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困惑、迷局、创新--营销2005'中国白酒,鹿死谁手?

困惑、迷局、创新--营销2005'中国白酒,鹿死谁手?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17, 作者: 万兴贵, 访问人数: 3661


7 上页:谁在重划白酒版图

  ■白酒业,离春天还有多远?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白酒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95913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1%;实现利润总额31466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0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42.61%。

  截至2004年6月底,白酒行业前20位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2.33%;实现利税占整个行业的67.15%;其中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3.99%,税金占全行业税金总额的54.92%。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白酒行业的集中度在逐渐增强,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向着大型企业集中,白酒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好。

  对14家从事白酒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报的统计表明,这些公司上半年共实现主营收入78.377亿元,实现净利润10.2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8%和59.16%;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46元,增长幅度为15.87%,明显小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主要是因为五粮液、贵州茅台和伊力特在上半年进行了高额送转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5.30%,与2003年上半年的3.51%相比,盈利能力提升明显;平均毛利率达到52.0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22元。

  在国内白酒行业具有相对垄断竞争优势和享有中国传统文化优势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作为行业龙头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品牌,2004年上半年业绩却出现了大幅的上升趋势。据半年报显示:“贵州茅台”,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3%,净利润同比增长38.24%;“五粮液”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89%,净利润同比增长37.81%。

  透过这组统计数字,不难看出白酒业正出现以下趋势:

  第一、行业集中度加强,白酒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方向靠近;

  第二、行业领导品牌正在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白酒企业,市场竞争优势逐渐突显出来;

  第三、具有品牌和规模竞争优势的酒厂,其自身盈利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第四、行业两极分化日趋明显,全国性品牌、区域性品牌的竞争分化格局日益形成,白酒业依托资本和品牌的“洗牌”进程加快,优胜劣汰步伐得以提速。

  近年来少有的“双增长”,给整个白酒业一个“回暖”的“信号”,让越来越多的酒厂仿佛看到了“复苏的春天”悄然来临。但事实上果真如此,白酒业的“春天”到来了吗?

  可喜的同时,意味着白酒行业的两极分化将愈演愈烈,以全国3万家酒厂计算,占行业0.067%的酒厂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3.99%,也就是说99.933%的酒厂的利润总额只有全行业的6.01%,因此亏损、微利的酒厂不尽其数,真正走出“寒冬”的白酒企业,实在太少。

  即便是行业领先酒厂,也即便是白酒上市公司,也有的酒厂表现出不尽很好的业绩。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资料显示,作为一家老牌名酒上市公司的“古井贡”,近年来的表现令人担忧: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大幅下降,古井贡股价也一步步滑向低谷,与股价扶摇直上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便有了“古井贡到底怎么了?”的报道。

  根据这篇报道的资料称:“古井贡1996年上市,2001年前一直作为深市的袖珍绩优股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然而进入2001年后,公司业绩迅速走熊,净利润从1997年的19014万元峰值下滑至2003年的2043万元。2004年更是令投资者失望,中报显示,2004年上半年古井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高档酒23082.22万元、中档酒3023.54万元、低档酒1864.11万元。高档酒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2.5%。上半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4%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降42.45%,仅有605.26万元,如果扣除公司从华安证券分得的500万元投资收益后,只有区区百万元的收益。该股中期每股收益0.03元,已经从昔日的绩优股滑向垃圾股行列”。

  “公司对经营业绩的窘境解释为:一,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对白酒的消费增量需求日趋萎缩,加上政府引导向非白酒消费倾斜,如政策鼓励果蔬酒开发等等诸多因素导致白酒市场淡季大大延长。二,是随着整个白酒行业淡季时间的拉长,生产厂家营销思路的转变,淡季中,各白酒生产厂家都把过去的内部调整、新品开发方面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市场巩固和品牌宣传方面转移,淡季市场拼抢越来越激烈,致使酒类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直接导致白酒企业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三,是2004年上半年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公司的生产成本上升”。

  确实如此,影响白酒企业业绩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也许不同酒厂由于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和实际情况,业绩受困因素不尽完全相同,但从根本上看,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消费观念的变化,为白酒行业带来了消费总量的逐渐下滑。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消费愈来愈倚重,酒类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啤酒、葡萄酒等健康酒类饮品逐年呈现消费增长的同时,白酒的消费总量在逐渐下降,这已经是中国酒类消费市场一个公开的“秘密”。据相关资料显示,经历连续5年减产的白酒,目前占整个酒行业的比重仅为15%左右,与发达国家蒸馏酒比重占行业的10%已经比较接近了,也达到了酒业协会制定的2005年产量目标。而啤酒、葡萄酒则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不断抢蚀白酒留下的“市场空间”。

  

  第二、白酒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主要指“终端三费”、“广告费”等),侵蚀利润已成客观事实。

  随着白酒市场近几年来,竞争不断加剧,一些酒厂为了实现自我生存,不得不在市场营销上加大投入力度,试图改变自我生存条件,于是诸如以高终端进店费、高终端促销费(包括开瓶费、返点等)、高广告投入等市场竞争手段,阻止竞争者的进入或者进入竞争者的市场领域,已构成当前白酒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但没有人不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简单道理,谁来为这些高额的促销费“埋单”,消费者和酒厂自然成了主要的目标。

  我们说,任何企业包括厂家和经销商,经营的目的最终是“逐利”,但在白酒当前市场竞争愈显“惨痛”的条件下,经销商受“利益”的驱动明显高于酒厂,于是分担高额营销费用,自然落在了酒厂和消费者的身上,一方面增加了酒厂的营销成本,分蚀了部分产品利润;另一方面则在增加消费者的顾客成本的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往往出现消费成本和消费价值的不对等,更不用说是“物所超值”。  

  第三、受国家政策影响巨大。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白酒行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总产量开始不断下降(下降到2004年的323万吨)。2001年国家进一步规定,按每斤白酒0.5元征收从量税,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这对白酒业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全行业利润减少。值得关注的是,白酒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变成现实,全国性的酒类管理法律法规也在讨论制订中,新的税收政策和酒类法规将进一步规范白酒行业,像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企业将从中受益。  


1 2 3 4 5 页    下页:白酒业走出困惑的六大思考(1)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2004年度中国白酒运行报告 (2005-05-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勇)
*白酒涅磐 浴火重生 (2005-04-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玉)
*2005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2005-03-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营销2005'中国酒业的十四大命题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颠覆、对决、经验--2004'白酒业谁主沉浮?(上) (2004-12-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四大趋势勾勒2005'中国白酒营销 (2004-1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