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不谈营销的营销大师 7 上页:第 1 页 国际化营销与本土营销的 “同”与“异” 中国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都会面临“可复制性”与“差异化”问题。从华为8年来的国际市场经验看,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如独联体、东南亚、中东、北非以及拉美国家的时候,中国市场的营销经验基本可以沿用,虽然有文化的差异,但与我们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市场成熟度低。 以泰国为例,富裕阶层基本上以华人为主,产品的档次需求与国内也大致相仿,华为的人脉关系、服务与成本优势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而独联体国家作为我们多年的“老大哥”,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封闭多年之后,对西方社会相对陌生,以至于连鼎鼎大名的摩托罗拉都无法与华为抗衡。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占到了华为整个国际收入的1/3。 但进入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后,中国市场上苦心积累的经验,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因为这些成熟度很高的市场,电信巨头们早已将市场瓜分完毕,由它们主导制定的行业规则也已经相当规范,并且形成了非常强势的品牌地位。如在很多德国人的心目中,不购买西门子的产品就像是“犯罪”。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原有的“民族性”和“狼性”等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在此情况下,借助别人的优势品牌,应该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一条“捷径”,但华为的情况与TCL有非常大的不同。华为是在主流产品上与清一色的国际一流对手竞争,自身又具有比较强大的技术实力,对手们是不会轻易让华为为其贴牌的。2000年前后,华为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价格,与朗讯洽谈以OEM方式提供中低端光网络设备,希望将华为的成本优势与朗讯的国际品牌优势结合在一起,通过暂时放弃自有品牌的代工模式,让自己的核心产品迅速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销售。但是,由于当时朗讯“内外交困”,并没有把心思放在与华为的合作方面,同时,朗讯也对华为逐渐壮大的力量心存戒心,害怕因短期利益而“引狼入室”,不愿将华为带入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致使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尽管过程艰难,华为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2003年,华为以拥有51%股权的方式,与3Com成立合资公司。最近,华为又与西门子达成协议,由西门子代理华为3Com合资公司的数据通信产品,在欧洲销售。目前,贴牌与自主品牌两种模式,华为均在有选择地使用。 在如何协调国内、国际两条战线作战的资源配置上面,任正非也是煞费苦心。目前华为战略发展的重心无疑是国际市场,但国内的“饭碗”市场也同样不能忽略。因此,华为一方面将大批“精锐部队”调往海外,另一方面,也在加强与国内各主要运营商的合作关系。2003年中国电信上市之际,华为就投资10多亿元来购买中国电信的股权,继续沿用其“利益共同体”策略。对于花巨资研发的3G产品,华为也是采取国内、国际并重的方式。国内3G市场延迟启动之后,华为立即转向国外,在阿联酋、香港等地抢得3G商用合同,而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应用。在看过西班牙电信公司的标书制作要求后,任正非的评价是:“看看海外电信公司是怎么评价标书的。我认为它很科学、很规范,国际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应该看到,国内的运营商也在逐渐地成熟、规范。” 宽阔产品线上的“竞合”策略 华为的产品,从有线网络、光传输到无线网络,现在又逐渐扩展到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网络应用软件产品等;客户也从电信运营商扩展到更加广泛的企业客户,华为产品线的宽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思科、摩托罗拉等国际级企业。在无线通信领域,对手就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NEC等;而在数据通信领域,华为已经被思科列为世界头号竞争对手;在光传输方面,也有朗讯、北电、西门子等列强。在如此广阔的产品领域,分别与不同的国际巨头展开竞争,难度是相当大的。 现阶段,华为采取的就是合作与竞争并举的策略。具体而言,在国内3G市场上,华为在W-CDMA手机方面与NEC合作,以弥补自身在终端设备方面的不足,NEC也可以借机降低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增强与诺基亚等传统强手的竞争能力;而在TD-SCDMA系统方面,华为与西门子合作,双方一起规避将来国内在3G设备选型方面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在国内面向企业网络的市场上,华为通过与3Com的合资公司,利用3Com积累多年的优势,弥补华为在企业市场和分销渠道方面的不足。在海外市场方面,华为又凭借与3Com的合作,采取“曲线”方式进入到北美市场;与西门子合作,将数据产品打入欧洲市场;在无线产品领域,华为的移动交换机与摩托罗拉的基站设备捆绑销售,合作的范围也从国内扩展到了海外。 但是,这种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区域市场所采取的合作策略,只能是现阶段的一种权宜之计。随着华为产品系列的扩展和市场之间的相互融合,操作的复杂性和合作对手之间的利益纠葛都会不断升级,“竞合”策略实施的成本和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从面向未来的长期发展考虑,华为最近正在酝酿企业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除了保留现有的核心业务形成华为技术公司之外,还将按业务类别分拆出移动终端、ASIC芯片、多媒体视讯、业务软件、数据通信等若干个子公司,以便适应不同产品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并为以后引入各自的合作伙伴和独立进行资本运作打下基础。可以预见,分拆完成后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与不同的国际企业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合作,由此更进一步地化解企业持续成长与产品线过长之间的矛盾。 原载:《新营销》2004年第十一期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