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欧莱雅出手

欧莱雅出手


《环球企业家》, 2004-02-06, 作者: 李波, 访问人数: 4212


  在利润丰厚的国内化妆品市场,羽翼丰满的跨国公司已经等不及要整合了。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是小护士,下一个又是谁?

  早在四年前,欧莱雅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盖保罗便拟定了一份快速切入当地大众护肤品市场的计划。

  但是没过多久,这个谢顶的大胡子欧洲人就不得不将它束之高阁。他原本打算发动一场收购战,目标是位于深圳的一家名叫丽斯达的公司拥有的小护士品牌。“她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盖保罗说。而深圳也是华南市场的核心所在。盖保罗提出了价值2亿人民币的报价,甚至向丽斯达老板李志达提供了一份十分详尽的品牌发展计划书,但最终仍被对方婉拒。

  “四年前,当我向李先生表达我的意图的时候,那是一个错误的时机。就好像李先生和家人正在舒适的家里,可是我却跑去敲门,跟他说我要买他家的房子。”盖保罗回忆说。的确,当时欧莱雅进入中国才两年,盈利看起来仍是很遥远的事。

  但现在,盖保罗可以扬眉吐气。仍然是那个“小护士”,但是放心,不会再有任何问题——2003年12月10日,盖保罗和丽斯达公司的董事长李志达终于在北京签订最后协议:小护士品牌、除了李志达之外的所有管理团队、遍布全国的280,000个销售网点以及位于湖北省宜昌的一个生产基地,甚至小护士的财务报表,在2004年上半年间都将纳入欧莱雅的体系。

善意收购

  “它们总部22层的办公室早在两个月前装修完了,大家都知道,那是为小护士留的”,一位竞争对手的高级经理对此毫不惊讶。

  用盖保罗的话说,是“时间促成了这次合作。”四年里,盖保罗频繁地和小护士接触,不但和李志达成为相当熟悉的私人朋友,而且认识了李的妻子、家人和所有的管理团队,甚至在他们家中做客。

  据欧莱雅提供的资料显示,小护士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的护肤品品牌,仅次于玉兰油(OLAY)和大宝,拥有5%的市场占有率,小护士的品牌知名度高达90%,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有96%的人知道小护士品牌。而据AC尼尔森2003年年中发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从销售量排名来看,小护士在化妆品中的份额为3%,第一名为11%;从销售额来看,小护士排名第五,份额为3.1%,而欧莱雅品牌在同一排名中仅比小护士略高一筹,位居第四,所占份额为3.3%。欧莱雅公司预测,2003年小护士的销售额可达4000万欧元(接近4亿人民币)。

  问题在于,“小护士”在李志达的手上很可能后劲不足。“国内公司最缺乏的是品牌管理能力。所以它们的成功往往限于一两个产品。一旦多元化发展失败,马上就会自乱阵脚”,一位业内人士称。

  成立于1992年的深圳丽斯达有限公司靠“小护士”品牌发家。尽管入行颇晚,但是李志达一开始就着手铺设完善的销售网络。在消费重心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的情况下,280000个销售网点使小护士在群雄争霸的护肤品行业迅速崛起。李原本期待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小护士”的品牌形象,但在产品线拓展和品牌提升方面始终不见建树。丽斯达也曾力图在旗下再树“兰歌“品牌,不久前终以失败告终,“这可能还给丽斯达带来不小的财政压力。”一位业内专家揣测说。

  明显的迹象是,2001年底开始,小护士广告就明显减少,市场上还部分出现了清理库存的动向。市场开始流传丽斯达希望把公司品牌和固定资产全部卖掉,从此脱离化妆品行业。业内人分析,李志达不卖小护士则已,如果卖掉,一定是交给盖保罗。

  李志达自然希望在乾坤倒转前把握主动。知情人士透露,两年前谈判重开。但品牌价格仍是最大的分歧所在,丽斯达认为小护士的品牌价值至少是5亿元,而欧莱雅却认为只值2亿元。从目前化妆品企业收购案例来看,“具体价值目前不好讲,但2亿元太低了”。

  虽然盖保罗与李志达都拒绝透露本次交易涉及的金额,但是业界传言欧莱雅出手大方,“这种条件甚至是丽斯达公司未来几年可能得到的收益总和。”有说法是2亿5千万人民币。

  “卖掉小护士和整个公司的长远规划有关,也和我的人生计划有关。”李志达说完此话的第二日,便携手盖保罗飞赴武汉将欧莱雅正式介绍给经销商。


1 2 页    下页:盖保罗的“苦衷”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5篇)
*欧莱雅的进退之道 (2009-11-26, 《新营销》,作者:谢文心)
*卡尼尔之画皮营销 (2008-11-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等)
*欧莱雅的冒险之举 (2006-07-25, 《市场圈》,作者:刘峰)
*欧莱雅“赢”销校园注意力 (2006-06-22, 《成功营销》,作者:夏由)
*欧莱雅中国困局 (2005-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孔明臣)
*美丽战争:海水与火焰之间--欧莱雅及其对手在中国 (2005-05-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邬涛)
*欧莱雅:品牌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2004-10-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兵武)
*欧莱雅的习惯性使命 (2004-09-20, 经济观察报,作者:胡怡林)
*欧莱雅的中国攻略 (2004-04-02, 《中外管理》2004年第四期)
*小护士:被并购的智慧 (2004-02-23, 经济观察报,作者:薛彩云)
*卖给欧莱雅的体面理由 (2004-02-18, 经济观察报,作者:卢淳)
*欧莱雅的中国市场竞争策略 (2003-07-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开贵)
*欧莱雅与雅芳殊途同归 (2003-02-24, 《智囊》,作者:陈雅)
*化妆品三巨头高峰论剑--欧莱雅、羽西、自然美的中国策略 (2003-02-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波涛)
*欧莱雅的生存秘方 (2002-11-12, 《环球企业家》,作者:张云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