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羊城晚报》对话顶级奢侈品牌 《羊城晚报》:上海的“顶级奢侈品展”3天成交2.5亿元,由此可见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能力。另有报告称,再过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态度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 求诸子:前国家队足球主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叫“态度决定一切”,那么,态度又受什么影响呢?我觉得立场决定态度,有什么的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态度。一提起立场,我们不能一味走进意识形态领域,神经质似地想起了阶段立场。立场是一个大的哲学命题,我常常用一句通俗而形象地话解释立场就是你屁股坐在什么位置,实际上,再说一句较粗的话就是“屁股决定一切”。 如果弄懂了立场和态度的关系,搞明白了态度的起源点,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地理解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态度了。在目前中国,对奢侈品有消费能力的主要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是位高权重者,第二种人是富人阶层,第三种人是外企白领。第一种人有地位有权势,消费世界顶级奢侈品牌,讲究的是与“贵人”身份的匹配,其消费态度要的是至尊至贵、人上之人的感觉。第二种人是一些有钱的阔佬,他们的消费态度,鲁迅早就总结了“一阔脸就变”,更多的是为了显富摆阔的需要。第三种人长期沐浴“欧风美雨”,在其骨子里,西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浓厚,这种绅士、名媛消费奢侈品牌讲究的是时尚、派、高雅,更多的是体验奢侈品牌的那种独特魅力和风韵。 这两年,中国出现奢侈品消费热现象,其原因,大的方面归功于邓小平“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经常出差在外,目睹中国高速公路一条一条起来了,一条一条地连成网络化,感觉像一条一条巨龙在腾飞,真的,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自然而然,全球奢侈品牌的总裁们盯上了中国庞大市场。去年夏秋之交,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牌集团路易威登在上海造了一艘旗帜店,请了一千名大腕佳丽摇旗呐喊,当时,其总裁就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要奢侈在东方”。 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从文化里面寻找答案。现如今,日本是全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有人估测,到2015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寻起根来,扶桑文化深受大唐文化影响。我是这么看的,东方钱文化里有这种观念:只有富起来就敢消费,只要有卖的就有买的,比富斗富的意识比较浓厚。《红楼梦》里四句判词就很深刻地揭示了东方钱文化的这种特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羊城晚报》:您眼中的奢侈品有哪些特点?请您解读奢侈品的深层涵义? 求诸子:首要的特点就是中国古话所说的“物以稀为贵”,一多一滥就不能称为奢侈品,比方说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宾利”全球就那么一点点,限量出售的。其次就是历史悠久,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传承下来。第三个特点就是品牌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神奇的故事。第四个特点就是奢侈品牌绝大部分起源于欧洲,有皇家渊源关系或者说有贵族血统。 大凡奢侈品牌的品牌化路线,同样是富有者的游戏和智者的结晶。奢侈品牌经过了品牌的时间积累、品牌的质量积累、品牌的金钱积累以及品牌的爱心积累。达不到这个层次,修炼不到这个火候,就不能打造世界顶级高端奢侈品牌。 《羊城晚报》:奢侈品消费人群的特点?(如消费意识的多元化,海外经历,高薪,身份标属,对钟爱品牌的狂热崇拜) 求诸子:上面已说了。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对奢侈品的热爱是因为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奢侈理由,而不是因为它价值的高低,您怎么看?请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您对奢侈品的看法。 求诸子:不同的文明,造就不同的消费理念。打个比方说,每到新年元旦,西方人往往喜欢听维也纳新年音乐晚会,图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种审美的体验,而中国人往往喜欢看小品总动员,图的是一种感官的刺激、一种逃避现实的麻醉。 全球奢侈品牌大都源于欧洲,古老的欧洲,古老的文化魅力,消费奢侈品牌重在其品牌的文化内涵,而不能看重其产品的价格。产品具有功能性,而品牌就不能强调其功能性,正如企业追逐功利,而企业文化就要讲究精神层面的东西一样。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