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21,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2819


7 上页:第 2 页

  倾听……

  2003年11月17日9时,日本本田状告重庆力帆商标侵权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在法院没有作出判决前,我们无法断定谁是谁非。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案件的最终结果,而是这个案件所带来的启示意义。为此,我们专门邀请有关人士,倾听他们对该案件的看法和意见。

  杨民宪(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观点:遵守规则,积极主动。

  对于这个纠纷,我有两点看法:一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包括摩托车企业,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则和其它相关规定行事,这是企业必须做到的;二是企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思想上、意识上、物质上与人力上加以重视,加大投入。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纠纷的隐患,主要是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各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5年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人员培训、机构设立、机制运转、决策咨询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后,这方面的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企业也要作出主动的姿态,积极配合。

  靖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嘉凌集团总裁)

  观点:尊重产权,加强合作。

  目前,摩托车行业产品趋同化、竞争同质化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价格战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中日两国主流企业的摩托车产品的知识产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嘉陵集团更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同时也给国内外的摩托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不利于摩托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专利技术及产品,是企业经过大量投入而培育起来的技术经济成果,是企业极为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它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并使其合法利用。为此,我们倡议中日两国摩托车主流企业,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加强两国及本国企业间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上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建立知识产权磋商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我们也呼吁其他摩托车企业和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以自身的诚实劳动获取正当合法的经济利益。我们希望两国政府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摩托车专利技术及产品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打击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提高消费者及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谴责和曝光,维护企业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氛围和意识,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钟声(嘉陵集团政策研究室科长)

  观点:受到打击,更要奋发。

  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这必须结合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就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以前完全靠模仿,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的意识也没有树立起来,这就导致了仿制的泛滥。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尤其是加入WTO后,一切都要按国际规则进行,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会感到吃惊,而且,这也将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一个时期的典型特征。

  我认为这个案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负面影响。对于中国的摩托车企业来说,由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主要靠仿造、克隆。这样就必然会受制于人,受到一些打击。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日本企业一般是专打击国内的一些大响的企业。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位,这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现实发展和长远规划。另外一个方面是正面作用。日本企业状告中国企业,这也不是第一次了。而这正有力地点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的致命穴位,也提醒中国摩托车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加强保护,而在技术质量方面更要加大力度,真正把自身做强,改变靠仿造生存的现状。同时,这个案件可能产生“鲶鱼效应”,让国内所有的摩托车企业警醒,从而激发出新的创新活力。

  段建萍(金城集团法律总顾问)

  观点:舍得投入,规范市场。

  中国的民营摩托车企业发展很快,早期主要是靠仿造。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摩托车才开始进行民用化生产。当时国家的专利保护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国外大量商标迅速进入,申请了大量的商标和专利。当时的金城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申请了许多。就国内摩托车企业来看,总体上说专利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少,真正的产权不多。有些企业发展迅速,就成为国外品牌重点打击的对象,而最终的关键点是在技术上。中国摩托车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这种意识,否则,这样的案件还会出现。

  当然,从知识产权的维护上看,是很困难的。最主要的是成本花了,效果不一定好。从宏观方面来说,这也跟国家的法规健全与否、法制环境和法律意识是否形成有关;从微观方面来说,主要是涉及到综合成本,有些企业的产品出来后,会考虑到研发费用、维护费用等。因此,要避免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市场就必须规范化、法制化。

  刘琪(重庆恒胜集团董事长助理)

  观点:应对竞争,做好准备。

  从事件本身上讲,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规范化、国际化,遵守游戏规则,按照国际规则来,否则,就会犯规。作为企业,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商标等,就我们企业来说,建立了专门的管理中心,在品牌推广、商标注册等各个方面。有非常严格的制度与程序,要应对市场竞争,并且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只有用属于自己的核心的东西去竞争,才能赢得市场。既然要加入到“世界杯”的竞赛中,就要做好准备,遵守规则。

  彭召(宗申集团力之星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观点:改变观念,注重长远。

  提起这个事件,我要提一下另外一个事件。据说雅马哈准备起诉浙江的双菱集团的雅瓦拉。这些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的。加入WTO后,中国摩托车行业受到了两个最大的冲击,一是来自观念的冲击。目前,中国的摩托车行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许多摩托车企业没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日本本田自产、合资生产摩托车700多万辆,雅马哈也达到了270多万辆,但是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因此跟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之战也必然全面展开,而知识产权将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也是这类案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二是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的冲击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在知识产权的维护上。许多摩托车企业舍不得投入,一味模仿,借以降低成本打价格战。以前本田起诉天津港田等企业,雅马哈欲起诉雅瓦拉,这对自身品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这完全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虽然无法在短期内成为行业老大,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应当重视。“磨刀不误砍柴功”,市场永远是动态的,谁也不可能永远地占有全部市场。因此,我们要与国际接轨,苦练内功,做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来。 

