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企业方法 > 舌战并购策略与文化整合

舌战并购策略与文化整合


《中外管理》2003年第十二期, 2003-12-18, 访问人数: 3630


7 上页:第 2 页

〖“计划”整合在中国可行吗?〗

  高建华(正方):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兼并整合的时候,你们是否有一个很明确的实现计划?例如分几步走,大概有一个什么过程或阶段?因为惠普合并的时候有三套人马,第一套人马进入一个“隔离室”,就是干净的房间,进入这里的人知道一切信息但不能向外界透露,因为这时合并双方要把他的产品、客户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分享。第二个叫兼并整合办公室,任务就像警察一样,监督所有的实施单位,按照“隔离室”定出的计划,不打折扣地监督执行。第三个是执行部门。这三套人马的关系是:设计计划的在隔离室里,他们当中没有人知道是谁去实施,就是该怎么设计他就怎么设计;而监督者还不是实施者,我跟任何一个实施者都没有什么关系,要保持中立。惠普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一年中完成了1000多件事情。具体到每一周要完成什么事情,合作之前的两个月全部都写清楚了,一年前都写好了。我们在座的几位嘉宾,在准备工作上你们都是怎么做的?或者有什么特色,可以给大家分享吗?

  徐源(反方):计划是中外企业最大的差别。我想没有一个企业没有计划,但是很多企业的计划变成了滑稽,是没有科学性,拍脑袋想的。第二个就是执行。我是2000年1月1日到长春,但是3月1日铺天盖地的事情压得我无法再去考虑什么计划,就是我怎样能够走出困境?所有的产品没有一台是合格的,这是我在做计划时料想不到的。所以我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停产整顿。到当年年底我在长春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向整个厂做了一个汇报。我说我做了三件事:第一是我的产量这一年比去年我没来时降低了;第二个我一年的亏损比去年增加了5倍;第三是员工的工资比去年同期减少50%。就讲了三句话。因为我讲这三句话,第一是事实,第二我想你长春请我来,你能容忍我吗?我给你讲的计划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讲完之后,市场部经理站起来,讲我来解释这三句话:第一, 去年的生产是不合格的,滥竽充数,今年要整顿,所以不可能有量的提速;第二,去年本来亏的没报,今年全浮出来了;第三,员工的薪酬结构不合理,以往按照中外合资企业享受待遇,所以工资比较高,但并不符合实际。这就是我的计划遇到的情况,当你的计划不能实现时必须紧急沟通,如果不能沟通,我们会被人家驱逐。我们当时完全是共同参与的。

  王明夫(反方):我觉得并购过程的管理问题,这方面西方已经非常职业化了。中国做并购的,无论投资人,还是主持并购的企业家本身、工作小组,很多人连基本意识都没有,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看到,有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做得很大了,他主要靠并购起家,已经学得非常职业了,但是相关计划是没有的。中国的情况是,你搞得很漂亮,你去做的时候,说出来,职业水准很高,实际上都是花样文章,实际并购中不是太有用的东西,而且情况在变,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计划可能停留在花样文章上,起不到效果。第二个,很多并购项目是来不及你去仔细调查的,你需要闪电的速度,要不然这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不管你有多大麻烦,必须以闪电速度拿下再说,有问题再处理,没时间讨论来讨论去。商业里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另外,金融性并购这个圈子里很能干的人,很多时候是要抢资源的,有很多价位区间你是知道的,这时你不需要计划,你需要活动,通过活动你能签下来适当的价格,这可能都是与西方不一样的。我估计5年左右的周期可能会出现一群很职业的并购专家,出现职业性很强的并购。真正大手笔的商业家他不走那套程序,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高建华(正方):这是两个问题。决策的肯定是大企业家。像惠普这样的兼并,它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是不同的人,经理人去实施,决策是另外一方,肯定是高手在做。但是这里我想请大家谈一下,为什么国外的企业它并购的时候,1000多件事在8个月时间里能计划处理,能够在一年当中没有一点偏差地去执行?而中国就会出现王总说的:计划变成一个花样文章,而不去执行?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源(反方):我跟美国宝洁、德国西门子有多年的合作。美国宝洁跟我讲,它的成功经验有一条非常重要:调查。这就是他的经验。比如说:2004年的计划在2003年的5月份就做完了,2005年7月份来追溯回顾计划,跨度是两年,两年呐!第二个,考核就是兑现。我感觉这两家公司这几年的兑现率为100%,很伟大。伟大在什么地方?两年后去回顾两年前的计划,竟然能有如此高的兑现率。所以我想什么是计划?这才叫计划!哪一个不在变?时间在变,世界再变,产品在变,人在变,这些公司在两年历程中是怎样用变去做到不变的?我想这可能对我们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大问题,在并购当中也是考验!我们并购方有没有这个水平是很重要的。被并购方的员工对你有一种希望,有一种寄托。你的计划不能实现,我看最后你也很窝囊!

