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产品快速死亡的十大死穴

产品快速死亡的十大死穴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8-17, 作者: 哲宇策划, 访问人数: 2842


7 上页:第 2 页

  第八,赌博心态作市。在不够规范的市场里,往往伴随的是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国内的企业普遍家底薄,基础脆弱。因而在一些商家眼里,特别是处于原始积累期的商家眼里,一个产品,近似一个赌注。一个新产品上市,无异于一场赌局的开始。或多或少持一种:一把定输赢、决胜负、论成败的赌徒心理。如此,何以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局面呢?在这样的急发财思想指导下,经销商惯见的手法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是不择手段、孤注一掷。他们不是去脚踏实地耕耘,为持续开发打基础。而是醉心和采信希特勒式的“闪电战”策略。在对市场发起冲锋之前,一门心思为产品嵌入市场找亮点,找说法。一旦敲定,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挖空心思地钻研市场经营之道。他们会用足所有工具,动员所有力量,进行强攻强为,人为操控,一过性抢掠市场。内蒙军团就特别擅长这种打法,与其他经营团队相比,常常表现出卓越的市场攻克能力。

  二是倚重广告策划。按照常识,凡无长远打算的,相应也不会做什么战略规划。赌,就会格外重视赌技。操盘术,自然就成了制胜法宝。但是,当今社会,老经验急剧贬值,完全靠个人拍脑袋掏点子的决策方式,正在快步成为历史,市场一天比一天难做。情势所迫,营销策划业被空前强烈的需求所召唤,浮出水面,迅速成为经销商的锦囊与舟船。策划与营销贴得越来越近,多数营销或产销合一式公司,不是内部建立策划部,就是与社会独立策划公司搭建紧密关系。可以说,现今,营销与策划,特别是附带影视广告功能的专业策划公司,已与经销商军团结成互为软硬件的组合套装式“集团军”,紧贴市场,“联机”运营。有时,策划机构作为幕僚,犹如市场“黑客”,也在为经销商支歪招,为虎作伥,推波助澜,真有点近似于充当狗头军师的意味。这一智力因素的搭车入市,客观上加持了市场短期行为的破坏力,大大缩短了新品的存活周期。经过精心策划的一个貌似强势的产品,往往能以急风暴雨式的气势席卷上市,这是那些未经策划的产品根本无法比拟的。但这种人为的炒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切入市场之后,能快速拔除首批自然成熟的消费者,然后马上雨住云收,转眼消逝得声息全无。 

  第九,求急功、谋近利。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无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还是消费者理念、科技素质、安全意识、鉴赏能力等,都已呈现相互适应的成熟形态。比如,消费者十分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性价比、品牌知名度等要素等。相应地,一个新产品的问世,也会慎之又慎,从立项、可研、论证到具体准备,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酝酿完成。先要经过历时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调研,还要经过较长期的研究开发,耗资几千万,有的多达几个亿。这种巨大投入、长期投入、审慎原则,既是长远战略的体现,更是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却是另一番情景。一个新产品,从创意策划到上市,常常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对价格体系、包装策略、销售模式、传播形态、后续服务等,基本不去细推敲,定个大谱,就草草上马,投入市场运行。结果,大量隐患留给市场,各种问题陆续暴露,麻烦层出不穷,经营者焦头烂颚,消费者一肚怨气。经营状况有时会十分窘迫,甚至难以为继。事实证明,经销商目光越短浅,心态越浮躁,产品越短命,销量越会急速走低,段时间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回过头来看,要真正推广成功一个产品,确需付出极大的努力,不免要脱皮掉肉。如果基础做得扎实、牢靠,精心培育,悉心维护,用心经营,后期就会越来越省心。几年下来,利润回报会很丰厚。如此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问题在于经销商们,已习惯于固定的思考方式,特别是渴望一蹴而就的快速成功欲望太强烈了。人们常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经营领域的这个弊端,所以难除。关键还是两条,一方面,许多经销商对“游击战”转变为“阵地战”,的战略意义看得不是很重,自觉性、紧迫性不够;另一方面,可能万事万物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都是:不到“行至水穷处”,恐怕就达不到“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土话叫:不见棺材不落泪。说得再直白点,实际上就是因为,目前流行的这种“急火快炒”式的粗放经营方式,还能够较快见利,还没有落到山穷水尽实在走不下去的绝境。

