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案例 > 个案解析 > 经典回顾:飞利浦彩电广东市场渠道振荡的营销解析

经典回顾:飞利浦彩电广东市场渠道振荡的营销解析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28, 作者: 张德华, 访问人数: 5703


  作者说明:前一段时间,本人文章《飞利浦兵败华南》在营销网发表之后接到很多媒体和家电厂商的来电和来邮,新浪、搜狐、网易、家电网等等都作了大幅渲染,但是,由于杂志发表决定了篇幅的不完整性,文章阐述事理的时候遗漏了很多东西,比如文章主要针对的是彩电,而不是整个家电产品;本人已经和《新营销》杂志以及搜狐财经频道等取得联系,更改了部分网络内容,在此借助营销网把全文奉上,一并澄清,一并感谢。

  前言:

  厂商在进行产品销售的管理过程中,厂商双方合作的层次往往决定了品牌产品在终端渠道的销售走势。一般来说,厂家属于资源链的最上游,拥有品牌、产品这两项核心武器;中间商往往是区域高手,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和行业或区域知名度,优秀中间商的核武器就是雄厚的资金、快速高效的渠道整合。我们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渠道”就成为一条极其关键的“脐带”,至于厂家、中间商谁是孩子谁是娘?我们说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无论是强势厂家弱势中间商,还是反之,一旦两者地位出现极端不对称的时候,那么问题就来了——渠道承受压力。

  对于高度成熟的国内家电行业的市场营销,我们说渠道的转型和变化他必须同时兼顾品牌、产品本身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在此之上,市场政策也必须建立在维持这种变化的立场上。

  非典型渠道振荡致使广东市场虚火横生

  2004年的第一天,飞利浦设在广州的视听产品华南办事机构正式解散,飞利浦华南七省彩电销售业务将彻底转交国内彩电新霸主TCL公司代理,宣告了飞利浦彩电市场的新一轮转型的来临,由以前的厂商共同管理市场变成由TCL独立进行市场(渠道、促销员、销售)管理;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他们的“强强合作”从表面上是摈弃了过去的代理形态,可以说他们的合作是飞利浦“后代理政策时代”的试点,我们说,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值得期待。

  在这个期待之前,我们先细细解读一下飞利浦过去7年间的渠道演义。

  早在1997年之前,飞利浦在华南市场一直是采取直接建设、掌控主流渠道,再向终端铺货的方式,年销售额始终徘徊在700万元左右。其终端选择标准就是珠三角地带几个富裕城市的综合性大商场,但在商场内的专柜位置、形象都做得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反映出飞利浦作为一个国际著名品牌应有的形象。

  当时在广东地区卖得好的进口电视机品牌主要是索尼、松下,很多还是地下渠道进来的。飞利浦由于款式比较欧式,知名度不高,卖得一般,整个华南市场占有率只占到1%。而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虽然飞利浦的销售额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飞利浦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在逐年下降。就是面对有限的渠道经销商,飞利浦对于其高价机的补差政策也经常得不到补偿,市场管理不规范,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也就在那个时候,国产彩电的集体井喷也压制住了进口品牌的“势”,由于高额利润做底,大多数进口品牌仍然可以维持,但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决胜把握,他们不敢轻易动弹,唯有在摸索中寻求出路。是时,多数国内、进口彩电品牌普遍在国内市场采取代理、自营共存的渠道模式,大型卖场采取厂家直供,二、三级市场代理出去,比如海尔、索尼;有的一直采取代理制,比如东芝、TCL;长虹和郑百文的合作也堪称经典。

  飞利浦却在酝酿着变革,出于在国外飞利浦代理制的普及和普遍成功,从1997年年底开始,飞利浦决定在华南市场实行区域总代理制,整个华南分为三个指定区域总代理商:广东深圳、东莞;广东其他大部分地区、广西;海南。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市场,姑且把参与分析的广东大部分区域代理商称作A代理公司。

  优良政策决定市场的高速发展

  飞利浦在实现华南区域总代理制的三年内(97—99年),飞利浦充分给予A代理公司优惠的代理政策,在市场管理、渠道控制上多让A代理公司“话事”,整个A代理区域的销售一直处在直线上升状态,销售额也连年翻倍,99年达到2.3亿,飞利浦两广市场占有率一路上升至10%,可以说,这种代理制对于飞利浦及代理商都是双赢的,但是在这种已经形成良性循环的情况下由于飞利浦方面的市场政策、产品战略转型而改变。

  得渠道,就得了先机。我们分析一下A公司代理早期飞利浦给予的市场政策。代理初期,飞利浦协助A代理公司专人专门处理市场余留的高价机,恢复经销商经销飞利浦彩电的积极性,这个举动对于经销商来说是很受用的。再者,由于A代理公司在终端渠道的关系优势以及飞利浦著名的品牌形象,飞利浦的市场飙升使更多的经销商看到潜力,因此除了大型商场的起始渠道费用较高之外,二、三级渠道建设费用都是由下级经销商通过A代理公司的授权下主动出钱,大肆新建装修专卖店或商场专柜。可以说,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的渠道成本很低,这也使得飞利浦品牌推广费用相对充裕。在此中间,A代理公司将飞利浦彩电的渠道发展到了县级,甚至批发到了广东阳春、雷州、化州、广西博白、荣县、来宾等偏远的小城镇;在广西,飞利浦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25%以上;整个广东、广西销售渠道数量达到300多个。

