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好看的广告不卖货 7 上页:第 2 页 错位之三:与客户的广告动机错位 从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目前仍然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规模偏小,力量较弱,面临的共同使命是拼命赚钱,壮大实力。此时,企业做广告,常常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诉求。他们打广告就是为了马上卖货,现得利,快速回款,确保以周转流畅的少量资金,不断线地维系企业运转。脆弱的实力决定了浮躁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几乎是把大部甚或全部家当押在一个项目上,巴望着广告象火炬一样点燃市场,一把定乾坤。有时,一个广告的成败,在他们的眼里,其重要性简直就象在上帝面前掷骰子,顺则上天堂,不顺,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无异于是下地狱。因此,有限的资金,和他们的神经一样,都是绷得紧紧的,没有多大的喘息余地。我们试着回放一个生活中的具体镜头:在广告播出的时候,经销商的两只眼睛一边象探照灯般,在不停地扫视荧屏;两只耳朵一定在象雷达一样,扫描着市场的反应。而且,心情也在随市场消息的波动而不停地上下起舞。那种紧张、焦虑、惶恐不安的心情,对人的精神的考验、折磨和摧残,远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和想象的到的。这样的情形下的显著特征是追求短期效益,抓一把是一把,极少能考虑更为长远的事情。 正因为广告承载了关乎客户盛衰存亡的沉重使命,因而,一旦一则广告不够成功,或严重失手,就会给客户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有时还可能把企业彻底葬送掉。特别是当市场回款乏力,头寸调度失灵,资金流接济不上而形成断档时,企业就面临“停摆”,非常致命!这方面的教训屡见不鲜,比如,脑黄金、秦池酒、三株口服液、哈磁等,都是由于现金流出了问题,才导致崩盘。 与我们相比,西方的企业因发展较早,与其实力相匹配的经验、理念,以及对待和运用广告的方式,也与我们大相径庭。比如美国的许多以财团为标志的企业特征群,已越过原始积累阶段,跨越到资本市场。对他们来说,个别案例的成败得失,已经够不成实质性。已经具备了在财力上自行调节和平衡的能力。因此,他们在经营行为上,尤其在对待广告的问题上,不会被眼前的一得一失所左右,能十分从容、自如、超脱地展现战略意图和长远利益。他们的广告制作投放,在前期,基本不谋求获大利,主要用于培育市场,制造社会影响,树立产品形象,传播企业理念。谋求的是后续效应。所以,广告重点突出音画创意的艺术效果。然而,我们的一些企业,自我造血的机制和能力十分有限,前期启动费用投入严重不足,时时刻刻要靠市场回款“输血”,如果发生广告连续“轰炸”几个月,市场反响不大,出现了类似的“闪腰岔气”,整个经营活动就会难以为继,被迫中断。 鉴于中西方企业的规模、实力、发展阶段的不同,文化理念及广告动机不同,与此相应的广告的传播模式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国内企业的传播模式,应该着眼于解决老百姓最急需、最实惠、最现实的问题。必须尽快从由高雅向世俗回归。凡是贴近日常生活的行业,均应该遵循该规律,比如服装、电器、化妆品、保健品、医药等。 广告要想产生预期效果,必须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里。客观要求广告不能过分强调创意与审美,搞得只见‘‘林”不见“树”。否则,就会浮光掠影,显得过分空泛,言不及义,或无法击中要害,淹没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落入“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境地。与此相反,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另外一些十务有趣的现象,有的广告根本不被广告界的专业人士看好,甚至被他们称为“下三烂”、“垃圾”作品,播出后却获得异常成功,有的还创造了促销奇迹,成为经典案例,不无讽刺意味。 试举一例:脑白金的一则广告中,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侧身而卧,口含奶嘴,渐渐入睡,及至酣然境界,脸上还绽开甜美的笑容。就是这样的画面,听不到叫好声也就罢了,却引出广告界大腕们的一片唏嘘,令他们深恶痛绝,大骂“恶心”、“恶俗”、“媚俗”、“倒胃”,“俗不可耐”、‘‘丢脸,,等等。对此,要是细细考究起来,恰恰是这些评论者自己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试想,一个多年遭遇失眠痛苦的老人或病人,要么,躺下之后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睡:要么,半夜醒来之后,无法二次入睡;要么,早早醒来,一直捱到天亮。长期遭受折磨,遭罪程度不亚于地狱。这些人渴望良好睡眠的迫切心情,一般人根本无从体会。自然,也就很难真切到位地理解他(她)们的愿望。众所周知,婴儿的睡眠最香甜,最令人垂涎。如果一个失眠者服用脑白金之后,果真能够出现孩童的甜美睡相,那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呀!对患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式的企求!正是广告策划人,广告制作人,能够设身处地去深切感受病患人内心的苦痛与向往,才会有这般不“入眼”,但很“可心”的佳作问世。他们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具有较高的情商(EQ)和同理心(Empathy),作到了与服务的对象之间息息相通,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其次,他们在搞创作的时候,不是以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来决定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不会把广告媒体,当作专门展示自己才情的舞台;他们会牢记广告的使命,是在传播患者关心和寻找的东西;他们会念念不忘自己的天职,是替广告投资商创造一条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通道。 受西方广告时尚潮流的影响,市面上的一些好看广告,重在声光电对视觉冲击力方面的表现,确实专业水平很高。但说白了,广告形式毕竟是一个载体,需要传播的核心信息是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如果脱开这个生命线,一味乐此不彼地追逐视听享受层面的东西,白扔客户的血汗钱不说,到头来,恐怕连自己赖以吃饭的“田”也要给荒了。 本文,一管之见。用意在于,一方面借以与广告界同仁们共勉,共同警醒广告错位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也提醒广告制作者,尽量不要把个体的美学主张过多地渗透到广告中去。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85895370,电子邮件: zheyucehua@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