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洁豪门的卖场危机 7 上页:第 1 页 公式化,没有快感的导购 日化产品属于冲动性购买范畴,卖场传播无疑充当了第二导购的作用,可以强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神经。宝洁的终端做到了生动化,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给消费者以视觉、听觉(利益诉求)甚至嗅觉方面的体验,产生了刺激购买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创新,加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作出判断时严重的厂家本位思想,宝洁的做法越来越公式化,进而导致导购方式的无趣,致使边际效应大为衰减。 ■代言人形象雷同,记忆点模糊。 从香港影视男明星梁朝伟到张曼玉、章子怡等美女,纷纷为宝洁代言,无论是电视广告,还是POP,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这种线上线下互相渗透的方式固然有其成功之处,但由于代言人的形象雷同,就很难让消费者产生冲动点和记忆点。试问,有多少消费者能分辨出飘柔沐浴露和玉兰油沐浴露的形象代言人呢?正是由于差异化极小,消费者不可能不产生视觉疲劳。而且,由于电视广告的播放周期与线下POP的展示期相差甚远,所以,一个形象代言人并不能满足终端POP画面经常变换的要求。离开明星的日子,宝洁又要传播些什么呢? ■厂家本位,喋喋不休的利益诉求。 在人流如织的卖场,消费者在日化区单一售点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2分钟。然而,宝洁POP上标题的字数大都在20字以上,文案字数更是多达1500字,这是宝洁卖场产品利益诉求的普遍方式。可对于消费者而言,买一部手机他们都接受不了800字的诉求,更何况快速消费品。 ■淡化促销信息并未成就品牌美誉度。 促销信息传播是卖场生动化并刺激销售的最有力武器,但运用不当又会有损品牌美誉度,从而不利于长期销售。对此,宝洁总是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两者的关系。尽管常有促销活动,但宝洁对信息传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既没有使卖场生动起来,也没有增加品牌的美誉度。问题的关键在于,宝洁在卖场品牌形象建设方面的举措过于乏力:一是没有把卖场生动化提升到互动层面上,消费者基本上是被教育的角色;二是把促销看成是降价传播,而不是借此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未能构建生动化促销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运营管理方面的隐痛 宝洁的多品牌格局和卖场的丰富性,必将带来繁重的运营管理任务。由于售点线和产品线超长,在扩张组合的过程中,衔接和规划的滞后势必给企业、卖场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最明显的是实物性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展具的浪费。宝洁为适应每一个季节的销售需求,每个季度都开发制作了大量展具。而这些展具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三五个月,用完之后成千上万套展具就被遗弃了。另外,由于统筹工作过于复杂,失误也就在所难免,于是,一部分展具发送到经销商仓库后就未能在卖场露脸,最后只好被当作废品处理掉。 另一方面的浪费源自开发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首先是对售点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很多售点在产品陈列、销售传播、进店衔接工作上的不足与脱节,使得效率大为降低。其次,对展具的技术开发仍处于较低水平,如对价格低廉的纸品展具开发明显不力。 ■卖场维护的困局。 由于陈列面大、陈列点多、陈列层次多,加之产品极为丰富,所以日常销售维护工作的量就大大增加,工作失误率也随之上升。有一家卖场的销售主管说,宝洁洗发水的补货要走8个售点,还要分辨清楚十几个品种,非常繁重,加上有些展具设计得陈列面很小,致使缺货成为必然。 同时对展具的维护也是一个难题。从展具进店前的测量,到进店后的安装、日常的清洁维护及更换画面,直到撤掉展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造成管理方面的冲突。 ■消费者的购物障碍。 为展示形象而陈列,却不是为方便购买而陈列,结果成了消费者的购物障碍。宝洁的一些展具在设计方面是有缺陷的,或者是消费者取货很不方便,或者是造成购物车在推行时的碰撞。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宝洁以售点生动化运营表达了它的卖场战略,同时也给了竞争对手强大的压力,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某些终端传播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卖场运营,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只是“多收三五斗”的问题,如何纵深发动终端攻势,既是企业的战术问题,更是企业树立长久竞争力的战略问题。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