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黄酒业谋划复兴 7 上页:第 1 页 六大要素驱动市场 眼下,黄酒行业虽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但相信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有所改善。黄酒企业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习惯将目光盯在行业范围内,树立行业观念,任何一个动作都要遵循行业规律,按行业规则办事,从而使自己的战略更有现实意义,战术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黄酒行业的解读模型,以南北产业差异为纵轴、以行业四级权属为横轴,两轴交叉就能够大体找到目前黄酒企业的战略战术了。下面,笔者对黄酒行业的驱动要素进行剖析: 资本认同。这里的资本条件是多元的、真正市场化的资本,资本对于固态的工厂企业的整合作用鲜明显著,但是对于游离态的渠道、消费者却要接受时间考验。资本固有的惰性和贪婪性只有等到整个行业价值彻底展现才会全力介入,那些大巨头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在资本介入之前企业还是要靠自身的盈利支持扩张的。 渠道扩张。黄酒的主要问题是诸侯的种种局限,要打破局限就要进行包括创新在内的一系列动作。渠道的扩张首当其冲,尤其是对认知缺失的开拓型市场以及以后针对其他诸侯的核心市场的攻坚战等,渠道是很关键的一环,但是渠道效果受人力和自身管理能力的影响很大,即单纯的渠道往往对应的是整个市场的销售模式的重建,包括我们认为已经比较成熟的白酒行业的渠道案例里,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把渠道看成是独立的企业资源,而没有从整个配套价值体系进行配置。黄酒企业资金实力和营销觉悟都比不了白酒企业,所以渠道的扩张一定要注意这个观念的问题。 消费习惯。黄酒在其生产地一般被认为是当地的特产,而不是国酒。消费习惯是很深刻的根基,是和历史揉和在一起的,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但这些核心市场之间是分散的,存在许多认知空白。 目前,在整个中国市场,黄酒行业金字塔的顶端价值认知和认同基本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站在国酒高度上的黄酒价值尚处于空位状态,小诸侯在核心市场的价值就是大众产品,而实际消费的又是其中的部分人,认识和消费在传统的营养观念里是分离的,越年轻分离的情况越严重。 看似不同的消费习惯,其实隐含着很多价值缺陷,对于黄酒尤其如此。 品牌价值。品牌往往和消费者价值联系在一起。对于目前的黄酒品牌来说,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销售力和认知度。我们可以把品牌当成武器,这个武器在不同的场合作用是不一样的,甚至场合决定了这个武器重要程度的高低,这个场合就是企业的三种市场类型。 品牌产生作用的大小要看具体的市场。在他人的核心市场和在黄酒认知缺失的市场其作用机理不一样,当然形式也就千差万别了。无论是致力于保卫战还是攻坚战的一方,都应当搞清楚导致产生销售力的品牌价值到底是什么,来源于哪里。 人力储备。“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这句关于人才的感叹不知道是否让黄酒界的人震惊。我不是很清楚当一个企业把几千万投到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人去把广告形成的销售力真正实现? “隔行如隔山”,会卖白酒的不一定会卖黄酒,黄酒未来肯定还会有自己独特的销售渠道,比如会不会生产小规格的浓缩酒,以药酒的形式通过药店出售?卖酒的就成了卖药的了。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人才甚至是特有的,现在对于人才的价值体现研究的课题才开始: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是有其独特价值的,即人力价值。人力价值差异带来的是企业效益的差异,不同价值人力之间也有个价值匹配的问题,这意味企业的沟通成本,包括对核心技术的使用过程产生的成本等等。企业的人力价值匹配也是衡量企业用人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 反扩张力量。前五种驱动力的反作用就是反扩张力量,另外,在短期内快速发展起来的3到4家行业巨头之间的对抗力量也是反扩张的重要力量,同样不能忽视。 以古越龙山为例,由于海派黄酒的崛起,上海的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去年在上海市场虽然仍有1.2亿元销售进账,但面对上海黄酒的不断叫板,古越龙山略显被动。在本埠市场上,会稽山、塔牌等品牌的强力夹击,也让古越龙山感到利润越来越低。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