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舌战并购策略与文化整合

舌战并购策略与文化整合


《中外管理》2003年第十二期, 2003-12-18, 访问人数: 3630


7 上页:第 1 页

〖并购中,人员必须大清洗吗?〗

  高建华:下面有观众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多换思想,少换人”和“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两个观点?

  徐源(反方):“多换思想,少换人”是比较切合国有企业的一个办法。这里,首先我们都要有一个施政纲领,我们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先提出来,而不是上来就换一个头儿,换员工。第二,要规范别人,首先规范自己。我到那里去,首先我要接受那里的领导,让那里的员工说我称不称职,否则我在那儿没法开展工作。第三,我想公布一些制度,但不是贸然公布,得进行沟通,沟通里面既是融合,也是一种谦让和调和,因为绝对不存在50%对50%。没弄好的话,你的右脚还没有进去,你的左脚就被人拖走了,砍断腿的事不是没有。

  王巍(正方):徐总说得很对,但是和并购没有关系,这在任何企业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寻找并购的规则,我认为并购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变化,不存在规则,也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药。一定要案例分析,而且每个案例只能自己体会。并购的成败很多只有当事者才清楚,旁人并不清楚。中国目前并购的时间还太短,真正的中国并购市场还没有展开,或者刚刚开始。过去并不是并购,只是用这个词汇而已。

  严晓群(反方):2000年开始时,我们在上海并购了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的管理团队,我们基本上没有动,财务也没有派。我们当时为什么没有派人去大换血?我们考虑它是国有企业,你首先不要打破他本身的权力利益体系,这个很牢固,改变需要时间。但是人员不变,并不代表其它不变。

  我们在并购中有三个要变:第一是管理体制要变,第二是激励机制要变,第三企业文化要变。总之,企业运作的方法要变。在新情况下,你到底能不能干?是原来国有体制制约了你,没有把你的潜质发挥出来?还是你本身就不能干活儿?这需要新的企业检测一下。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效果和效益都很好。

  徐源(反方):我感到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处理。有些问题不动是无法向前走的,要动,又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准契机。因为我们要相信,这个企业大部分员工是对我们抱有希望的,我们要发动群众做工作。比如说我在长春,我把所有的洗衣机配件成本全部公布于众,让大家看看我们的采购成本怎么样?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还有,我搞了一次管理人员的相互评估,打分,不记名。当时的评估,有一个人只得了两票,于是他就说是搞突然袭击。我说好,你可以拉选票,咱们另找时机另投票,我再召开公司全体人员大会。结果他还是两票。可见,不是劳动创造人,而是环境改变人。所以说,作为收购方,不要以一种侵略者的身份进入,不要以为我就是胜利者,而一定要有学习的过程,相互交流的过程。这里,培养的是亲和力,有亲和力才有明天。兼并以后,我感觉刚去时人家都怕你,第二步是敢靠近你。做好了工作,大家就会拧在一起。

  王明夫(正方):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人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收购方,你会无形中感到对方对你的排斥。有时候一个企业,它的人才走了,对我们讲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因为人才不是一个单个体,他有多大能力,一定是放在一个环境,一个厂,一个结构里才能起作用。所以兼并时,你首先要考虑未来要建立的企业结构是一种什么结构,什么样的结构下这个人能成为英雄,而不是狗熊?要根据这个标准去考虑他,不能单独看这个人本身的个人资历、经验、他的人缘关系。所以多么好的人才他走了,有可能对你还是个好事。第二,你要考虑做人的同化工作。这个过程中,你要找到企业里的灵魂人物。谁在公司里面是灵魂人物,你先跟谁谈,用他传导你的文化,这个很重要。这样的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他现有的影响力;第二个他跟不跟你跑。他不是跟你一条心,一定要铲除他,但一定要讲究策略。

  徐源(反方):你刚才说的铲掉,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到那个企业去,你要融入那个企业,你不可能把原来的做法搬到那儿去。我举个例子,我到长春,我觉得激励机制要做调整,是不是就能够改变它的激励机制呢?我说我们先搞一个项目,设计大概多少钱?参加这个项目的人多少?准备搞完了后期整个来看它的价值。本来这算是一个改革,但是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抵制,我说:这个方案是给你们加工资,你们不要?他们说:这个事不是这么做的,等等。我最后倒过来设计:谁参加我这个项目,我先减工资。他要是主动提出减工资,就是先承担风险。谁来?这样一弄挺好,“南郭先生”不来了,来的全是真干活儿的。所以说,我们还不是铲除,我们是要适应环境,然后我们来共同探讨适应这个环境的具体做法。

  严友松(正方):我们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并购的前期,特别像科龙这样本身是一个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应该是需要保留的东西。也就是说,优势的东西应该保留,除非你并购的企业本身就很糟糕。如果它有一定规模,有优秀的品牌,本身也有优秀的人才,我们就尽量保留下来,让这些因素发挥作用。什么需要变呢?刚才严总讲的有些关键东西要变,这就是要按新的原则来做事情,你必须跟着新的走,用一句老话:不换脑袋就换人。并购整合本身,是要给企业提供一个新的明确方向,大家就朝着这个方向走。

  作为并购方,如果你想把企业做好,一定要抓住进企业的时间,把不适应的处理掉。如果你在那儿呆了一年之后,事情处理起来仍很麻烦,你自己就都被同化了。你进入的时候一定要强势进入。产权改革是支撑,不能够控股的话,你就不要进去,否则做什么事情都肯定不行。同时,规则一定要强硬:这个月的销售增长30%,你能不能做?你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下去!如果有问题,我就告诉你:你在这个位置上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你没有存在的价值。再者,一定要执行,要按照新的目标制定措施并完成。所有人都有机会,我们不歧视任何人,但是事情本身不能打折扣。科龙基本是这样的原则。

  高建华(正方):惠普做的很多事跟你们也是很相似的。我们人力政策一发布,惠普的所有人只有一条路,要么跟着往前走,要么出去。这在政策层面很严格,不管什么人,你是总裁,要接受就留下来,不接受就走。其后我们有3到6个月过渡期,给你一个岗位和机会,看你表现如何,3到6个月你没有表现出来,只好换人。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营销制胜--换脑袋就能换来销量吗? (2010-03-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牛奔)
*“中国并购”尚未成型 (2005-10-20, 《经济观察报》,作者:冯大刚)
*并购好吃难消化的“法国电信CEO”——米歇尔·邦 (2003-09-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羽)
*中型企业并购——执掌中国未来十年经济之命运 (2002-11-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震)
*从惠普收购案谈企业并购 (2001-11-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辉吉)
*并购战:中国市场新“春秋”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杜建君)
*并购热潮呼之欲出 (2000-12-20, 南风窗,作者:张哲诚)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八种模式 (2000-09-06,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