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21,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2819


7 上页:第 1 页

  痛并进步着  

  “缺少自主专利,是许多制造企业最痛的七寸。”张家岭如是说。

  日本企业指责中国厂家侵权最多的是仿制外观设计、商标近似和实用新型的使用上,比例高达80%~90%。这样的指责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是,一些企业的观点颇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重庆隆鑫摩托车集团常务副总裁刘卫说,我们每一个摩托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压力就是,在技术开发上,由于我们长期模仿日本的车型生产,面临着一个知识产权的障碍。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董事长左宗申也表示,现在不少中国企业都是仿冒日本的,拷贝日本的,可能加入世贸不久,这些产品都要停掉,那么企业没有后续产品跟上来,而企业可能就要关门了。

  如果说知识产权的缺乏是中国摩托车企业最痛的七寸,那么,市场占有率的降低应该是日本摩托车企业的心痛。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4大家族,合计拥有全球39%的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摩托车强国。但是,从1992年开始,中国摩托车企业加大马力,将产销量第一的桂冠揽入怀中,并且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连续13年稳坐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而自2000年以来,本来在东南亚市场上一统江山的日本摩托车企业,也受到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猛烈进攻。至2001年年底,中国企业已占据了近80%的东南亚摩托车市场份额。而在中国,由于日本摩托车在价格上比国产摩托车高出2~3倍,因此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日本原装车已经几乎绝迹。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摩托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退至不到10%,这能不叫日本人痛心吗?

  大片江山的丢失,使日本企业在痛定思同后,瞄准了最强大对手的七寸——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用知识产权来阻击中国摩托车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继续扩大,是日本企业的最厉害的一招。其实,中国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在市场上的较量,最大的有利因素还是价格。众所周知,日本摩托车的价格一般是中国摩托车价格的2~3倍,而作为主要消费市场的第三世界国家,消费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其消费目的也只是用于交通,因此,价格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一道分水岭。中国摩托车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保持着成本优势。凭借着绝对的价格优势,中国摩托车将日本摩托车击得节节败退。

  在价格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上,日本企业自然无法在短期内扭转局势,以知识产权来打击中国企业,可谓釜底抽薪。

  而事实上,尽管2003年痛失越南这个海外最大的市场,但是中国摩托车还是很坚定地挺进了一些新的市场,如非洲、欧洲等。而在中国国内市场,也是本土摩托车的天下。毕竟,价格在主导着市场浮沉。

  既然无法在价格上一争高低,日方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攻其短处,进而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攻。在海外市场以“知识产权”棒击中国摩托车的屡屡得手,使日本摩托车企业尝到了“甜头”,将“知识产权大棒”频频挥向加入WTO后的中国摩托车企业。

  隆鑫集团原副总裁夏建国当时对于中日之间的专利纠纷也是深感头痛。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他承认过去做得不够,但是没有想到在加入世贸以后争端会来得这么迅速。他认为,抢先一步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往往就意味着占领了市场。这话,正好与济南轻骑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栾健的看法一致。栾建表示,国内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自己设计制造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宗申集团的当家人左宗申,在就日本企业指称的中国企业侵权一事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中的:“这是一件意料中的事情,在国内摩托车行业目前的情况下,如果真有企业出现专利侵权也并不让人太意外。但继续这样下去,只会毁了自己,毁了中国摩托车的前途。”他还说:“不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是不行的,靠专利侵权赚钱,只会让企业垮台,老板进监狱!”

  价格,令日本摩托车市场极度萎缩,苦不堪言,而知识产权,却将中国摩托车企业逼到了一条没有选择的路上。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已经觉醒。因此,痛并进步着将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长城”攻略

  “用我们的专利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力帆集团在一次摩托车博览会上的口号。

  如何扭转被动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认为,企业必须携起手来,大力发展战略联盟。如今,国际上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是大的趋势,而国内许多行业只注重竞争,缺少合作。

  一项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协议终于正式签定。2003年8月1日,46家国内摩托车企业齐聚重庆,共同签署被业界称为“歃血联盟”的《中国摩托车行业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协议签署后,摩托车行业将建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行规、行约。一方面,签约企业之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后,将根据协议调解;另一方面,签约企业遭到来自外部的侵权后,其他签约企业可以提供援助。

  关于该事件,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民宪评价说:“摩托车企业结盟,表明他们在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前多次碰壁后,已开始觉醒。”

  而一些国内企业早就在行动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2年9月27日,中国摩托车行业老大嘉陵集团与隆鑫集团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意向书》。当时,嘉陵集团总裁何世斌说:“嘉陵与隆鑫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在新形势下探索合作新模式的有益尝试,有益于摩托车行业的整合与重组。”而隆鑫集团总裁涂建华也表示,双方的合作,说明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强势整合已在知识产权等高层次展开,中国摩托车企业应对WTO后的国际竞争态势已更加主动、自觉。

  硬件建设的投入上,更是大手笔。建设、嘉陵都已投入数千万元的巨资建成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并逐渐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不断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新车型、新产品适应市场。隆鑫集团目前已拥有专利技术上百项,并继“中国嘉陵”之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他们还投资4.8亿元,新建了三个园区一个技术中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在新园区里,研发中心成了企业最核心的部分。

  嘉陵集团负责人称,入世后摩托车行业的竞争已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自主开发已经成为包括嘉陵在内的国内摩托车企业的惟一出路;重庆隆鑫集团继嘉陵集团之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新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据介绍,近3年来,隆鑫集团仅用在设备改造和研发中的投资就超过了1亿元,已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已达百件;而力帆集团已成立了自己的市级技术中心,并建立知识产权部,对商标、专利的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集团每年要拿出销售额的4%用于研发。力帆集团在厂房墙上打出了“民族工业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创新、创新、再创新”的警示标语。

  而宗申集团也开始了自主开发之路。 从2001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全面停止仿制国外的产品。在投资1.6亿元建成技术中心的同时,该集团还与百余家配套企业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在2002年举办的“知识产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指出,加入WTO之后,企业应该学着去适应国际规则,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此前发生在DVD生产领域的“6C”事件、中国打火机的欧盟出口受阻事件等教训深刻说明,中国企业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还要了解到掌握和维护自身正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创造和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短兵相接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正从关税壁垒转变为技术壁垒,保护和推进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政府和社会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太多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赵国虹说。 

  当然,知识产权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一个更适宜的外部环境。赵国虹说,当前我国正在强调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都掌握着极具市场潜力的专利技术成果,他们是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如何营造一个制度完善、法律健全的环境,保护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快速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无限超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 (2012-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强)
*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案例分析 (2007-04-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苏丹冰)
*本土摩企的发展之道:从潜水“小池”开始 (2006-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爱成、范亚琴)
*中日摩企的中国式决斗 (2005-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重庆摩企海外“淘金”术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邦建、秦邦佑)
*当民营摩企遭遇社会责任 (2004-05-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的价格2004:涨乎?降乎? (2004-05-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再造起点: 寻找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诺亚方舟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两极分化:摩托车市场让谁作主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600亿市场大蛋糕,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喜与悲 (2004-05-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直面本土摩托车品牌缺陷 (2004-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3 05: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