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2005'中国酒,营销“双城记”

2005'中国酒,营销“双城记”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7-03, 作者: 万兴贵, 访问人数: 2343


7 上页:第 1 页

  ■营销双城记一:利润,谁应该对此负责?

  没有什么行业还有白酒业超过20%的利润额,甚至一些“概念酒”的利润空间,平均保持在50%-200%以上,尤其是一些经销商看待白酒业的“利润空间”的眼光比酒厂要高得多,动辄就说:“没有20%的利润空间,我不做”!

  白酒业,超过20%的利润率,这只代表个别现象,并非整体情况。

  从2004年整个中国酒业的统计资料看(见图表一、二),2004年白酒销售收入为613.0亿元(这只是概数,只限于统计数据内的酒厂),同比增长12.41%;利润额为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7%,利润率为9.57%。9.57%这个数字与平时我们听到的20%以上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只要放眼近10年白酒行业,不难看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实存在。全国白酒行业只有9.57%的利润实现率,说明整个白酒业的亏损率仍然很大。在对比利税率,2004年整个白酒业的税金总额为100.10亿元,同比增长9.87%,利税率为25.90%。将9.57%的利润率与25.90%的利税率相对比,不难看出白酒业的税收负担仍然过重,也就是说剔出税收部分后,白酒业的利润额就所剩无几(2004年全国白酒业的利润额只有58.66亿,其中“贵州茅台”、“剑南春”、“五粮液”等几家大酒厂的利润占整个行业利润的70%以上)。

  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市场竞争状况。为什么我们要谈“利润”?我想,凡是一个正常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没有不谈利润的。然而,就当前整个中国酒企业而言,有一个现象值得所有酒厂引起足够重视,即利润,是酒厂所有经营战略和战术、管理和执行的“唯一准则”。

  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等管理成本上升,运输成本上升,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从2004年可以看到这一切的突如其来;而白酒业多年的税收负担过重,直到今天仍然是制约很多白酒企业实现利润的“喉咙”,上缴多少税额,怎么上缴税收,享受什么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自然成了影响和决定一个酒厂利润贡献率的大小;同时,随着白酒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因为白酒终端市场大战而引发的终端促销费用高涨、市场竞争成本无限提高,已经愈来愈成为白酒市场竞争的“障碍”。谁能冲破“障碍”,谁也许就是成功者。于是白酒业,愈来愈表现为动辄血拼的竞争局面。虽然目前看不出白酒业以“产品价格”的“一路跳水”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但“价格”已经愈来愈成为白酒市场竞争的“利器”,一方面是酒厂充分利润消费者无法知道白酒产品价格真相这一事,或以高价格刺激消费者,或以高广告投入、高终端促销投入来刺激经销商和终端营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一方面以低价格掩护下的“低端产品”来抢占低端市场。其实分析这两种情况不难看出,都是以牺牲利润为前提下的“变相价格战”。

  于是,当前的白酒业,包括葡萄酒、啤酒、黄酒等,不得不审视我们的“利润池”。即,在整个“利润池”中,我应该占有多少份额,而不应该仅仅看到我分得了多少市场占有份额、多少销售额。

  利润,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有多重要,我不妨借LG中国公司的战略转型来看。

  LG,一家在中国市场经营超过10年的跨国公司。在这10年中,以“做中国人喜欢的中国企业”为口号,实现每年超过50%的高速增长,而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和本土家电企业的“学习标杆”。产品涵盖家用电器、化妆品、化工原材料等,“中国LG”品牌形象家喻户晓;同时,凭借中韩毗邻的优势,LG中国已经成为LG全球的第二大产品市场,占到LG全球销售额的20%,在LG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市场集采购、生产、销售、研发于一身。

  但是,LG中国在2004年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中国市场亏损抵销了其全球市场接近一半的盈利。LG中国区总裁孙晋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2004是“风雨飘摇”的一年,“国内企业出口退税率降低对出口的影响将持续,而欧盟、美国等市场仍将不断提高非关税壁垒。此外,全球范围内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对中国家电出口不利”。

  市场环境的恶化,永没有产品和品牌自身竞争降低的威胁严重。被视为“洋品牌中最低端”的这家韩国公司——LG,正面临增量不增利润,高端产品卖不出高价,甚至与中国的竞争对手恶性低价竞争的窘境中。在LG的产品结构中,中低档产品基本占一半左右,虽然赢得了市场份额,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巨额的亏损,而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低利润转变成了巨大的亏损负担。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本土竞争对手如格兰仕的价格血拼,大规模的商场促销模糊了品牌价值,“我们是在赔本赚吆喝”,LG的一位销售经理称。

