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做“抱怨型”经理 房龙说:“当世界抛弃了你,而你又无法改变时,你才有权利抱怨。”,可事实上,我们周围却有不少蹲在经理座位上,却以“抱怨”为工作常态的经理。并且,这样的人,在天马行空的营销领域,也一样为数不少。 你是“抱怨型”经理吗, 我们不妨先搜索一下这类人里不同的“标准像”: · 抱怨上司 上司是最容易瞄准的靶子,他离你不远,你从他那里直接接受指令,也直接向他反馈,于是,你行为的后果或多或少和上司脱不了干系,抱怨上司自然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2001年初,我外派到一家外资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在到达后不久的一次晚间聚会上,一位地区经理用“闲聊”的方式,把他的前任上司描绘成做事无方、管人无术、喜怒无常的“高级低能儿”,总之,他所表达的是:要么让你相信,他是在如何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获得业绩;要么让你理解,他少得可怜的销售额背后的罪魁祸首是那位无能上司;以及让你展望,如果他有一位好上司,他的个人能量又将爆发得如何超出想象。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所有下属中,那天他话最多,给我的印象也最差…… · 抱怨同僚 公司资源的内部争夺不仅发生在部门间,也发生在同事间,特别是一帮不同地区的销售经理间。要争夺就要找“理由”,而理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并且反面的往往表现出苦大愁深,似乎更有说服力。 比如:谁抢了你的客户、谁违规做了不当促销、谁获得了公司的暗补、谁的货冲了你的市场、谁的代理商越过你的防线等等。如果以上事件真的是导致他业绩衰败的主要原因,自然“革命有理”,可现实是,这些已经成为许多销售经理解释业绩不前、推卸自身责任、获取公司追加投入的主要理由。不少乱糟糟的经理例会上,都能听到这样不断变换花样的内部控诉。 · 抱怨下属 在一家内资乳品公司,其华南办事处被新员工评定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什么原因呢?缘于那里的经理已经臭名远扬,分来的下属没一个让他满意的;自己招的,过不多久,他也总能找到理由骂得一无是处;留下来的人也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这是一位“抱怨型”上司,他总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在第一时间发现下属的问题与弱项,可惜,这种发现,他并没有转化为及时的跟进指导,相反是抱怨,甚至是矛盾上交。他仿佛要证明的是:所有的下属都是无能的,所有问题都出在下边,所有的责任都不应该由他承担。 · 抱怨客户 在“客户是上帝”的年代,客户按理是最不该抱怨的了,可事实不是这样,我就常听到一些销售经理们述说他们眼中的客户:说客户是“老油条”,因为与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已成了他搬不动的大象;说客户是“半文盲”,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他代为操心;说客户是“大老粗”,不懂人情世故,没念他的好;说客户是“混世魔王”,不知道开拓市场,只知道坐受渔利……。 抱怨客户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夸大自己的市场阻力与工作难度,最终呈现出自己高超的个人能力;二是为自己寻找到解释业绩完成不力的理由,说明罪不在己,而在那些个不受公司管制的外部客户。 可有一点,那些“抱怨型”经理忘了:客户从来都不是用来抱怨的,相反,是用来“管理”和“引导”的,并且要来自你的管理,需要你去引导…… · 抱怨公司 当所有人都抱怨完了,或者,再也找不到可以具体指向的人时,“公司”并会成为下一个逃不掉的目标。抱怨公司是最容易做到的,因为谁都知道,完美的组织和完美的人一样,至今没有诞生。市场策略、销售政策、管理作风、员工福利,没有一样不可以成为“炮轰”的对象。 我曾服务于一家强调专业技术而市场作风严谨的外资电器公司,在大多数的销售经理会上,总有一些人会埋怨公司推广活动的缺乏、促销力度的低弱以及客情费用的短缺。这些抱怨中,一部分言之有物,大部分是不着边际的随感,是从个别内资竞争对手的某一战术活动、观察其所在局部市场的一些简单表象,来评价自己公司的整体运作。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家电市场“乱中求胜”的年代已经过去,几年前那些自以为获得成功法门的企业也渐成落日黄花,而这家公司却以稳健的市场投入、有序的渠道管理,持之以恒的产品研发,换来了持续五年30%以上的增长,并在投资中国的过程中,做到了企业文化的一脉相承。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