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环球时空 > “中国并购”尚未成型

“中国并购”尚未成型


《经济观察报》, 2005-10-20, 作者: 冯大刚, 访问人数: 2461


  从联想到TCL,从海尔到中海油,尽管在几个月来的海外收购中中国公司表现得令人瞩目,但它们依然偏小的规模和略显莽撞的态度还是泄漏了它们的不成熟。“中国大军确实尚未杀到”,《经济学人》信息部中国咨询总监徐思涛说。他刚刚主持完成了一份针对中国内地企业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企业近期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高调的资产收购运动,但直到2004年,这种规模仍远小于四分之一世纪前的日本。

  按照这份报告,中国内地企业普遍处在一种“青春期”状态——它们有足够的激情和理想,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眼光,要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还为时尚早。报告说,妨碍它们海外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的金融管制制度。

  尴尬的青春

  今天的中国经济和二十多年前日本经济的共性在于: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额急剧扩大、中产阶层迅速形成等。但当年的日本经济没有中国那么多历史包袱,另外,中国的股市是一个“艰难”的市场,中国的银行创造利润的能力比较弱  

  2005年的5月-6月间,《经济学人》信息部在美国银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支持下进行了一项定量调查,得出了上述结论。这项调查针对150家年营业额在1亿-500亿之间的国内企业的176位高管发放了问卷,并对国内企业研究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访谈。9月的最后一周,合作各方在北京公布了调查结果。

  在这份报告中,最引人注意的结论是:备受瞩目的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尚不及日本1980年时的水平。而在此之前,当讨论中国企业近期频繁出现在海外并购桌上的话题时,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日本常被用来作为乐观的参照物。

  “当今的中国市场和二十多年前的日本市场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额急剧扩大、中产阶层迅速形成等”,《经济学人》信息部中国咨询总监徐思涛说,“但当年处在扩张期的日本没有中国现在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另外,中国的股市是一个‘艰难’的市场,中国的银行创造利润的能力比较弱。”

  “翻开中国报纸的头版,你会发现头条的位置上充满着大篇幅的关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报道,但这种情况在当年的日本没有发生”,这位曾经在法国兴业银行担任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的学者说,“中国企业正在成长,但显然不够成熟,这是因为当年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太多了,而中国现在的还太少,中国的海外投资还处在早期阶段。”

  从数据方面,这份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会一直上升,到2009年很可能增至300亿美元,但此数额只相当于全球资金总额的2.4%。不容乐观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仍会保持相似的状况”。

  即使如此,并购可能已经耗尽了中国公司的全力。“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需要‘蛇吞象’的勇气”,9月28日,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表示。在联想对IBM PC业务的收购中,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的债务,而联想自身年收入不过30亿美元。

  能够看出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方面尚不成熟的另外一个指标是投资内容。报告指出,中国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得国内得不到的品牌、技术、原材料或逃离国内竞争白热化的行业而进行海外投资,而二十多年前的日本,这种收购的范围囊括了从高科技公司、金融、房地产到艺术品等在内的几乎“半个美国”。

  这份报告的支持者之一、韬睿亚洲区人力资源咨询业务亚洲区总裁倪道博对此的解释是,“对中国的公司来说,国内有很好的市场,有很多的商机,它们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海外投资?”调查中91%的中国内地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国内市场将是它们的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市场定在北美的公司却只有11%。在小型或中型的中国本地公司中,这种“向内看”的倾向更加明显。

  “海外并购进行的少并不代表中国公司没有进入海外,”报告赞助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太平洋区业务研究及企划总监黄盈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事实上,在欧美市场上大多数消费产品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公司已经成为环球供应链的一部分,只是人们看不到中国的名字而已。”

  然而,《经济学人》信息部中国咨询总监徐思涛认为,即使上述两个原因是导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束缚仍来自中国僵化的金融管制制度。“如果不是金融管制的话,中国公司本该有更大的动作”,他说,“大规模海外投资时机成熟的条件有两个,关键是放松金融管制,这可提高中国公司的竞争力,其次是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和有效。”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外企并购中国企业的背后 (2006-01-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戴高诺)
*舌战并购策略与文化整合 (2003-12-18, 《中外管理》2003年第十二期)
*中型企业并购——执掌中国未来十年经济之命运 (2002-11-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震)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