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C,你被谁抛弃? 7 上页:第 1 页 三、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成熟。这是多年老掉牙的调子了,在采用了IMC的今天还是要重提。这种“市场的不成熟”与西方市场一些“新产品、新行业”的发展初期不成熟不是同一个概念,这种不成熟是建立在中国人心态与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的,或者换而言之,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模式。 以央视的历代标王为例,几乎没有任何经典广告面世,也没什么IMC成果,或者甚至像秦池那样广告里就“一个酒瓶漫天飞”,无论哪年,这些都是可以被评进“十大恶俗广告”之列的,可是消费者却用他们的血汗钱给广告投了“赞成票”。 仔细观察身边,我们可以发现,不只是这个产品,这个广告,大量的广告都是这样,画面优美、品牌出色的广告往往不如那些画面很差,没有创意的广告。 宝洁的润妍,特点鲜明,创意一流,产品一炮打响,广告获奖无数,连最挑剔的广告评委也对其无可挑剔,可是最后中国消费者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企业,中国人不需要润妍;同样是洗发水,广东卫视每天几十个洗发水广告,电视台被戏称为“洗发水台”,那些广告被大家斥为“垃圾广告”,居然天天大量投放,看来消费者一边骂着这些品牌,一边去商店掏着腰包给他们加分。 是中国的消费者没品位吗?是中国的消费者心理有问题吗?是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错误了吗?难道中国消费者都喜欢购买自己讨厌的商品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都是现象,他们掩盖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成熟与不稳定。在成熟的西方市场,消费者每天接触过数千条广告,数万种商品,信息远远过剩,所以好产品与好创意才能引起那么一两秒钟的“眼球忠诚”,要把这一两秒钟的眼球忠诚转化为产品忠诚、品牌忠诚,简直比等天还难。 而目前的中国消费市场的情况是,产品早已供大于求,而信息却还远远不足。主流媒体与强势媒体大搞媒体垄断,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媒体的可垄断性而导致了信息严重不足,IMC无法完全应用。而长期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不知道如何包装自己。至于缺乏品牌教育的消费者,只能跟着媒体走,跟着宣传走,甚至连“过年收礼收什么?”这样的问题,都由媒体、企业来告诉他。 某个企业把强势媒体一垄断,大规模密集投放一上,消费者每天就都只能看到个“哈药六”、“商务通”,这个时候,任其他品牌如何的整合营销传播,传播效应都会归零,因为消费者根本就很难接触到其他的产品/品牌信息。 某个企业只要把终端一拦截,促销小姐大量一轰炸,消费者一到终端立刻就晕了,中国人哪见过这种架势啊,所以任你宝洁怎么IMC,到了卖场消费者品牌忠诚立刻就转移了,买了没什么品牌的洗发水,“反正都有个柔字,名字差不多,瓶子差不错,还便宜”——这就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写照。而且可以预见,由于市场中的不均衡性,这种消费不成熟的情况将长期存在,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四、中国企业还处在高速发展期。这就意味着一些成熟市场的理论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 中国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可以用瞬息万变四个字形容。曾经有过西方的调研专家、营销大师预言,中国消费市场普及家电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结果改革开放20年,国内就基本实现了黑白家电的普及。也有国际著名的家电巨头分析,中国电视由黑白向彩色进化,至少需要20年,结果不到10年,中国彩电市场就基本完成了这一转化。 相当部分的企业,包括某些国际知名企业,都死守着市场理论,不晓得变通,结果当然是让中国市场给他们上了一堂课。阿尔卡特就曾经断言,中国的消费者买不起1000元以上的手机,所以他把低端产品销向中国,也把亏损和苦果留给了自己;上海大众最近推出的GOL,明明就是一个不切合中国轿车市场的产品,还不断的从市场上找原因,而不是从自身身上寻根源,把责任推到消费者身上,说是中国人不懂车,巴西最流行的就是这种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GOL的基本型销量几乎为零”给大众好好上了一课。类似这样的品牌、这样的企业,中国市场会不断给他们上课,会给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教训,直到他们进步。 而对另一些企业,似乎又变的太快,刚刚指定的IMC方案,一转眼就变了,市场压力一上来,谁还管的了是不是整合了营销传播啊,就是促销促销再促销,完成销售任务再说。这种极度对利润的渴望就如同毒品,已经到了摧毁理智的程度。这个时候再和企业讲IMC,无益与天方夜谭,所以在中国企业市场出现了“年初讲IMC,年底讲指标”的怪现象,这种企业,只把IMC当成“花瓶”,不准备通过整合为企业带来效应。 剔除那些思维有问题的企业,剔除那些急功近利的企业,能够把握整合营销传播而又能顺利执行的企业自然少之又少,IMC同样在中国市场遇到“瓶颈”问题。 IMC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是中国市场的要求,也是中国消费者的要求,更是这一理论建立之初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否则,或许他真的有被抛弃的一天。 作者就职于中国本土最大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任市场副总监、策划副总监。长期从事市场研究与品牌营销工作。曾经服务中国联通、昌河汽车、新飞电器、水井坊、健力宝、曲美等客户,E-mail: gdxin@vip.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