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第三只眼看卡莉--千万不能失去自我

第三只眼看卡莉--千万不能失去自我


前程无忧51job, 2004-07-01, 作者: 高建华, 访问人数: 4796


7 上页:第 1 页

  分拆安捷伦是错误的决策

  那时华尔街对卢·普拉特指责最多的,是他没有跟上所谓“新经济”,动手晚了。最后他被赶下了台。其实华尔街根本看不懂惠普,对于惠普是怎么成功的,华尔街看不明白。

  实际证明,普拉特理性的做法是对的。惠普擅长的是做实业,让它去搞什么“新经济”,就好比让一个工程师去当歌星、去表演,他根本不擅长。

  过去H(比尔·休利特)和P(戴维·帕卡德)在的时候,从来不搭理华尔街。他们有这个底气!他们清晰地知道要把这家公司带到哪里去,我行我素,不需要去讨好华尔街。几十年里,惠普的股价一直稳健地上涨。它可能在规模上未必膨胀得很快,但品牌的影响力很大,利润也一直很丰厚。一个人只有拥有很强的自信的时候,他才敢我行我素。

  普拉特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就是把安捷伦分拆出去。这是一件让华尔街高兴,但对惠普自身非常有害的事情。这次分拆无论对惠普还是安捷伦都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仪器和计算机都是电子产品,它们之间是相通的。仪器(安捷伦)那边的业态是人多、产值低、利润高;而计算机这边是人少、产值高,但利润低。

  过去惠普实验室是个整体,研发出来的东西双方共用的平台更大,分拆后惠普的研发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过去,仪器部门是惠普的“实验田”。所有的流程、质量管理方面的东西都是在安捷伦这边先实践——因为这个行业的节奏慢,可能5年才换一代——可以精耕细作,把流程做得很好,它有时间去实践、消化、优化,最后固化下来。在质量管理、创新管理方面,安捷伦是遥遥领先的。计算机这边直接引用就行。现在没有了安捷伦这一块,惠普就变得和其他IT公司没有区别,你也变成了快跑,当跑得很快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去整理流程,浪费就多、失误也就多。

  另一方面,公司的成本是按人头摊的,因为安捷伦人多,实际上它承担了公司相当多的运营和行政的费用,使得计算机这边的包袱实际上是轻了。一分家这个优势就没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仪器部门原先是惠普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惠普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像现在惠普打印机产品线上的很多经理人,很多都是从仪器部门转过去的。惠普有很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根本不用为此发愁。现在没有了这个优势,很多人就必须从外面招。从外面大量招人,不可避免地对惠普文化造成很大冲击。

  实际上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用不着分拆,内部相对独立就可以了。像GE下面十几个集团,都挂着GE的牌子,并没有什么影响,做电灯泡和做飞机发动机的有什么相干性啊?还不如惠普和安捷伦相关性强呢!

  分拆不是积极地去面对困难,而是消极地去满足华尔街的需要。分拆后的惠普,华尔街倒是很容易看得懂了,因为它在计算机市场的份额只要稍微减少一点,股价随之就往下掉。但惠普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了。

  我想,分拆安捷伦并非普拉特的本意,但是他扛不住了,这显示了他软弱的一面。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千万不能失去自我,听别人指手划脚就错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一定要有坚强的领导人。卡莉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她很执着,她想好的事情一直要做到底。

  那个时候外界的压力太大,这种压力使得惠普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要求改变的意见占了上风。他们想要把公司变得更“年轻”。但是我觉得,一个60多岁的人,不要试图把自己变成二三十岁的人,不可能。IBM今天依然是“老态龙钟”、规规矩矩、非常传统,没什么不好!很多事情应该是顺势而为,而不应该强求。用这种剧变的方法实际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IBM做得就比较明智,虽然它当时对e-business叫得很响,其实只是在用“概念”来做包装,实际上卖的还是原来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做什么真正的投入。惠普就不同了,卡莉上台后,公司专门成立了“新经济”风险投资部门,向很多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投资,实际上这并不是惠普所擅长的,结果泡沫一破灭,多少个亿的美金全打了水漂。

  我个人一直觉得,如果当初惠普董事会多一点耐心,多给普拉特一些时间,让惠普按照原来的轨道继续发展的话,结果未必不好。虽然营业额不会像现在这么高,但利润却是实实在在。现在通过兼并,惠普的营业额一下子从400多亿变成700多亿了,但利润却并不高。

  惠普过去从来不依靠大规模兼并来扩张,因为它不希望别人稀释它的文化。但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两家在规模上是旗鼓相当的。惠普虽然兼并了康柏,但惠普变得越来越像康柏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卡莉也是希望通过兼并来改造惠普。因为惠普的文化惯性实在太强了,她只好借用外力来冲击。

  这次卡莉访华,明确提出了要做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老大,我认为这是朝正确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因为走这条路要比跟IBM去斗要容易得多。看来,卡莉是找到了感觉。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卡莉错了吗? (2005-02-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惠普之道新解 (2003-09-03, 经济观察报,作者:孙爱军)
*新惠普“世纪整合” (2003-07-03, 《中外管理》2003年第七期,作者:杨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