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VS. MBA的婆媳之争 7 上页:第 1 页 孰是孰非 在企业与MBA相互埋怨对方,各自指责对方的不是的时候,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倒在了企业一方,毫不留情地给MBA毕业生浇了一盆冷水。他在自己的新书《要经理,不要MBA》中说:每个MBA毕业生都应该在自己前额上烙上骷髅标记,并写上不适合做管理人员的警告。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MBA们,一瞬间被明茨伯格投入了地狱。 事实上,如同嫁进门的媳妇与婆婆的关系处理,企业与MBA相互埋怨是常事。孰是孰非,谁的罪过更大一些? “教育作为高级人力资源的供给者,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使命。如果出现这种‘婆媳矛盾’,首先从自身上找原因。教育不能忽视实践的要求,学生最终是要回归社会的。” 戚院长把主要责任归咎到学校这一方,“在培养过程中,关键点始终在培养院校,MBA学生就像一块好的材料,但好材料如果造不出好产品,始终是学校的罪过,学校的失职。” “作为MBA的原材料,学生是不是值得改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终究,你的工艺、技术再好,再强,不合格的原料还是造不出好产品。”戚院长话锋一转,“重返校园学习两三年MBA,只能说在理论层次上、对社会的认识上,你得到了提升,不意味着你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你适应社会,真正进行管理实务的时候把这些要件都掌握了。如同你在军校毕业了,并不意味着你能指挥千军万马。也许给你指挥千军万马的机会也会打败仗,这是常有的。所以在这一点上,MBA要进行反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们更多的忽略了企业自身”。针对MBA与企业的“婆媳之争”,戚院长也不放过用人单位,“我敢说,一些企业的评价标准、择人标准肯定不是以能力为导向。因为我天天和不同的企业打交道,特别是他们的高管们。我发现,某个MBA,能力、水平、素质都很高很强,但长得不好看,个子不高,一些企业就是不要。” “就算企业主观出发点是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但现在的评价机制是否能筛选出优透的MBA呢?就像我们学校的出发点是选一流的MBA生源,但是按你的标准、国家的考试和面试,筛选出来的是不是就真正代表一流的?” 戚院长补充,“何况在中国就业市场上,还不是一个很规范的市场。很多因素如关系、人情等,决定了你能否被用人单位看中。” 显而易见,MBA与企业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缓解MBA与企业的“婆媳之争”,中国MBA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需要规范,企业的择人标准要以能力、素质为导向。与此同时,MBA毕业生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真知,证明自己的价值。 话又说回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有矛盾。这意味着,MBA与企业的“婆媳之争”的化解,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人们更多的忽略了企业自身”。针对MBA与企业的“婆媳之争”,戚院长也不放过用人单位,“我敢说,一些企业的评价标准、择人标准肯定不是以能力为导向。因为我天天和不同的企业打交道,特别是他们的高管们。我发现,某个MBA,能力、水平、素质都很高很强,但长的不好看,个子不高,一些企业就是不要。”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