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的异化 7 上页:第 2 页 破灭的神话 20多年来,做中国的戴尔、做中国的家乐福……成为中国公司向跨国公司致敬的一种标准模式。中国公司在各自的行业中,寻求到一个目标追寻,并乐于标榜自己正在向偶像学习,以便沾上偶像的光芒。 战略管理学通用、流程管理学丰田、品牌营销学宝洁、连锁经营学麦当劳、供应链管理学戴尔、深度营销学可口可乐、安全控制学杜邦……在管理、营销、品牌、供应链、安全控制多个领域,跨国公司们扮演了启蒙者和教父的角色,成为中国公司学习、效仿的“标杆”。 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家乐福销售劣质产品、富士施乐涉嫌走私、英特尔涉嫌造假、索尼瞒报销售收入…… 使得这个群体的偶像力量和光芒黯然失色。 实际上,上述问题是跨国公司在公司治理中潜在症结的爆发。 “早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是没战略,它们把中国当成一个赚钱的市场,而不是当成全球市场的有机体。”北京锡恩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说。一方面,中国政府的严格管制使得跨国公司的进入门槛太高,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相当不健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度过了早期头脑发热的投资阶段后,也意识到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了。 跨国公司的一系列表现,完全失去其在母国或发达国家的作派。为什么在发达国家规规矩矩的公司到中国,就放弃背负的社会责任?追溯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资本的逐利性要求跨国公司追逐利润,反映在中国这种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就是一些公司的行为失去了经济理性。 在搜狐公司日前完成的一项关于企业公众形象的大型网上调查中,不少网友也评价,跨国公司乃至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并非都是道德楷模。本土化并非如跨国公司自己标榜的那样光彩夺目,而多是出于公司自身利益考虑。 某跨国医药公司主管杜小姐介绍说,按照母公司要求,在中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只有法律允许做的才去做。“但在操作中发现,如果这样,许多事情根本做不成。” 英国威尔士亲王国际企业领导人论坛的公司政策与惯例部负责人彼得·布鲁认为,虽然大批中国公司与西方伙伴联手成立了合资企业,而且许多中国公司本身现在已经是跨国公司,但中国的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法治。西方公司遵循国际公认的经营标准,中国公司却大多讲究长期以来形成的拉关系、给回扣的做法。 表面上看,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尤其是规制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线条过粗,有些规定不尽合理。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也得不到统一,各地方政府出于各自利益,制定出各种土政策,片面保护本地企业,造成企业行为越发不规范,违法者得不到追究。在这种情况下,跨国企业当然会选择“入乡随俗”,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得利益。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在剖析跨国公司问题的根源时谈到,某些跨国公司可能没有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完善其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毕竟,我们国家当前的市场信用状况不太好,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一些跨国公司在自己的发达国家母国建立了就当地环境而言已经非常完备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但我国当前市场上的某些问题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发达国家母国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些公司如果需要使用中国国内生产的原材料,但没有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其质量监督检测和风险预防体系,可能就会出问题。 “跨国公司出现这些问题,既说明我们的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也表明跨国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说,“在客观看待我们投资环境不足的同时,跨国公司也需要正视现实,反省自己。” “跨国公司在中国阶段性的变形和痛苦,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姜汝祥提醒说,“因为,跨国公司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的明天。”当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试图成为跨国公司之时,必然也会面临“本地化”的痛苦“变形”,是被西方工业文明同化和改造,还是形成更加强势的中国商业精神,在文明的层面取得全球性的成功,将是中国企业未来所面临的更深层次的挑战。 原载:《商界名家》杂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chenyu701@to.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