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上)

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上)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3-21, 作者: 周春兵, 访问人数: 6447


7 上页:第 1 页

  新的三大家电产业群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的完善以及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在中国家电总体市场规模快速膨胀(国内消费需求的成长与世界化产业分工制造基地的转移)的背景下昔日的三大家电产业群渐渐发生了变化。集中表现如下:

  产业群聚效果更加明显,由原来的顺德、江苏沿江、青岛三大产业群(以城市为单元)发展为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新的三大产业群(以城市群为单元),即新的产业群的区域范围扩大了,如原来的广东顺德扩散到现在的顺德、中山、佛山,甚至东莞、湛江等珠三角区域。而江苏沿江则发展为现在的以宁波、杭州、上海、江苏沿江城市及合肥等城市群的长三角区域。

  在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家电产业重心已发生了转移,与苏帮家电产业(如春兰空调、熊猫彩电等)整体滑坡颓势相对应的是,“宁波军团”异军突起,而宁波军团又以慈溪为代表。虽然苏帮本土家电品牌出现颓势,然而江苏沿长江流域以西门子、伊莱克斯、LG为代表的大家电和SAKURA、ARISTON、AO.SMITH等小家电外资家电品牌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上海,在家电产业发展早期,上海将家电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海政府逐渐将家电产业转给国外品牌来经营,引入了日立、夏普、大金、林内、能率等外资企业,本土家电品牌随之慢慢消失,但上海家电的整体实力并未减弱。

  产业群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和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品牌集中度提高。另外家电业内频频上演的并购大戏也进一步促进了品牌的内部整合。如格林柯尔,2003年相继收购了科龙、杭州西泠和南京伯乐,后来又并购美菱、中山威力电器;而斯威特于2003年收购了小天鹅,2004年2月以零价格收购长岭冰箱的业务及负债,进入冰箱制造行业,同年又同样以零价格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业务。此外,美的也相继并购荣事达和华凌。在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件中,可以看见很多以前发展的较好的定点生产企业,如荣事达、美菱、威力、小天鹅、小鸭等如今都成了被并购的对象,虽然地点未变,但其所有权属关系已经不是当地政府而是跨区域的其他主体了。 

  不仅是各产业群内部,三大产业群之间的内部要素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海尔除了在胶东半岛有众多的供应商外,在宁波也设有多家供应商,因为有些另组件在这里更有比较优势;美的设厂芜湖、武汉,华凌进驻合肥,格力在江苏等全国市场的布局,使得三大产业群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竞合关系。而这种产业群之间的要素流动是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进一步促进了三大产业群的良性发展。

  珠三角: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广东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4种主要家电产品的销售收入为476.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约1/3;在小家电领域,广东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基地,其中电风扇、烤面包器、电水壶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半数。2003年6月中旬,商务部公布了2002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光是顺德区就有2家家电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分别以34650万美元、27681万美元的出口额,在该项排名中列第88位、第116位。

  珠三角一带聚着近万家中小型家电制造厂、配件厂和服务商,形成了各有特点的顺德、中山、南海、湛江子产业群,以及深圳、东莞两大出口加工区。以科龙为例,科龙集团配套企业约1000多家。在顺德的容桂镇,3000多家企业中,有超过一半在做家电配件,其中为科龙配套的企业就达200家左右,其超短距离的采购半径、产业链的专业分工而形成的良性供应链无疑对增强产业群的领导品牌美的、科龙、格兰仕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长三角:

  在安徽,美的、日立、科龙、实达在芜湖落户,或整机组装或配套部件生产;康佳、西门子在滁州建有冰箱和彩电生产基地;至于合肥,不仅有荣事达、美菱这样的企业,而且海尔也建立了彩电和洗衣机的工业园区,每一家企业都是大手笔投入。浙江的宁波到杭州沿线大大小小的工厂鳞次栉比,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品牌和跨国公司产品的OEM与零配件供应基地。整个长三角产业群的产出已经达到了整个中国家电产业的30%以上。

