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隆下乡 7 上页:第 1 页 城市零售业市场早已硝烟弥漫,中国的农村市场却还是一片平静。这个反差,被以大农业作为战略投资方向之一的德隆看到了。 德农农资超市是做产业的。在这个过程中,德隆发现农村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生产上,而农资市场也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农资超市可以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取得这个市场。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投资都是由德隆自己来做的,把资金扎扎实实地投在当地。 德隆主管流通业项目的执行丁光平表示,德隆进入农村流通市场,是出于产业链整合的需要。其实德隆大举进入农村流通市场,原因并不仅仅是“产业链”的需要,而是这个市场本身的极度诱人,用某分析人士的话说,“几乎就是一个空白”。 寿光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马金涛,曾对此有过论述: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 事实上,与城市消费品市场不同,生产资料(而不是生活资料)市场才是农村的主要市场。因为农民消费最本质的特点是生产性消费,或者说投入性消费,这占到了消费总额的80%左右,剩下的才是生活消费。尽管生活消费有限,但生产性消费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的,而且越是增收潜力大的地方,农民的这项支出上升的幅度越大。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充满机会的市场中,目前的流通体系主要是供销社。然而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土崩瓦解。 自1998年后,农资市场开始逐步放开,前年中央3号文件也提出了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资市场的说法,在这种环境下,德隆的大举进入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以农资为支点撬动农村大市场 。内需不旺现在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村市场的活力不足又是其中的最大的难题。专家指出,我国农资消费已超过1000亿元,以农资产品的消费为突破口,可能为解决这一难题找到办法。 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占其消费总量的近一半。寿光市有86万农民,农资占毛收入40%到45%,人均2000多块,寿光共16亿到17亿元。 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很大。以种子为例,去年全国种子市场交易额300多亿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亿元。加上其它农资产品的需求,预计我国每年农资市场的需求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由于农资产品是农民的必备消费,所以这块市场不仅稳定,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宏观室主任肖俊彦:“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比如小额贷款,互助,鼓励龙头企业,帮助解决农民农资市场资金瓶颈问题。” 近年来,农民对彩电、洗衣机等生活品的消费方面虽然没有较大的起色,但是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却一直在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农资消费将达到农村消费总量的80%,面对潜力巨大的农资市场,国家已经作出部署,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专家指出,一旦这些措施真正到位,农村消费市场的长期疲弱将可能得到根本的改观。 事实上,德农农资超市公司所选择的山东省,正是农业产业化发达、供销社与农民关联度较高的地区。 2002年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完成销售收入537亿元,占全国系统的1/6,实现利润近8亿元,占全国供销社系统的1/4。德农农资超市把这里作为突破口,充分显示了其勃勃雄心。 农资市场已全面进入了微利化、精细化经营的时代,农资市场内部的竞争烽烟四起,但激烈的竞争并没能阻吓住众多的系统外资本参与到新的竞争中。资本“大鳄”都纷纷争食这块拥有1000亿市场份额的“农资蛋糕”,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终端网络争夺战已经来临。中国农村正处于一场市场革命中,每一个乡镇,每一个乡村都已经变成争夺的阵地。2000年至2003年众多连锁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在自己家门前奏响了进军农村市场的号角。 发展农村流通网络的机遇不会很长,也就是两三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德隆一定会抓住这个机遇,利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改造传统经营网络。 作为原来农资流通领域的自然垄断者,供销合作社既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也集中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弊端。供销合作社是事关“三农”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供销社承担了城乡物资流通最主要的中介角色,一方面,供销社有一个重要职能,即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进行组织、协调、管理,促进城乡物资交流。 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在农村流通领域居主导地位,其性质在“官办”与“民办”、“集体”与“国营”之间来回转变。所以尽管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供销社一些功能被逐步剥离分解,影响力亦有所下降,但其在农村物资流通方面的作用显然是不可低估的。 面对久经杀伐的德隆们的强势进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是十分有限和十分脆弱的,而劣势则是历史形成的传统痼疾。历史欠帐和自身经营不善以及几十年来制度遗产形成的“路径依赖”都是长期困扰供销社的重要原因,由于短期内无法解决,所以供销合作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衰败,列强群起,分食自己的市场,痛失领先的好局。 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各国的经验和中国农业市场化、商品化的进程都表明,使农民能以较低成本、较快捷的方式整体进入市场,最终使农民实现增收才是一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合作社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整个行业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没有出现具有压倒性绝对优势的企业,这便是机遇所在。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