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治业之道 > 销售礼仪浅谈

销售礼仪浅谈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2-29, 作者: 朱增贤, 访问人数: 4604


7 上页:第 3 页

四 社交礼仪中的提示

  在与顾客交往的过程中,打电话、介绍、握手、递名片……需要注意的细节可真不少,而这些细节在不知不觉中会给对方一些暗示,并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你的形象。为了提醒大家注意某些方面的细节,在此,我们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提示:

  提示一:拨打电话,考虑时机

  打电话时,要考虑对方的时间。一般往顾客家中打电话,以晚餐以后或休息日为好,但注意不要太早或太晚,如早上7、8点或晚上10点以后,因为这些时间顾客有可能正赶着上班或准备休息;往办公室打电话,以上午十点左右或下午上班以后为好,国灰这些时间相对比较空闲,较适宜与顾客预约。电话拨通后应礼貌地询问:“现在说话方便吗?”谈话应适可而止,注意控制通话时间,以免占用线路太久,而给他人造成不便。注意不要在电话中谈生意。

  还需注意的是,如果有顾客打电话来找你,而你恰逢不在时,要注意留言,并及时回电话。出于礼貌,一般应在24小时之内对电话留言给予答复。如果回电话时恰遇对方不在,也要留言,表明你已经回过电话了。即使你确实无法亲自回电,也应托人代办。

  若使用手机通话时,应注意控制音量不要影响周围的人。如果拨打对方手机,也应该长话短说,避免给人罗嗦的感觉。

  提示二:面带微笑,声音愉悦

  打电话时,虽然对方无法看到你的面容,但你的情绪和态度仍会通过话筒传递给顾客。面带微笑是一个好办法,它会使你的声音流露出亲切的愉悦,让顾客感到舒服和愉快。因此,在通话的整个过程中,都请保持甜美微笑。

  讲电话过程中不要和他人谈笑,也不要用手捂住听筒与他人谈话,因为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如果万不得已要与旁边的人说话,要先向对方道歉,请其稍候,或者过一会儿再与对方通话。

  挂断电话前的礼貌也不应忽视。若要结束电话交谈,通常由打电话的一方主动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并等对方放下听筒后再挂电话。通话过程中无论是什么原因使电话中断,主动打电话的一方都应负责重拨。接完电话后,要确定对方已经挂上电话,再轻轻放下话筒,如果在最后致意还没说完,便将话筒“砰”地挂上,会给对方留下极坏的印象。

  提示三:会见顾客,先约时间

  无论与顾客交情有多深,都不应贸然提出要与顾客立即见面,这是对顾客起码的尊重。因此,会面之前你必须与顾客约好时间。

  约时间也是有技巧的,如果约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别人肯定不会有心跟你交谈;如果约在别人想休息或会客的时候,也常常会引起他的不快。总的说来,如果你预约的时机不对,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一般来说,会面的要求应方尽早提出,而且最好能说明你将占用顾客多少时间,好让顾客有宽裕的时间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活动。如果是由你提出的拜访预约,则要在登门前半天先给顾客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样既可预防对方的临时变故,也体现了专业和涵养。

  无论是去对方家里拜访,还是去对方下榻的酒店拜访,拜访前一定要事先预约。最令人反感的会面是“临时起意”、“心血来潮”,即冒冒失失的拨通电话告知对主半小时后见面,甚至根本不事先告知,就莽撞上门搞突袭,令对方来不及准备而造成尴尬的局面。

  提示四:自然握手,力度适中

  人际交往中,握手是世界上较为通行的礼展出。一般来说,与顾客见面与告别时,出于礼貌,都应该与对方握手。

  握手时,一般约定俗成的是使用右手手掌和手指握住对方的手掌。握手的一刹那,应该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显得你非常有诚意。握手的力度应适中,仅仅是轻触手指会令对方感到疼痛。为了显得礼貌,握手一般只持续几秒钟。

  总的来说,握手应该掌握恰当的时机,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体现出自己的信心和与对方交往的诚意。

  销售礼仪是一种常识,但并不是每一个销售人员都了解并能正确运用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对照和实践,所有的常识才会体现价值。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wellzzx@sina.com

1 2 3 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礼仪是一种能力 (2007-03-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霆)
*美国习俗中的礼仪 (2000-08-21,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八期,作者:王维杰)
*引玉之“玉”礼仪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九期,作者:吴国英)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4 0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