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微软:一个时代的没落

微软:一个时代的没落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9-22, 作者: 周季钢唐宜青, 访问人数: 3901


  对李开复来说,2005年7月18日,他跨越了两个时代。  

  这一天,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跳槽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于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后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是首位被擢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华人。从种种迹象上看,李开复跳槽Google似可视作“下嫁”,所求并非更好的物质待遇或名位。  

  在微软反击Google的过程中,李开复被视为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科学界,44岁的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科学家的行列。这样一个角色的“背叛”,比尔·盖茨的伤心与震怒可想而知。微软一纸诉状将李开复告上法庭,指控其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  

  这可能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事实上,李开复跳槽并不是比尔一个人的失败,而是PC时代的失败。  

  离开不是偶然  

  与李开复离职所引起的风波相比,一年前唐骏与微软得分手则相对平和许多。2004年4月,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向微软提交了辞呈,微软CEO鲍尔默多次邀请他留下,最后见他去意已决,决定给唐骏微软中国终身名誉总裁职位,算是对他在职的肯定。  

  当记者问唐骏,像李开复这样公开表露“忠心”的高管为什么会离开微软时,唐骏的沉默和回答都耐人寻味:“我比他更忠诚啊!现在的微软与我们刚进微软的理想有一定的差别。”唐骏说过,微软已经“进入中年”,公司变得更大了。  

  李开复认为微软、IBM这样的老牌企业,有着严密的阶层和组织,制度严禁行为规范,却也难免按部就班因循苟且,而Google更类似大学,没有太多的束缚,任何想法和做法都可以自由的表达,然后投票决定。  

  “Google有着一种独特的激情魔力。”李开复曾公开表示,自己的许多学者朋友、学生都去了Google工作,而他惊讶而羡慕地发觉他们以前的憔悴消失了,充满了活力,像找到了一个梦幻之家,上班像在享受。  

  早在2003年12月,比尔·盖茨就惊奇地发现,Google招聘的人竟然都是微软的目标, Google甚至开始从微软内部挖人,这更是令微软高层坐立不安。  

  就在李开复跳槽后不久,2005年8月1 日,原微软中国区副总裁兼通用企业与渠道事业部总监叶伟伦跳槽趋势科技,担任趋势中国区总裁。在这之前,叶伟伦在微软供职12年,主导过微软“春耕”、“精耕”等数个渠道计划。  

  据称上百名微软员工已被Google挖走,微软每月都有人离开前去Google,甚至为微软IE立下汗马功劳的亚当·博斯沃思和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军人物马克·路科维斯基也从微软跳槽到了Google。  

  “中年微软”的困惑  

  微软凭借Windows和Office曾称霸整个PC时代,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收益增长率平均高达36%,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但根据Thomson First Call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华尔街对于以下看法达成一致:2006年左右微软的年度收益增长率将会滑落到6%,这个数字与Gartner预测的整个行业年度增长率的数字恰巧稳合。换句话说,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突飞猛进以后,微软已经从领头羊的角色转变成了成绩平平的一家普通公司。赛迪网副总裁祝志军毫不客气的用了“平庸”一词来形容微软的表现。  

  “微软同其他大型公司一样,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同时也投资新领域,”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德·约菲说,“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行为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而新生的力量源源不断,对微软形成全面的挑战。  

  威胁首先来自于Linux,一个因“开放源代码”而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开发的操作系统。而微软王国的核心产品——新操作系统Longhorn推出不断延期。微软总裁鲍尔默已承认Longhorn的最早面世时间也是2006年,这比微软最初的预计整整晚了3年,也就是说,Longhorn总的研制时间将耗时5年。这在操作系统的更新历史上绝无仅有。  

  随着3C融合,微软也意识到作手机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在手机市场上,微软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说服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几家手机制造商使用其开发的网络浏览、电子邮件及照片传输系统Windows Mobile,但诺基亚、三星以及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却执意与微软的竞争对手Symbian合作,甚至参股Symbian。Symbian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突破70%,成为微软无法绕过去的障碍。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微软:黑屏计划会“黑”死谁? (2008-10-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志强)
*是“番茄”有毒还是丢卒保车? (2008-08-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泳华)
*狼一样的微软 (2007-1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齐剑利)
*微软新战略 垄断阴谋出狠招 (2005-11-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亮)
*微软重铸营销大机器 (2005-09-01, 《首席市场官》)
*Windows不败:谁帮了微软?--透过微软看强势品牌的黑洞效应 (2005-07-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钟洪奇)
*微软的搜索生意 (2004-06-29, 经济观察报,作者:黄继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