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诊所 > 解读索尼危机背后的成因

解读索尼危机背后的成因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2-25, 作者: 董盟君刘步尘, 访问人数: 5401


7 上页:第 1 页

  问:有人认为,日系企业的中国危机是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的经济表现,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你认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大吗?

  答: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要说有多大,我也没有看出来。日系企业的危机,很大程度上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我注意到,在已经发生的多起危机事件中,索尼基本上都是一个被动、消极的角色,要么消极应对要么不了了之,几乎看不到一个国际大企业坦荡、诚实的风范,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当然,要说政治因素没有影响国民对日本产品的选择意向,也不是实事求是。2005年以来,日本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这多多少少会给日系企业带来一些麻烦。但是我想,大多数人选择购买什么品牌的产品,看的是产品品质,而不是它贴着什么标签。

  问:有人说,和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相比,日系产品的缺陷只能说是瑕疵,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消费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觉得中国产品和日系产品的差距大吗?

  答:我们必须承认,目前日系产品在全球的表现要好于中国,甚至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企业仍然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但是,小瑕疵背后是大问题。一般来说,象索尼这样的企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问题产品往往是很难在市场上出现的,为什么有缺陷的产品流向市场了?是不是质量管理体系出了问题?依照国际企业惯例,问题产品是要被召回的,为什么索尼拒绝召回?从“完美索尼”到“缺陷产品制造者”,索尼的形象在不经意之间被一点一点地侵蚀着。

  和日系企业步履艰难相反,中国产品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虽然她看起来略显年轻、稚嫩,却是后生可畏。日系品牌的集体性危机,至少说明我们和外资品牌的差距不那么大了。

  问:中国企业应该从日系企业危机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日系企业的危机应当成为我们的镜鉴,而不是我们的笑话,中国企业不应当有旁观者的心态。

  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尽快确立三大理念:第一,技术主导企业的理念。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停留在营销主导企业阶段,过度依赖营销对企业的拉升作用,应该看到,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必定是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具有核心竞争力。第二,诚信经营的理念。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诚信形象不佳,靠偷税漏税耍小聪明谋取发展的不在少数,这在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阶段是有市场的,但是,随着整个社会诚信度越来越高,非诚信行为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短见而抛弃,因此,谁能率先建立诚信形象,谁将率先赢得市场先机。第三,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理念。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基本上只在本土经营,海外市场显得十分陌生。但是,我们发现,如果今天谁还局限于本土市场经营,那么,它将永远无法建立全球优势。

  问:有人说,日系企业在中国出现集体性危机,与其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分不开,你认为呢?

  答:我基本认同这个观点。和韩系企业相比,日系企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它们希望在中国这个大市场狠赚一笔,另一方面内心又对这个国家的日益强大怀有恐惧心理。其结果是什么呢?不愿意把最新技术和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久而久之,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大幅度下降,消费者印象也变得日益模糊。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走过的弯路,最能说明这一点。

  我还注意到一个事实: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每一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几乎都不是日系企业推动的。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作为技术领先型企业的日系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如此无所作为呢?虽然大多数日系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但是,仍然给人留下水土不服的印象。以手机为例,中国手机销售模式主要是自营销售和大卖场销售,但是习惯了运营商销售模式的日系手机,一直难以适应中国这种现实,结果兵败而退。

  我想,这和日系企业的市场歧视有关。在精明的日系企业看来,中国市场是一个二等公民,不应该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率先使用者。

  但是,这种傲慢与偏见正在让日系企业品尝到苦涩滋味:一直以来以仰视眼光看待日系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把日系产品和韩系产品放在等高的位置上,这实际上等于给日系产品找到了一个竞争者。我们不妨进一步设想:如果日系企业不能放下架子、调整心态,终有一天会被中国消费者以俯视的眼光对待?若此,只怕后悔都来不及了。

  问:你对索尼乃至所有日系企业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答:中国有一句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当事企业,索尼比任何人更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因此,心态的调整也许比百般解释更重要。我建议所有日系企业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调整中国发展战略,蔑视中国的想法要不得。遗憾的是,经历了多起危机事件之后,我们看到日系企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索尼甚至给人手足失措、乱了方寸的印象。

  索尼何时才能走出麻烦的泥潭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索尼疲于这种“失火救火”式的应对,而不是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市场的麻烦还在后面。

  作者为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2004年中国首届金凤凰营销奖唯一特别金奖获得者。联系电话:020—38291799,电子邮件: liubc@zlz.com

1 2





关于作者:
刘步尘 刘步尘:现任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人民网、博锐管理在线等媒体专栏作家
查看刘步尘详细介绍  浏览刘步尘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索尼发展战略出了问题 (2006-02-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从苹果iPod和索尼MP3的成败,看撇脂定价法的使用艺术 (2006-02-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卢强)
*低端转型,索尼自乱阵脚 (2006-01-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索尼能重焕魔力吗? (2005-11-10, 《环球企业家》,作者:叶南)
*索尼中国:凤凰涅磐 (2003-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凤君、王万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9 05: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