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7 上页:第 1 页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在一个“谁也不傻”的团队里,“抱怨型经理”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不断的抱怨换来的只会是负功效,不仅与事无补,更损害自身前程。 · “抱怨”不能换来理解; 你会理解一位不断抱怨公司政策、抱怨支持缺乏、抱怨授权不够、抱怨下属素质的经理吗?我不会。任何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公司,雇佣一个经理,不是雇佣一个经济学家或者雇佣一个评论家,无须给你提供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平台或一个超脱开放的论坛,事实上雇主首要目的是——雇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 “抱怨”会换来更多的抱怨; 你能够想象一个“抱怨型经理”下面,会凝聚一帮精诚团结、尽职尽力的下属吗?一定不会,相反,倒有理由怀疑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家知名的饮料公司里,销售公司总经理习惯用叫嚣的方式埋怨其下属经理没一个顶用。把这帮人召集到一起的话,会是一场互斗会:市场部经理会责怪销售部的人连一张报表都不会填,销售部的人会责怪人事部的用工政策制约了优秀人才的进入,人事部的小姐则会抱怨再好的人交给你们不是留不住就是变了质…… · “抱怨”是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 如果用两种方式表述工作中面临的同一问题,一种是在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之后还提供更多的改善建议,一种则是语无休止的消极抱怨。无论作为上司,还是同事,你更喜欢以上哪一种?我想后一种只会让你更“头大”。 许多经理人读物里,个人影响力的塑造业已成为职业必杀技,而一个习惯用抱怨来宣泄压力、搪塞职责的经理,无疑是空壳人,因为他使用了一个低能者所惯用的生存工具——抱怨。 · “抱怨”会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 不能否认,有个别高超的管理者,会从“倾听抱怨”中寻觅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可在大多数的团队里,日复一日、层层复加的抱怨只会干扰士气、破坏协同、降低绩效。 事实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主观上都不愿意也不习惯在抱怨声中成长,上司、同僚、下属以及我们的外部客户,一个都不会。客观上,当所有的问题都披着抱怨的外衣时,就濒添了解决难度,解决者必须先揭开几层人造迷雾,才能一窥事实,许多问题的真相也会在不同人的抱怨中被掩盖。 在一个“抱怨文化”横行的公司,深谙生存之道的人,都会在层层抱怨中学会规避矛盾、架空责任,管理者也会最大程度的运用“妥协”与“放任”的艺术。外人看到的,只会是一台运转有序的公司机器,而看不到的,则是隐藏在各个山头下的陈年老垢。 把“抱怨”变成正方向力 当“抱怨型经理”在团队里上窜下跳时,不用多长时间,他所带来的内耗将腐蚀整体绩效;而当我们自己不幸养成“习惯性抱怨”成为其中一员时,也已经蜕变成一只长相丑陋、人见人恶的低级爬虫。 在抱怨成风的职场上,面对降临到自己身边而又自认为不如人意、不符规矩、不合逻辑的人和事,以及面对来自团队其他成员的抱怨,该怎么处理呢?合智咨询的管理顾问们曾就这一问题给予解答: 1, 向能够和你协同解决该问题的人述说,而不是所有人; 2, 整理你的“抱怨”,就事论事,不做“怨妇”; 3, 附加更多建议。企业不是科研机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4, 加强职业自信,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能动性; 5, 树立团队榜样,积极化解矛盾,而不是转移或上交; 6, 建议正式沟通机制,提供及时发现、舒缓、解决抱怨的官方途径; 7, 评估团队成员,发现“习惯性抱怨”者,并建议其改正。 职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变得动荡而短促,与其在抱怨声中禄禄无为,不如校正心态,积极应对那些曾让你怨气横生的人和事,“存在”固然未必“合理”,但问题总要解决。千万别沦为“抱怨型经理”。 原载:《经理人》杂志,未经作者授权勿以任何形式的转载或节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cn94560@21c.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