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负重前行--国产手机突围2005年

负重前行--国产手机突围2005年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08, 作者: 杨涛, 访问人数: 4807


7 上页:第 1 页

  四大机会,重筑国产品牌

  媒体中常用“风光不在”来形容目前的国产手机企业的颓势。难道国产手机已然没有了前途?笔者并不存此看法!手机产品由于在技术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其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变数,只要国产手机企业细心观察这些变数,积极修炼内功,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国产手机依然拥有辉煌的明天。那么,未来的手机行业存在哪些可能的变数和机会呢?

第一个是3G通信时代的到来。3G通信标准的革新意味着一次全行业重新洗牌的大契机。不管是哪一个品牌,对3G的安排都将不仅仅是谋取利润的机会,更是生存能力的大考验。通信行业整个链条上的人都在翘首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但令笔者担心的是,本土企业尽管也赢得了一张3G的技术标准牌,似乎有强大的竞争潜力,但从目前来看,情况并不像所想的那样乐观。首先从移动运营商来看,目前世界上已经开通3G服务的几家运营商根本没有采用中国的标准;另外,从移动终端产品来看,NEC、MOTOROLA、NOKIA、SAMSUN等国际品牌也早于国产品牌推出了3G手机,销量也已经超越千万部的数量级。而国产品牌仅有几个二线品牌推出了几款象征性的机子,甚至还看不到现有的国产一线品牌如波导和TCL任何关于3G手机的布局。(相反,倒是华为和中兴却在3G终端上颇有斩获。)种种迹象表明,国产手机企业很可能将失去这次技术革命带给企业的机会。失去这次机会也将意味着国产手机将难以实现突破性的跨越,只有采取非核心技术的局部创新策略谋求发展。另外,也可通过收购或联合策略取得技术上的发言权。

  第二个机会是3G时代新的游戏规则将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将更为复杂和多样。终端厂商与移动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金融服务商、无线接入商等各种群体将更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因为3G的竞争优势就是无限内容服务。作为手机厂商来讲,其核心竞争能力将增加一项重要指标,那就是对相关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谁整合的比较好,谁就能够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笔者以为,在这个方向上,国产手机将大有作为。

  第三个机会是销售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移动运营商的规模采购和捆绑销售将快速演变为一支重要的销售方式;第二个是大卖场的攻城略地也极大的影响着手机销售渠道的变化。从目前来看,运营商的手机捆绑仍然以洋品牌为主,国产品牌难觅踪影。这与国产手机的技术弱势相关,也与国产手机厂商不够重视这种销售方式有关。但是,国内传统移动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等品牌很有优势,它们可以凭借与运营商良好的关系而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华为和中兴如果能全力进入到终端销售领域,打造起自己的品牌形象,胜出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第四个机会是国际化的机会。国际化的机会主要体现在销售的国际化和品牌扩张的国际化。销售的国际化主要是指产品的国际化销售。品牌扩张的国际化主要是指通过品牌的联合、兼并、合作等方式强强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跨越性的增长。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的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其它强势企业正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如阿尔卡特和西门子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可见一斑。这种机会也是难得的成长机会。尽管艰辛,但却十分有价值。

  2005年,国产手机继续前行

  2005年,尽管道路艰辛,但是机会依然存在。以下两点,笔者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一是紧跟技术创新方向,通过开放式的技术合作渠道,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人性化产品。尽管,从根本上来讲,移动终端产品仍然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但是由于在上游端的技术分工已经非常清晰了,并非所有的核心技术都需要掌握和都能掌握的了。上游的芯片制造厂商和手机设计厂商基本上都是开放的,国内企业及时跟上最新的技术并非难事。关键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选择技术产品,并且不断创新。

  二是进行营销创新。除了继续关注上面曾经分析过的渠道模式的变化情况外,在营销推广上也要进行创新。如媒介形式的创新、终端管理的创新、品牌管理的创新等。

  今年,国家将颁发3G运营牌照,移动通信产业又将迎来一个几年期的高速发展期。国产手机企业在2005年的布局如何,将关系到未来。

  预祝国产手机的2005年,一路走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ang868@26.net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3篇)
*国产手机如何突出重围? (2005-10-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国产手机未来何在? (2005-10-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惠东)
*国产手机崛起可期 (2005-08-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惠东)
*国产手机炎热夏季遭遇寒冬 (2005-07-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谭贻国)
*国产手机,迷失在产业节点断裂带上 (2005-06-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宝钧)
*看国产手机发展机会之所在 (2005-06-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金晶)
*2005年后,国产手机的生存发展之道 (2005-06-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饶小波)
*巨石砸顶,国产手机需要战略缓冲 (2005-04-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彭旭知)
*国产手机未来命运系于何处? (2005-04-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屈红林)
*国产手机:风雨飘零下的力量集结 (2005-03-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陆燎原)
*国产手机如何走出“伪规模”的陷阱? (2005-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英昂林)
*整装待发:2005手机行业新势力扫描 (2005-0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邬涛)
*二次突围,国产手机噩梦 (2004-11-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雄飞、钟超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