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破冰 销售困局 7 上页:第 1 页 “传递利益”搅浑市场 在外企,签一笔生意合同非常难,要反复商谈、论证。签字时,中国区总经理没有签字权,CEO甚至也没有签字权,权力在CFO。还必须由律师先签下有效法律文件,CFO根据律师的签字才能在合同上签字。大家把合同签定后就按此方式操作。 但是我们这儿,不少企业的合同只是确定了双方之间有商业关系。 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签合同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连部门负责人都可以签。他不明白,这里的合同不过意味着谈判才开始,变数大着呢!没准儿谁在背后捅一刀子,你就晾着吧!合同不代表认定了什么,只能说明双方的戏才开始上演,将来有了问题,谁来处理那还两说。当合同双方都明白这些后,客户签字时会常常打趣:一年以后还能再见到你吗?签合同的是你,结款可能就不是你了。 科特勒理论中讲关系营销,但在中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关系营销要靠信任传递,国外是真正把信任传递出去,而我们这里,则是把利益传递出去,这是最大的不同。中国的生意是人的生意,外企在中国住长了,也就懂得中国式商业贿赂了。 所有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业绩上不去,销售水平的层次很低,渠道“黑洞”下做不强企业而我们的市场环境却被搞得很乱,尘埃四起! 实战营销论道! 王强认为,营销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老板都是销售员 销售在企业里非常重要。联想做大项目的时候,柳(传志)总自己亲自提着包去见客户。企业的大老板们都应该做销售,他是要把这个企业销售出去,把企业的品牌、理念销售出去,而不是简单把自己的一台冰箱,一台电脑销售出去。 我们的国企老总大都不会做销售,民企老总就会做销售。国内很成功的大亨他们都懂销售。其实任何企业的老板都是销售员。如果大老板不懂销售,你企业就没有销售文化,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企业! 管人不是管报表 企业文化最主要的环节应当是销售团队文化,因为销售最活跃。说大了,营销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外面跑,办公楼里搞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关心他们的死活。营销人员打交道的客户还是人,任何企业都是通过销售人员被外界了解的。所以营销管理非常复杂,管报表是没有用的,应该强调人性化。 尊重体现在精细化 人性化最根本的是尊重。这有两方面很重要:一是企业的营销目标要长期化,业务员的营销周期应充分尊重他对市场的培育;二是对营销人员的考评指标要综合化。第一位的,一定是他的销售业绩,但不是唯一指标。第二是他的创造性。第三是对营销过程的成本控制。第四是他与客户的良性关系,尤其要尊重他们成为客户的代言人。 我在SIEBEL时的最大感受,就是我能当中国用户的代言人,向总部提要求。上海一个药厂要用我们专门的医药软件,但我们没有汉化版本的计划。客户说:我不可能买英文版,如果你有中文版,我就买。我把这个需求提到总部,总部二话没说,马上实施版本汉化。 让业务员参与决策 客户不同,营销方式就不一样,没有金科玉律。关键是思维方式和思路,而不是表面化的技巧。如何找出客户的真正需求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定位要转变,他不是营销工具,要让他变成企业的信息员、决策参与者。他们的意见向上反馈,应当与老总向下对各层的态度是统一的,中间任何一个层次有问题都不行。市场是一个大系统,营销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任务,营销要参与企业决策。 实战营销论道! 显然,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企业的文化形态时,便发现真正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营销价值理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