  面对这样的“窘境”,2005年1月,韩国人边京勋带着“将LG中国市场的策略由增长为导向转变为以盈利为导向并实现中国市场的盈利”这一使命,就任LG中国营销总裁。并开始着手实施品牌和产品战略转型,从低端市场向高端领域拓展等系列高端战略转型战略。

  对比LG,中国白酒业有许许多多像LG这样的酒厂,或“赔本砖吆喝”,或“增量不增利润”;或“增产业不增利润”。

  回顾近10年的白酒业,“利润”已经愈来愈牵涉到愈来愈多酒厂的“命运”!有着悠久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的白酒业,未来是“福兮”,还是“祸兮”?我们不仿围绕“利润”,重新审视一番近10年来,白酒业到底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

  近年来,白酒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一方面是伴随消费结构性变化,白酒消费群体的日益减少和潜力消费群体的培育不足,导致白酒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葡萄酒、啤酒、黄酒、保健酒等以“健康”为“标签”的酒类新势力,向打开闸们的水一样,呼啸而来,令白酒业防不胜防,以至于最后逐渐退守在整个酒类市场中的“份额”;另一方面,白酒业的先后两次重大税收政策调整,给白酒业带来了新的负担,高额的税收和日益发展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指: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酒厂,在税收上享受不一样的待遇;部分小酒厂的偷漏税行为;地方保护主义的时有发生等),让愈来愈多的酒厂不堪重负。同时,随着近5年来白酒市场竟争的愈来愈激烈,终端费用的不断上涨,部分原辅材料的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上升,使其愈来愈多的酒厂遭遇“成本上升危机”,尤其是一些以低端产品为主的酒厂,更是遭遇“利润寒流”,并一度出现“赔本砖吆喝”,或“增量不增利润”的“窘境”。

  记得2004年,面对某公司利益下滑,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造成公司业绩几年来连续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国家自2001年5月开始施行的新白酒消费税政策。但集团的知情人士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与目前多数大型国企一样,企业犯上了积重难返的“国企病”。其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企业不顾自身实际进行多元化扩张,部分投资损失较大。

  笔者以为,造成愈来愈多酒厂业绩下滑的原因,除了受白酒新税收政策、原料成本和营销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外,产品低端市场集中,“多元不增收”的多元化战略,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多元化,是白酒业永远的一块“心病”!

  笔者2003年,在一篇题为《白酒业多元化,是“福阱”,还“坟地”?》的文章中,就谈到过白酒业的多元化问题。从近年来,白酒业多元化的结果看,绝大多数白酒企业的多元化效果并非理想。究其原因,要想多元化战略产生明显效果,除了要有勇气和实力外,更取决于我们如何驾驭多元化产业。

  多元化突围不利,可以说是整个白酒业共同的“痛”。在多元化战略突围上,愈来愈多的酒厂,都不同程度地尝试到了多元化的“苦涩”。

  面对以“利润”或者“业绩”为“话语权”的精耕时代,白酒业应该开始思考战略思维转型。我以为,LG中国营销总裁边京勋的思维值得借鉴,尤其是我们面前还靠产品经营实现赢利的白酒业,更需要学习和借鉴,即“由增长为导向”转变为“以盈利为导向”的战略思想。

  用这种思想来重新审视白酒业的“多元化”,就不难看出我们很多白酒企业在“多元化战略”,甚至在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上,存在着“想当然”的“随意性思维”。

  就白酒业的多元化战术看,金融、房地产、证券、酒店业可能是白酒企业多元化最看好的项目。但认真对比这些项目,有一个核心问题值得注意,即如何在这些项目上“获利”?或者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房地产,可以说是一个“高利润行业”,但同时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要真正赢得竞争优势,除了企业拥有专业人才队伍、地域关系外,还要有相当的融资能力和银企关系。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升级,品牌化、规模化开发,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竞争标志。如果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和整体驾驭能力,要与诸如“万科”、“希望集团”等强势房地产投资集团和各地的专业房地产公司参与竞争,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酒店业,看似一个服务型产业,但正是以“服务”为核心的酒店业,刚好是白酒企业所缺乏的优势,即“服务”。酒店业靠什么“赢利”?靠的是“优质的服务”和“精细的管理”。前者决定“客源”;后者决定“成本”。而以粗管理为特征的白酒业,要真正过度到“精细管理”,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再看,金融、证券行业,其市场竞争的门槛更是高于一筹。无论是在人才、管理上,还是在经营思想和方式上,都要求比较高。

