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杀死”维尔

“杀死”维尔


《环球企业家》, 2004-03-16, 作者: 杨帆, 访问人数: 3053


7 上页:迪蒙的野心

新摩根的诞生

  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的合并之所以给投资者广泛的想象空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十年中,花旗银行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该模式证明:借助信用卡、租赁或汽车金融将资金借贷给客户,能够在市场不景气时期帮助银行实现稳定增长。消费者无休止地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习惯对此给予了长足保证,并因此降低了其他高风险业务在公司整体收入的份额,还能够减少证券交易或衍生金融工具等领域的风险。

  除此之外,由于新的摩根大通晋升为美国第二大银行,它还将获得相当的规模优势:“巨无霸”银行可以迅速将业务发展集中在金融市场最热门的领域;大客户也喜欢将贷款、承销、收购兼并等全部金融业务一站完成,这有助于将成本减到最少。

  对于摩根大通一方而言,美一银行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健全的零售网络。美一银行在美国中西部拥有多达1800家支行,发行的Visa信用卡有不错成绩;而摩根大通的万事达卡只是信用卡方面的小玩家,其零售网点只有纽约地区及德州的530家支行。

  合并后,摩根大通甚至将拥有比花旗集团更大的银行网络。不仅如此,雷曼兄弟近期的一份报告显示,他们将在信用卡领域与花旗银行处于同一档次之上——新的摩根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资金管理者:管理着7000亿美元,成为全美最大的信用卡商,并统治着1/3的借贷市场。

  更为重要的,合并后银行的董事会上,双方将各有八个席位:“这次交易最重要的结果是J.P.摩根终于获得了一些声誉良好的管理者,这让它真正加入了一流银行的竞争行列。”

  在观察人士看来,确保这一并购成功的关键原因是哈利森和迪蒙的能力恰成互补:哈利森善于削减成本,但不能令收购的部分有效运转,而迪蒙已经证明了他是混乱并购的优秀领导者。

  根据已经确定的战略,合并后,二人预期新银行将在三年内削减22亿美元的成本,从17万5000名员工中裁员10000人。

  迪蒙的主要工作,便是重振摩根。“我们已经准备好与世界上最好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而且我们要赢”,接受采访时,迪蒙说——完成交易后,他彬彬有礼地致电给花旗的新CEO查尔斯·普林斯。

尽管合并之后的摩根大通在投资银行领域及零售银行的创新方面仍显实力不足,但迪蒙仍建议将未来的工作终点放在争夺高端客户方面——这当然有赖于他对零售银行业务已经初具信心,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在此领域确立地位,他才真正有资格与花旗银行角斗。

  摩根大通的一位高级投行人士表示,由于迪蒙曾是优秀的投资银行家,他的到来在摩根大通内部颇受欢迎。

  不过,对于他的最大考验,也正是当初维尔在花旗银行所经历的:合并双方均规模巨大,且文化差异甚大:摩根大通保守、自负、行动缓慢,而美一银行积极、富有进攻性。如果想超越维尔,迪蒙不仅要将两者有效协调,还要像维尔一样在合并之后第二年即交出赢利的成绩单。

  他与维尔唯一不同的处境是:花旗集团组建之初,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均结构完整,文化整饬;而在摩根大通一方,摩根与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整合仍未被完全消化。况且,摩根与美一的交易完全打开银行重组狂潮的闸门,新摩根的诞生很可能给潜在对手提了醒。

  无论如何,迪蒙已重归纽约故里,正不惜一切超越他当年的精神教父——桑迪·维尔。■(杨帆/文)

■银行业的巨兽纪

  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合并后,言词犀利的《经济学家》杂志对此冷笑道:“因经济衰退而一度中断后,美国的银行又开始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相互收购。”

  不错,美国银行业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

  据汤姆森金融数据公司统计,2003年中,美国商业银行及金融控股公司中,有215起交易发生,总价值为66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国银行以400亿美元收购波士顿舰队金融公司。

  在银行发展史上,大型收购并不少见,因经济低潮及公司信用危机而导致投行业务急剧减少后,众多投资银行开始觊觎低风险、收入稳定的商业银行。

  不过,1998年花旗银行的出现对这种游戏的参与者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美国银行收购波士顿舰队金融公司时,溢价43%。根据Dealogic公司统计,去年价值10亿元以上的银行间收购的平均溢价为21%。但此次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的合并,只溢价14.5%,从这点上说,已算成功。

  波恩汉金融服务基金的基金经理安顿·舒尔茨一语道破新摩根对银行业的意义所在——“有了美一银行这一量级的交易,任何令投资者不满的银行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在剩下的玩家中,底特律的Comerica Inc,克利夫兰的KeyCorp和National City Corp,明尼阿波利斯的Bancorp,亚特兰大的SunTrust Banks Inc,怀俄密锡的Sovereign Bancorp Inc,孟菲斯的Union Planters Corp和伯明翰的SouthTrust Corp均有可能成为下一波大型并购案的主角。

  要参与这场如火如荼的竞争不一定需要复仇般的心境,但必须有承受失败的能力——2003年秋天,迪蒙预言芝加哥市场将会“血流成河”的同时,曾含蓄地警告华盛顿共同基金的CEO凯利·基灵格:他会不惜亏损参与竞争。“也许在一段时间之内,芝加哥会成为一个所有玩家都亏损的市场”,对此,即使善于经营的迪蒙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亏损好了”。

  原载:《环球企业家》2004年三月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像卖汉堡一样经营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2003-12-19, 《成功营销》,作者:王卓)
*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 (2000-06-30,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十二期,作者:周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