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中国没有品牌? 7 上页:第 1 页 中国都有哪些品牌? 20年的企业发展,如果按照俗常的感觉或说法,中国的品牌应该多如牛毛。早一些的先烈们;万燕、太阳神、宏达口服液、汾湟可乐、亚细亚、红高梁、三株、飞龙、红桃K、秦池、孔府家、爱多;那怕再早一点,我仍然愿意提起,让老一辈上海人乃至国人倍感骄傲的永久自行车、中华铅笔、上菱冰箱、幸福摩托、NEWEST(箱包)、BUNIPER HARVEST(丰收)搪瓷器皿等老名牌,现已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而后发展而来的旭日升、汇源、巨人、春都、奥妮、乐华等。以及现在正当红的长虹、万科、海尔、娃哈哈、方正、TCL、格兰仕、金六福,以及正在崛起的吉利、水井坊、垆州老窖、清酒、贵州醇等等;从第一梯队到第二梯队,这里有哪些可以算是品牌呢?实际上我们很难回答。仔细想想,还真是除了联想与海尔我们有认知外,其它产品消费者的认知是不清楚的,至少给我们的消费联想是不明确的。 按我们以上的标准来看:除长虹、万科、海尔、娃哈哈、方正、TCL、格兰仕、金六福有成长性较好的产品在发展外。其它产品我们都很难见到了。那么,我们再过20年,这些所谓的“品牌”还有多少还在,是很难说的。所以,我们说品牌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持久性,没有这一点,我们只能说它是个产品或是个名牌产品。 当然,具体来讲,在中国这么多产品中,我最欣赏的是海尔。一说到海尔给我的联想太多,但“真诚”这一点核心始终在我心中留有印象,甚至我自己也亲身感受到这种服务。从海尔的产品历史来看,他们是先抓质量再抓知名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名牌”历史。其次是服务,有人问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们说不是定规则,而是拥有客户资源的能力。所谓的定规则,这还不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中国很多企业发展不起来的借口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海尔的专利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里高居榜首,但这不是海尔成功的驱动因素,相反,它是一个结果。所有的专利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驱动因素在哪里?在用户。所以,张瑞敏认为,一流企业不是卖标准,而应是经营用户经营市场。谁获取的用户资源最多,谁就是一流企业。我认为,他这个话说非常正确,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反过来看,如果你是一个定规则的企业,是一个品牌,那么你的客户资源一定是最多的。如果一个品牌没有客户资源那还叫品牌吗? 海尔看重现金流,张瑞敏又是实干专家,表述语言当然实在,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以海尔这样高的知名度,如果普通的消费者,甚至没有消费过海尔产品的消费者,都有消费联想,不光有联想而且还有行动,这才是品牌的核心表现。 20多年来,海尔一直坚守着自己服务之道,真诚服务的消费联想是不少的。 所以,我认为,海尔一直坚持下去,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品牌或国际品牌的中国产品或企业。 当然应该说海尔是个“名牌”,海尔诸多企业战略也为海尔的品牌打造带来无限光彩。海尔作为最有民族形象的企业,其每一举动都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投资美国,当地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评论,其传播效果就类似于做广告。在国内就更不要说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使海尔在消费者心中成就了一个品牌的基本形象,但它只是有了消费联想,还没有进入到文化层次。 再看联想,联想是什么?联想电脑。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最近他们的手机说,“联想,放飞梦想”,倒是给了我们一个确指,但我们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记忆。这个记忆需要的是消费者不经意的回答才有价值。 蒙牛是品牌吗?应该不是。尽管很多专家把它当成最成功“品牌”去到处演讲。它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我们看到说它是成功的品牌,实际上是在说它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六年多来,蒙牛的表现是把销售收入从 1999年的 0.37亿元飙升至 2003年的 40.7亿元,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 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位上升为第 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 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 看到这样的成绩,绝对是成功的。但它还没有上升到品牌的成功。在品牌的打造上,蒙牛的一系列做法看起来都很机灵,除了神五事件行销外,最近的“超级女声”,“连宋大陆行”的事件行销,风格未变,继续占据爆光率的前线。我相信,蒙牛一直这样规范下去成为品牌是很有可能的。 下面我们也看看久违了的产品。如步步高。步步高这个企业是个非常善于抓住机会的企业,每一次产业的变革,它都能跟上步伐没有被淘汰,避免让自己成为先烈。这主要源于它在产品上的不断创新。实际上,尽管它广告没少打,但在品牌建设上,始终没有建立起核心文化,我们只看到一个个产品关联较强的产品和事件行销带来的名气,它的品牌是什么?始终说不清楚。 品牌有极强的创利能力,而且要超值。其次是恒久性。很多企业或产品,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品牌,因为他们仅仅是有名的产品。 说白了,卖得贵还能卖得好,还能持久的卖得好,这大部分都是品牌。卖得贵卖不出去,只好降价,大部分都是名牌或叫产品。 脑白金、汇仁肾宝、斯达舒、哈六药、他加她等等,绝不因为他们的名气大,我们就可称之为品牌。 最近,著名营销专家里斯父女又提出高论。他们认为,企业发展的机会不在品牌,品牌只是达到目标的工具,机会不在品牌中,而在品牌类中。②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理解,一是他们加强了品类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产品类别的创新)认为新的品牌总会超过老的品牌,(我想这无论从自然规律还是经济规律来说,这是一定不错的。)品牌也会死的,不过,新品牌超过老品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大的力量推动才有可能。而我说的品牌之死,应该说是更新换代的意思。(个别的真是完全死了。)其时,品类此时就成为创造新天地的方向。而且品类比较专一,几乎没有什么多元化之说。 如:劳力士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高级瑞士手表”品类。 汰渍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洗衣粉”品类。 星巴克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高端咖啡”品类。 说来说去,品牌只能是代表一样东西,不能杂。另外,里斯所说的品牌从字里行间看,它只是一个名称的指向,所谓品类比品牌重要,实际上是从品牌的背面来说话,品牌必须占有一个类别的至高点,这样才可能有更多的联想,才可能起到品牌的作用。可口可乐就是可乐,非常可乐是什么可乐?消费者并不认同。所以,它不可能有品牌,它必须重新占领新品类,比如细分: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可乐,或者说就是可乐本身;那么,我们的“非常可乐”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这样说也算有一点区别,但在品类上的创新还不够。 循此方向理解,我们的产品哪一个占有了一个行业的品类,当然,成为品牌的就少之又少了。品类是品牌的一个支撑,品类是品牌内涵的一种解释。我并不认为,品牌与品类可以平行对立的来讨论。所以,我认为,里斯说“世界上到处是毫无价值的品牌”,应该有所纠正。既然是品牌就绝对不是毫无价值,要不然就不能叫品牌。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到处是毫无价值的产品”,还是那句老话,品牌一词经常被误用,常常把注册商标与产品名称当成品牌来谈论,这样的误会就更多了。 下面里斯的一句话就是明证。“无所代表的品牌就是毫无价值的品牌”无所代表的还能叫品牌吗?我相信他们说的只是商标或者是产品名称,不然这句话肯定是错的。 记住品牌的核心定义,我们就不会说到处都是品牌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