  做好知识产权这道大菜

  文/范红杰

  要来的迟早要来,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所以,当日本本田与重庆力帆因为商标侵权纠纷,终于在2003年11月17日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对峙于法庭。尽管业内人士早已知情,但仍给人一个极大的震惊,也给中国摩企一片阴霾:时间不能抹去一切,无论过去是对还是错。所以,要来的,终究是会来的。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类事件是必然的,而且会成为今后的一个独特现象。长期以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在模仿中,实现了产量的飞速扩增,尤其是2003年,产量居然近1500万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制造业制造的奇迹。然而,这只是中国制造,严格地说,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只是中国仿造而已。仅靠产品堆积起的奇迹,不值得太多的夸耀,更不会长久。毕竟,再多的砂子也垒不起一座小房子。知识产权的缺位,使那些产品成为表面闪光的砂子,使那些数字成为泡沫。于是,我们只能背着“摩托车大国”的名号,而与“摩托车强国”的称号始终保持着平行的距离。

  可以说,我们都对仿造心生厌恶,但是,也应该客观地来看待它的历史性作用。仿造,对于每一个刚起步的行业来说,都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正如当年日本摩托车企业的仿造一样,根本不存在任何罪恶,就像我们初学练习毛笔字时的临摹一样。日本摩托车的强大与振兴,不正是得益于其对欧洲摩托车的仿造吗?因此,对于过去的仿造历史,我们要有勇气去承认,而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并搭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时,也许,仿造这个老皇历应该被果断地扔掉。毕竟,仿造只是一级台阶,绝不是全过程,更不是最后的结果。

  而对于如今的被动局面,也许有人会归咎为当时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形成,导致法律意识的淡薄。如果只是法制环境的原因,那就好了,那现在的法制环境正在逐步形成。然而,为何还有许多摩托车企业打着“擦边球”、铤而走险呢?法律意识的淡薄只是借口,或者表面现象,而根子则在于利润的诱惑和对利润的追逐,使理智被疯狂替代。在白花花的钞票面前,还有几个具有商业利益头脑的人能保持清醒与冷静?巨大的利润像一个无形的魔爪,轻易地俘虏了理智。于是,法律法规便被废弃在意识之外,这也是许多作坊式小企业趁火打劫的原因。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勇气,因为,这毕竟有影响自己攫取利润方式的可能,尽管也只是可能。当日方频频挥舞商标、专利等利剑时,我们难道只有坐以待毙的份?争辩、或者抗争都是必要的。如果是对的,坚持到底就是一种胆识。关键在于,这种“对”的认识是基于自身的刻苦努力还是一时的侥幸心理,为了使这个“对”字有更得力的支撑点,加强修炼应该是必要的。一味地追究原因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所以,到这里时,就要知道我们该上哪道菜了,知识产权就是那道被延迟端上来的大菜。其实,前几年商标、产权纠纷浮出水面时,就该引起注意了。然而,当时在WTO门外敲门的中国似乎仍是一个温度适中的温室,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这些摩托车企业完全失去了形成并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这多少有点像“温水煮蛙”。最终,随着中国加入WTO,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样的“温度平衡”终究被打破了。而这只是一个开头,更多的则在后头。

  好日子不是没有,关键是愿不愿意多下点功夫先把菜做好。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没有谁不知道。如何掌握火候,那就要看企业的诚心与眼光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摩托车趋势》记者,电子邮件: fhj78@16.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无限超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 (2012-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强)
*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案例分析 (2007-04-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苏丹冰)
*本土摩企的发展之道:从潜水“小池”开始 (2006-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爱成、范亚琴)
*中日摩企的中国式决斗 (2005-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重庆摩企海外“淘金”术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邦建、秦邦佑)
*当民营摩企遭遇社会责任 (2004-05-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的价格2004:涨乎?降乎? (2004-05-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再造起点: 寻找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诺亚方舟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两极分化:摩托车市场让谁作主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600亿市场大蛋糕,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喜与悲 (2004-05-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直面本土摩托车品牌缺陷 (2004-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3 05: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