洋品牌的确略逊一筹。百威的“蚂蚁搬家”广告家喻户晓,其销售势头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在我们提及百威,嘉士伯时,时尚、潮流、品味之感也随之得以自然流露。而与此相比,我国的啤酒巨头们则更多的是以空洞的“时尚、快乐”为诉求点,缺乏深刻的文化底蕴。 其实说到底,高档啤酒之争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的文化更符合潮流,谁的市场营销策略对路,谁的啤酒就卖得好,而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与口味好不好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原载:《智囊》2003年第十一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