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调业存在“民企困境”? 7 上页:第 1 页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想请教长虹,在应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及原材料上涨方面,你们会有优于民企的解决方法或基础吗? 潘征军:长虹不仅有空调,还有彩电、冰箱等产品,所以在发泡材料、功能塑料、钢管等原材料采购方面,会因规模巨大而增加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更重要的是我前面谈到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规范化的、系统化的健全的企业制度。 中国经济时报:空调这个行业,是否已特殊到由企业的性质决定它能否生存或发展的命运?2005年统计表明,前10名空调品牌中,仅剩下3家民营企业,有人觉得这有预示意义。 李兴浩:这个数据仅仅说明,另外7家非民营企业更多、更好地体会到了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 潘征军:这个说法不准确,我确信最终胜出的将是综合竞争力强大的企业。 沈闻涧:我同意两位企业人士的观点。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份额和占比都是动态变化的,现在的分布并不能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基本原理。其实家电零售业“国退民进”例子,就很有典型意义。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凭借先进的运营模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壮大,并且不断挤压传统家电企业的生存空间。他们未因为自身是民营性质,而在扩张和发展中受到限制。这实际上也折射出我国家电制造领域,仍然是以企业为主的开放式竞争,而非政策导向为主的半垄断竞争。 中国经济时报:国企也好、民企也罢,身处空调行业,你们现在是否有共同的难题?如何去克服?对中国空调行业未来走势如何判断? 李兴浩:战略和管理是中国企业普遍需要重视的问题。我认为,做企业应当具备一个最基本的观念,那就是主观性的东西要少一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建立在企业经营规律的遵行与演绎上。结合全球空调业的趋势,中国空调业未来走势将是,传统空调逐渐被淘汰,集节能、健康、静音等主流技术于一身的第四代空调必将占据空调市场主流。而通过走技术导向型发展道路并以此建立起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也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潘征军:技术创新应该是中国空调企业今后很长时间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空调是高能耗产品,而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能耗国,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出发,空调企业都有责任将节能当做首要攻克技术。其次,空调的确切涵义是空气调节器,不光调节冷暖,还要提升空气质量。闹腾了这么多年的空调行业最终要回归技术路线。其实从去年开始,空调价格已经回升,而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在提升。基于此,长虹定下的战略是,稳步发展,用2-3年甚至5年的时间逐步做强做大,不作自杀性的冲刺。其次,立足代表技术方向的产品。 沈闻涧:无论是志高、长虹,或是与他们处于同阵营的其它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竞争同质化下的差异化突围难题。一方面,空调技术含量低、企业创新能力弱,在产品、渠道、价格、服务等多个环节高度同质化,最终导致企业间的竞争置于价格、炒作等低水平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行业重组与洗牌接近尾声,仍然有一些企业面临出局的危机。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寻找各自的差异化道路,比如定位区域市场做强做精,或立足OEM加工中心,为同行贴牌,但作用均不明显,最终只会丧失自我,在竞争中没落。 对此,我认为,二三线企业有必要寻求合作共赢的模式,即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三大环节上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后谋强壮大。志高、长虹们必须迅速做大,确立竞争优势。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wjian@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