  我们认为,飞利浦实行区域总代理制,渠道权是交出去了,整个销售过程、物流也由A代理公司负责,飞利浦做的就是整合品牌、产品、广告资源,充分提供给渠道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让A代理公司在操作销售、渠道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反过来,A代理公司少了形象专柜、广告费用的压力,可以轻装上阵,在促销活动的实施、对经销商的政策优惠、开拓新市场上面注入动力,因为卖出更多,A代理公司的销售返点更多,经销商积极性更大。

  2001年的时候,国内彩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整体利润大幅下跌,彩电的价格可以说是到了一周一变的境地了,随着纯平彩电的主流化,超平电视的降价风更是一个比一个猛,以超平电视为零售主力的飞利浦的盈利率开始回落。这时,以往的给予代理商、经销商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能照常实施了,在给予A代理公司、A代理公司给予下级经销商的毛利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飞利浦开始酝酿渠道收复、产品升级行动,其目的就是欲以低点毛利要挟代理商,降低渠道成本,增进零售价格竞争力。

  直接制约终端,肯定不现实。一方面鞭长莫及,另一方面,这些终端零售点毕竟是飞利浦面向消费者的最近通道,搞黄了终端,对飞利浦自己的影响最大。于是,飞利浦向代理商开刀。

  由于2001年之前,A代理公司的销售指标都“轻松”完成,飞利浦给A代理公司2001年的指标明显过高,因为整个市场竞争因素,价格战打得难分难舍,彩电的零售价位大幅度下落,依靠高利润带动销售额的提升显然是不可能的,依靠量的显著提升更是很大难度。果不其然,飞利浦在2001年首次发生销量下滑,下滑幅度达到20%左右,不过表现到终端渠道方面,尚没有伤害到渠道体系。也就在这个时候,厂商合作关系向飞利浦倾斜,飞利浦干预市场的意愿逐渐加强,渠道在这两种力量控制之下,开始出现不平衡。

  就这样维持到2002年,由于销售任务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飞利浦开始酝酿更换代理商。在与A代理公司的最后一次谈判中,飞利浦把代理毛利压得非常之低,A代理公司用这么低的毛利不能维持正常的市场运作,从而结束了长达5年的代理合作。自2002年5月份开始,飞利浦广东区域业务移交B代理公司。

  B代理公司接手以后,整个彩电市场竞争以及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高端技术、品牌之争,这种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飞利浦渠道绝对数量的减少,把重点资源放在有限的点上面,形成局部竞争优势,当然这种模式的转型需要相当的时间做铺垫,同时必须耐得住初始阶段的转型阵痛;当转型框架基本确立以后,时间已经到了2002年11月了,也正好赶上彩电市场的年度最后一个旺季的来临,销量有了一个不小的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体现在B代理公司所熟悉的珠三角富裕地区,粤西、粤北等二级城市的销量仍然没有好的转机,就好比广西、海南等地区一样,以品牌、技术的转型对这些区域销售的提升难度是很大的;他们同样是由飞利浦、B代理公司共同合作,共同出面来管理市场,飞利浦本身在这些区域的人员成本、市场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也致使整体效益的逐步降低,珠三角区域的利润也不足以维持整个广东市场的成本,于是这也导致了后来飞利浦和TCL关于华南七省区域渠道代理的深度合作,飞利浦把整个市场的控制权全部交由TCL彩电管理,并撤离所有这些区域的办事机构。

  TCL成立了专门的“多媒体事业部”进行飞利浦彩电华南市场的运作,到目前为止,飞利浦以前的主流销售渠道仍然保留着,但TCL针对整个华南市场的市场管理粗放,每个业务代表负责的区域都比较庞大,对于这样一个贫富严重不均、人口密集层次差异度很大的华南七省来说,我们认为,TCL的考验远没有到来。

  到这里为止,我们对飞利浦渠道的几个阶段有了一个认识。我们看到,在A代理公司管理的5年时间里面,飞利浦经过了一个由衰而盛再而弱的三个转变;在B代理公司的1年多时间里面,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过渡期里面,市场没有发生大的振荡;继而全部转交TCL管理。我们说,这几个阶段的转型期间,由于新的资源的介入,势必对旧有渠道关系有一个新的调整和磨合,这种调整和磨合对于飞利浦彩电的渠道振荡是不可避免的,其对于飞利浦市场运进的速度是一种缓减作用;这种连续性的震荡必然使得飞利浦广东市场“祸从乱来”,虚火横生。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飞利浦全球“变脸”,能否“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4-09-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许伟波)
*飞利浦:“专利制胜”的商业前景 (2004-09-14, 经济观察报,作者:周子茹)
*飞利浦家电为何兵败华南? (2004-05-20, 《新营销》,作者:张德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