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诊所 > 春都败局八大批判

春都败局八大批判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12-13, 作者: 相晓冬, 访问人数: 3020


7 上页:第 2 页

  批判之六

  无视消费者的品牌观念

  作为一个国企败局的典型,春都蕴涵的矛盾盘根错节、纵横交织,而在这里,我们谨以品牌的角度来审视春都的所作所为,看看这个企业究竟如何自己砸毁了自己的牌子。

  据说,1993年,由于管理不当,春都曾经发生了一场大火,造成了大约4000万元的损失,可是上报的却是36万元。我们且不去批评这样的行为。但让消费者寒心的是,他们居然用那些被烟熏火燎的肉重新和新肉相混合,作为新的生产原料,弄得产品中洋溢着一股烟熏味。据说是,春都某些领导看着被火烧掉的原料怪可惜的,但这样的行为又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何处了呢?这是一种典型的小生产者的思想行为。

  春都没有从大火中找到管理的失误。反而把这种失误转移到营销环节里来了,这样的做法能不进一步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吗?

  此外,春都人品牌意识的缺失还表现在和双汇的价格竞争中,当双汇通过降低产品中的含肉量增加淀粉含量而只把一少部分的产品价格降低的时候,春都却通过比双汇更甚的行为把所有的产品降低了价格,当然也降低了质量,以至于自己的火腿肠成了“面棍”。

  春都人把自己的这一失误归咎为“双汇设局,自己上当”, 春都的一位部长这样指责双汇:“同一个省里的同行,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大——不说结成联盟吧,起码不应该互相算计、坑害……”

  “物必自毁,而后人毁之”。直到失败,春都都没有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却把原因归咎于竞争对手。纵观整个春都败局,我们可以看到,春都从来没有真正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心里。他们在为自己的名声远播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品牌到底是握在自己手里,还是停留在消费者的心里?他们认为品牌就是自己的名称,却没有发现品牌的生命却维系在消费者的心里,品牌在本质上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死掉,倒霉的就只有广大消费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高兴,不是为春都,而是为市场。因为,它成功的淘汰了一个不适应市场内在精神的企业,就象大自然成功的淘汰了一个不适应自己的物种一样。这样,保留下来的才都是合格的。

  批判之七

  漠视投资者利益的融资理念

  任何一个企业的品牌都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多种属性的总和,比如春都,它的品牌不仅在消费品市场上存在,而且也必然存在于资本市场。但是,春都同样的无视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就象无视自己在消费品市场的品牌形象一样。

  无视品牌形象的根源在于对利益相关者的漠视,本来,春都A是春都集团的上市公司,春都集团是春都A的大股东,二者的关系形同“儿子”和“老子”,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市场主体,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因为“老子”生了“儿子”,就必然拥有支配“儿子”的权力,因为春都A还包括众多的中小股东。

  但遗憾的是作为大股东的春都集团还真把春都A当成了“儿子”,但这个不称职的“老子”却不去顾及“儿子”的发展,反而把“儿子”的家底掏空。

   据说,春都集团作为春都A上市的独家发行人,所持有的股份高达62.5%。上市后,春都集团的董事长就是春都A的董事长,资产、财务也混在一起。春都集团占用募集资金,简单到只需要董事长一句话。即使要付诸表决,春都A的董事会中,五个董事集团占了三个,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在美国,占有3%的股份就是大股东。上市公司很难被个别人所操纵,要想占用募集资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现象又在春都的败局里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家长制”的思想观念和“一股独大”的制度支持相互作用,于是,中小投资者就被剥夺了发言权,他们的利益遭到了漠视。

  每一个人都明白,儿子的发展是老子发展的延续,但春都集团这个“老子”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阻止“儿子”的发展,把春都A的家底掏空呢?

  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春都集团在生出“春都A”这个儿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儿子”的发展,而是为了上市圈钱!就象一个老乞丐带着小孩行乞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取人们的施舍一样!

  批判之八

  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策略

  象春都这样从低陋的条件下脱颖而出的企业,对于人才总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态:既苛求人才,又害怕人才。渴求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害怕则是企业原有管理者的心态,他们害怕人才超过自己。这种对待人才的矛盾态度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

  有着远大胸襟的管理者善于给这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和舞台,努力让他们超越自己。而有些管理者则恰恰相反,为了不让这些人才超越自己,处处设障,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和自我尊贵感。由于自己的学历低微,常常压制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有媒体报道,高凤来曾经向社会发出呼吁:“只要是大学生,不管是学什么的,我统统要!”被他的热情以及春都的盛世臻荣所感染,前来投奔的大学生一度达到2000多名。然而,这些大学生进厂后,要“先到车间锻炼”,干粗活,拉板车,然后就像被遗忘似的停留在那里。“一个小学毕业的分厂厂长,手下竟然有研究生替他干活”。

  有人出国考察的时候发现,国外很多大公司竟然招收中专生,人家的回答让我们深思:“一个能让中专生干了的活让大学生干,这是人才的浪费。”每个公司只需要那些与某些职位相匹配的人才,而我们的企业却对人才进行了大包大揽,不管是否真正需要,只要是大学生,统统都要。这是对待人才的正确策略吗?简直象封建社会的皇帝对待妃嫔们一样,先据为己有,而不管自己能否享用得了。这难道不是暴殄天物?

  占有人才,却没有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不能让人才与企业融为一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决定企业的仍然是那些创业时期的所谓“功臣元老”们。那些高素质的人才则成了他们的“走卒”。

  这种“武大郎开店”的人才策略也是春都败局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晓冬,用智慧思维方法——辩证法不断追求营销智慧的思想者——媒体资深记者、评论员,资深策划人;对事件营销有着深入研究,擅长将商业传播诉求与事件策划有机统一,赢得新闻关注的同时,高效率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电话:13810548317,电子邮件: email:xxd625@16.com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春都”败因浅析 (2002-01-14, 《中外管理》,作者:流金)
*春都的陷落 (2001-09-03, 南风窗,作者:石破)
*显微春都 (2000-06-27, 《销售与市场》1999年第三期,作者:齐世春、赵运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