  严晓群(反方):康柏和惠普合并,是一个模式,但惠普如果跟联想合并,跟康柏和惠普的企业规模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有没有这个必要,或说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来花这么多的管理成本做这件事?在中国的并购,对企业来说,除了经济上面要考虑之外,在其它方方面面,可能还要花比较大的力气。

〖金融并购比产业并购更高明?〗

  高建华:台下代表有一个问题:金融性并购有投机性,体现了金融性并购的本质,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不重视企业的发展。各位怎么看?

  严晓群(反方):我觉得中国很多企业并购的时候,不完全是单方面考虑这个,它可能考虑到很多方面。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下一步棋怎么走,现在还没有看清楚,但是你等看清楚再来抓机会,机会就没有了。我觉得,先不要管什么动机,本质只有是你要并购这个企业,你就要把这个企业干好。你干好了才有机会,干不好你就退出来,这就是并购方的心态。先不要说他什么动机,因为他自己到底是怎么个想法,可能现在还没有想出来。就我们来说,应该还是产业动机的并购。

  王明夫(正方):目前中国商界比较有出息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做产业强势的;另外一部分人是做资本强势的。这两部分人,都有心态上的问题。做产业起来的企业家,对做资本运作的,多半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认为搞资本运作的是搞投机,搞泡沫,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而做资本的企业家,他什么心态?他对做产业的,不管你企业做多大,他都认为你老土,思维层次很低,不知道真正的商业最高境界在哪儿!结果,社会心态上倾向于实业家那边,资本运作起家的企业家,实际上这些人很优秀,但他收购的时候,喜欢解释清楚自己的身份:我不是搞资本运作的,我要做产业。

  其实,经济里面最大的机会在哪里?根本不是销售一个产品获得的利润,最大的机会是用资本运作去改变中国的资本结构。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心态,包括政府心态,就认为你搞运作你就是搞投机。投机在中国是贬义词,在外国其实是一个中性词。这里就有一个心态问题,而且这个心态根深蒂固。我经常跟做实业的朋友讲:你千万别小看做金融的那帮人,以为他们只会做投机。我个人感觉,如果你对资本运作很优秀的企业家持有偏见的话,你肯定是犯错误了!任何企业家做到一定程度,最终他一定走向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就是资本运作的概念,他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人,已经不考虑年产销了,董事长不考虑这个问题,他考虑的是在总体范围内我资源怎么配置?对金融投资家,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做一些比较深入的沟通。

  徐源(反方):金融跟产业不一样,金融投进去考虑两块:第一个是回报,第二是能跑掉。而产业考虑的是供应。

  高建华:我个人理解,并购还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的比重问题。这个比重会逐渐变化,中国早晚有一天科学的比重会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跨国公司所采用的并购观念,对大家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借鉴意义。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营销制胜--换脑袋就能换来销量吗? (2010-03-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牛奔)
*“中国并购”尚未成型 (2005-10-20, 《经济观察报》,作者:冯大刚)
*并购好吃难消化的“法国电信CEO”——米歇尔·邦 (2003-09-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羽)
*中型企业并购——执掌中国未来十年经济之命运 (2002-11-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震)
*从惠普收购案谈企业并购 (2001-11-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辉吉)
*并购战:中国市场新“春秋”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杜建君)
*并购热潮呼之欲出 (2000-12-20, 南风窗,作者:张哲诚)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八种模式 (2000-09-06,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