  但,是不是白酒业在这些产业上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不,有利润可获的机会。但取决于您的驾驭能力。笔者以为,用“以盈利为导向”的战略思想取代“由增长为导向”的战略思想,就可以在防御多元化延伸失败中,获得多元化投资回报。

  因为如果以“以盈利为导向”的战略思想来决策“多元化”,“盈利”就是关键词。如何才能“赢利”?在决策时,就会认真评估多元化战略延伸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白酒业,多元化后遗症如何解决?

  白酒业的春天在哪里?我想,这是所有白酒企业的“共同心声”!

  面对白酒业近年来的“多元化退潮”和白酒市场竞争升级,如何突围?笔者认为,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战略思想,集中优势战术和精细优化管理,是未来白酒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以盈利为导向,必然要放弃“赔本砖吆喝”、“增量不增利润”、“增项目不增利润”的“短视意识”;而“集中优势”和“精细管理”则是战术选择。也就是说,在极度竞争时代的白酒业,唯一的生存条件就是要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且要依靠精细管理和精耕营销来建立和维护这种比较竞争优势。

  贵州茅台,近6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是以盈利为导向的战略典型。就“贵州茅台”而言,它的比较优势就在于酿酒业,尤其是在高端白酒市场具备相对资源垄断优势和绝对市场领导优势。“国酒”的金字招牌,是“茅台”品牌无形价值的载体,这是其他白酒品牌所不具备的;在“酱香酒”酿造工艺上的优势,已经构成“茅台酒”的产品优势,集中精力打磨酱香茅台酒这一高端产品,并以适时的延伸策略,向上延伸出“年份茅台酒”,向下延伸出“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系列产品,从而构筑成强大的产品策略,是贵州茅台酒逐渐保持市场领先的重要因素,并凭借在行业领先地位,在高端白酒市场扮演着市场领跑者的角色,集中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从而奠定了贵州茅台高利润回报率的基础;

  而位于安徽淮北的“口子集团”、安徽涡阳的“双轮集团”、山东泰安的“泰山生力源集团”等白酒企业,因为精于主业,而在同样遭遇包括调整白酒税在内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后,业绩却反而大幅度上升。说明了什么道理?不外乎说明了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简单道理。从产业格局分布上看,“安徽口子窖集团”、“安徽双轮集团”、“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等酒厂,并没有像其他白酒企业那样涉足更多产业,而是集中精力做好主业——白酒业;但从利润实现率上看,这些酒厂近年来的利润回报,或者说业绩并没有因为产业单一而少赢利,相反高增长速度使得这些酒厂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突显。

  究其原因,这些酒厂除了集中精于主业的战略选择外,在精细管理和精耕营销上,也做出了不凡的成效。如何在“精”上下“功夫”?或许我们通过“口子窖”成功征服西安市场、“高炉家酒”颠覆江苏市场、“泰山特曲”将广东、浙江市场领导力优势揽入怀抱,能窥见它们在“精”上的如同一辄。

  首先,它们集中于某一区域市场,“集中资源”打“一点”,即将自己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集中抢占一个市场制高点,使自己成为在某一区域市场中的第一品牌。

  安徽“口子窖”西安市场:集中产品资源和促销资源,集中抢占“酒店终端制高点”,有酒店攻克终端,进而拉动渠道消费,并坚守西安市场三年不动摇;“高炉家酒”,集中打“家文化”这一“卖点”,精耕于南京市场和酒店终端,使之一举成为中档酒市场的“旗帜品牌”;“泰山特区”以集中区域市场战略,以广东市场、浙江杭州市场为“突破点”,精耕细作,最终创造广东市场连续6年和杭州市场持续11年销售超过亿元的“神话”。

  从战略层面看,“口子窖”、“高炉家酒”、“泰山特曲”成功的核心战略在于“集中战略”,相同的是他们都采取“集中做好区域市场”,即“做区域市场的优势品牌”为战略核心;不同的是,在选择“集中战略”的“点”上有所不同,即“安徽口子窖”以终端渠道集中为主;“高炉家酒”以产品集中和渠道集中为主;“泰山特曲”以产品集中为主,即认真做好“泰山特曲”。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营销2005'中国酒业的十四大命题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2005,是中国酒业的“改制元年”吗? (2005-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万兴贵)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