  第十,战略方向失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产品选择。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奇缺,根本无法去考虑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能是有什么卖什么。在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现在,商品极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任何一个新品上市,其着眼点,必须或者首先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就上什么。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不然,同类同质的产品太多,会大大限制和削弱新品的竞争能力。可是,经销商的思维正好相反,他们基本不去深入研究市场里隐含的规律,选定新品时的导向和决策依据,大多时候是参照周围正处于热卖的产品,及其多年在市场上成功打拼的个人经验。看见那个旺销,就倾心于哪个。跟风,扎推。宁掠熟地,不攻新城。比如,人们反映胶囊剂型的疗效好过冲剂,就有可能一咕脑上胶囊。只要是处于旺销状态的,就认定它能挣钱,当即拍板,使劲往里挤。当然,进入业已验证过的熟市场,比开发陌生市场风险要低,成功概率高。但拼抢市场的代价,其实一点也不比自主发现和开发新市场小多少。

  二、时机选择。社会在前进,市场在变化,机会是动态的,不停地生灭。能够敏锐感知市场变化,及时准确捕捉机会,就是运气。错过机会,再进入市场,说不定撞到的就是死穴。下面,以“迪厅-歌厅-桑那”项目的演变为例,浅析机会于项目的同步性。

  多少年来,社会公共价值导向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国家宣传倡导学雷锋,人们崇尚无私奉献。八十年代初,社会出于发展经济、救亡图存的需要,全方位急剧变革,以前的价值观遭受空前冲击。社会急速实行转轨变型,转而提倡向率先致富的能人看齐,一时间,人们长久构筑起来的理想信仰、价值观体系趋于崩溃坍塌,失去了相应的精神支撑,出现了空前的迷茫、彷徨、失落、痛苦。。。。。,当时,由于娱乐形式太单一,缺少畅通的排遣、宣泄渠道,于是迪厅便应运而生了!显然,是那时整齐划一的公共价值观,和单调的消解形式,成就了迪厅。但到了后期,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渐渐觉醒,个性张扬与自我价值实现成为时尚;与这种潜在的思潮与观念变化相对应,市场逐渐分化出歌厅和桑那等等具有更多的娱乐、和深度满足个性化诉求功能的场所,它们如雨后春笋般生化出来,繁若星灿。原有消费人群,也随之开始向许多类似机构转移分流。显然,这是社会进步的方向、趋势与潮流。但此时,有的人竟然投入几千万大搞豪华迪厅建设。完全可以想见,对进入市场尾声的末班车项目,进行如此巨大的投资,等待的结果会怎样。不少这样的新建迪厅,无论如何,要收回成本,至少也要10年,更别说谋求巨额回报了。

  又比如羊胎素,由于商机把握的好,上市之初就风靡中国。当时,打一针就得花几万元。现在,保健品琳琅满目,具有相同或接近功能的产品大量面世。如果选择此时上市,显然已失去了最佳时机。正是时机这一因素变迁,令同一种产品发生了天壤之别的投放效果。

  可采面膜,如果早两年上市,市场尚未大面积成熟,就像眼霜、保湿霜那样,只能是一个单品。一个产品,如果过早地与不成熟市场见面,必然会遭遇“边播种,边开荒”的尴尬局面。假如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撬动,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育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就不宜下手太早。事实上,可采,是他们用眼光和耐性赢得了机会。当人们用黄瓜、蛋清在几年时间里育熟了市场之后,它一出世,便迅速成为侧翼市场。

  捕捉商机,需要独到的眼光。如果只注重低头拉车,不注意抬头看路,就无法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时常会事倍功半,很不经济,有的还受害。比如,在国家紧缩银根时,一批企业死在半路上;当国家禁止PBC时,一批老牌企业生产的大批感冒药,顿时就出现滞销。最有意思的是两次洪水急救品的经销案例,1997年发洪水,当时疫情四起,大量消炎产品一时奇缺。许多经营消炎品的,因此而发了大财。第二次洪灾来临时,政府有了经验,采取严防死守策略,灾后疫情控制的很好,没有出现蔓延,当然,药品也就不可能出现过去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可许多企业尝到了第一次的甜头,又想原样复制。不作市场分析,也不委托专业机构调研。依然守株待兔地、盲目地在那里开足马力昼夜加班,结果造成无谓的积压。产品一生产出来,就意味着死亡。有的因此而栽了大跟斗,还有的导致崩盘,实在可惜呀!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qfw2005@yaho.com.cn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为产品找一个金品嫁衣 (2005-08-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恒星)
*内蒙军团医药保健品营销十大死穴 (2004-05-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哲宇策划)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6 05: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