  而江苏的春兰则在1994年夺得空调老大位置之后,就走上多元化扩张的道路:兴建摩托车和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工厂,并于1997年兼并南京东风特种汽车制造厂。春兰已经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第二支柱产业,并希望能在新能源领域的镍氢电池有所作为。当然以上转型的代价就是春兰空调已沦落为二线品牌,而彩电等其他家电项目也难有作为。昔日的熊猫、小天鹅等家电企业集团,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或由于体制问题或因为对产业战略升级的忽视等原因而失去了往日的雄风。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新科、斯威特本土家电企业集团的崛起,樱花、阿里斯顿、AO史密斯等外资厨卫电器品牌的出色表现让江苏的家电行业得到稍许安慰。难能可贵的是,地处江苏靖江的光芒,由于历史原因而位于交通不便的乡镇。在90年代取得全国“三大灶具厂家”之一的辉煌地位后,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期,又重新步入稳步发展阶段,其业务领域也先后延伸至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浴霸、太阳能真空管等领域。而在江苏,这样历史悠久的厨卫电器品牌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浙江家电业的崛起是长三角家电产业群格局发生变化的重头戏。仅在宁波地区,就有家电整机企业2000多家、配套企业万余家,产品涉及空调、洗衣机、抽油烟机等系列。2002年产值逾250亿元、自营出口4亿美元。同时宁波还是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双缸洗衣机和电源插座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球知名家电配件集散地和国内最大的家电园区,并拥有了双缸洗衣机、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和电源插座等十多个全国“单打冠军,出现了奥克斯、富达、方太、惠康、帅康等一批名牌企业;此外还有三花、春晖等众多在业界也都赫赫有名的配套企业。这里的很多家电配套厂家如同一个独立的生产车间,每家只做一道工序、或只做一个配件,形成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得配件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价格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这也使得当地的家电行业能够就地配套、就地取材,从零配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海尔”、“海信”、“长虹”、“小天鹅”等家电大牌及伊来克斯、樱花、阿里斯顿等外资品牌都选用了宁波产品为其配套。

  宁波的家电企业缘于为国有家电企业和外地大企业进行家电零配件加工和模具生产的零配件加工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家电品牌企业因竞争急剧减少,不少宁波(以慈溪为主)家电配套企业在没有业务来源的情况下只好转向整机生产。他们最初从低成本的模仿开始,进行油烟机、灶具、电风扇、电熨斗等小家电整机的生产。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潜力的家电企业逐步成长,于是,从配套到整机生产,宁波渐渐形成了庞大的家电产业链。

  胶东半岛:

  胶东半岛已经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L G等为核心企业的家电产业群。

  像海尔,作为青岛较早开始进行产业集群化尝试的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到98年时,已经构建起了一个较为强大的产业集聚平台,仅零配件与原材料分供企业就达到2000多家。海尔在产业集群中处在了主导地位,本着产业集群必须是优秀企业集群,海尔这条产业链必须是最优质的理念,通过三年的时间,海尔对自身的产业链进行了重塑。原来的2000多家供应商优化锐减至700多家,但质量和效率却大幅提升,700多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60家。位于胶州的海尔工业园里,有三洋压缩机、爱默生电机等20多家国际化分供方。这些国际化分供商所具备的研发和制造优势,一方面增加了海尔产品的技术含量,确保了海尔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胶东半岛制造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使胶东半岛的家电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海信,则始终秉持技术孵化产业的理念,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实力的增强,利用技术平台构建自己的产业集聚平台。海信的集群模式的理念是:每涉足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在这个行业占据技术优势,然后在技术中心成立研究所,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在技术、人才充分成熟之后,研究所裂变成公司。如变频空调等产品都是从这一平台诞生的。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上半年我国家电工业发展形势远好于日本 (2009-07-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可怕的顺德家电 (2008-08-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董小全)
*中小家电企业的“七种死法”? (2005-12-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石章强、王一笑)
*借力产业集群,塑造企业优势 (2005-09-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谭晨辉)
*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下) (2005-04-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春兵)
*安徽家电业,崛起中的第四极 (2004-05-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3 0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