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家电业的品牌化之痛 7 上页:第 2 页 缺电之四:管理意识的漏电现象 浙江家电业也曾经辉煌过,如“西泠”冰箱、“东宝”空调、“金鱼”“新乐”洗衣机等消费者熟知的品牌。西泠冰箱曾是国内四个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1991年、1992年,华日、西泠两家企业的冰箱占了国内市场90%的份额。不进则退,时至今日,市场上已经难见西泠产品,“西泠”牌子差不多已经寿终正寝, “东宝”空调也已经破产,“金鱼”洗衣机与日本合资成了“松下”,“新乐”也成了其它大品牌的旗下小兵,浙江家电只有“数源”彩电、“华日”冰箱等少数几只品牌在苦苦支撑,但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也是困难重重。这些品牌贵族的夭折或没落,探究根源,无一不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漏电所致。 说起管理漏电,主要是对市场经济下的品牌意识不强,以及只图眼前利益的小资意识形态。某些手里有成百上千万资金、刚刚洗脚离地的农民,当初出来做生意只是为了生计,在紧缺经济下,他们很容易地汇拢了大量的原始积累。不少人做小生意不断积累和创造生意经,但当资金扩张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有些人于是在这个门槛上停了下来——先把用于消费的钱抽出来,厂子就放在那里,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一定的生意,有多的生意也不接,自己则成天在家里打牌,或者一脸的茫然而不知所措。浙江一些小县城乃至镇里的娱乐业和餐饮业的高度发达,不仅仅验证了当地经济的高度发达,还充分说明了暴发企业主无所意识的享受欲念,因为高档酒店和娱乐业的主要消费目标就是这些手握大把资金,却无所事事的业主,他们坐享目前拉满弓的产业链条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不或者很少想到链条断裂后的事情。 此外,在品牌运作上的盲目扩张必将导致产业链条的不间断断裂。浙江家电业偶然有做大的,还没形成真正的规模和效应时,管理者就急于求全、求大,譬如在做了空调,产业基础还没打好,效益还不明显,就通过圈地运动以及循环抵贷等形式套现大量资金,涉足房地产、手机、医疗、汽车以及物流等行业,结果往往出现一片绿叶不见红花的现象,终究是很难结下果实的。这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借用同一品牌和管理体系,往往出现“家电不专业,多元不规范”的恶性肿瘤。伊莱克斯、西门子、惠而浦等跨国家电品牌巨头纷纷表示,只做家电,不搞多元化,这与 国内一些家电企业的“多元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品牌化对于浙江家电来说是一块说不出的痛,如果单纯依靠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后,单纯产品已很难形成效益,但是如果要在大家电内形成规模,并拉动品牌效应,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小家电正越来越受到包括跨国家电巨头的青睐,这块蛋糕还能享受多久,谁也把握不住。 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家也认识到品牌对于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了,2003年上半年,浙江“帅康”、“方太”、“老板”三大品牌的浙江市场占有率仍然达到了46.2%,足以说明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而且,从原始加工发展起来的诸多浙江家电企业,更清楚有着品牌后产品在市场销售的利润空间大小。品牌化的诱惑正使得许多浙江家电企业面临着整合和接受整合的痛楚。 不仅仅是跨国家电巨头,包括国内的海尔、小天鹅等家电企业,都加快了在国内市场并购整合的步伐,他们把一些西部或偏远的小品牌、小企业通过重组或并购的方式进行整合,通过成本差、技术优势和网络优势,使得他们的品牌输出有着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目前,浙江家电业内还没有真正具备并购和整合的大品牌家电企业,那么,资本分散和品牌分散的浙江家电,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一位知名品牌小家电企业的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态,自己亲手抚养起来的企业,决不会接受大品牌大企业的并购整合,现在虽然不大,但自己是老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接受并购或重组,自己必然占不到优势,还要受制于人。据了解,这一思想目前占浙江家电企业的主流。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热潮下,资本整合和品牌整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家电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诱惑,浙江家电业能否通过人本扩张、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的制约,实施品牌化突围呢?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74-88443326,电子邮件: editor@guangb.net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