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保健行业2006年中盘点 7 上页:第 1 页 同样一个产品,假如在会议营销的零售价是400元,在直销渠道的售价一般在500-600元(高25%-50%),而在商场超市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200元。可以想象如果到今天手机还是10年前大砖头超过万元的售价,就不可能在全国有数亿部的拥有量。中国保健品行业瓶颈非营销之器不利,乃通路效率低下所致,保健的需求虽然势不可挡,但价格太高老百姓的确难以长期承担。就象割韭菜,刀太利,一刀割到根,新的发不出来。如果不能大幅度降低零售价格,放低门槛让更多消费者进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就会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没有真实的购买力作支撑,偶尔的虚假繁荣便不能持久,所谓的变化不过是哪家多分一点,饼不会增大。 广告渠道模式同样面临困境,黄金搭档广告全国禁播便是警告。广告渠道模式在利用现代传媒沟通及单品集成上量方面有其优势,但媒体费用不菲,这两年蒙派元气大伤,辛辛苦苦不过在给媒体打工。脑白金恶俗广告滥播的结果就是民怨沸腾,“两会”上代表提案不断,夹送小报、电视直销今年都会遭到严管,这种严管不再简单罚款了事,严重者会依法处置,关进监狱。 是否行业乌云满天,愁云惨淡呢?其实不然,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中国保健行业的销量一直有增无减,但这种增长更多不是体现在品牌企业上,而是小品牌,甚至杂牌企业,十分分散,比如鱼油、软磷脂这些产品(包括健字号和食字号)每年的销量都相当大,而且保健品市场已经从中心城市向富裕城镇渗透,一年光以礼品形式走的量就很大。有人说200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是低谷,销售量降到300亿不到,其实这些数据来源是大有疑问的。不要说全国,就单单一个北京市场,你能统计出真实的销量吗?根本不可能!以直销为例,浮出水面的不过几十家,地下的大约有几千家。会议营销出名的不过十来家,但有几十人小团队的会销企业在北京也不下百家。广告渠道模式同样难以统计,各种小报,街头传单十分泛滥。如果再考虑体验营销渠道、美容健身渠道、医院渠道、邮购渠道等,浮在水面上的不过冰山一角。 2006年确实是中国保健行业的整合年、洗牌年,表面上平淡无亮点,水面下却暗流汹涌。与一般的预测不同,在这轮洗牌中胜出的很可能不是目前占据台面的品牌企业,恰恰很可能有黑马杀出。以直销模式为例,安利短期内再创新高难度很大,因为已成众矢之的和挖角对象,如新等企业的上升很大程度来源于安利的网络人员分流。会议营销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品牌企业经销商网络几乎无一例外被其它品牌寄生,经销商挂羊头卖狗肉,两头通吃,最后知名品牌企业被架空。这种现象并非劣币驱逐良币如此简单,而是价值规律使然。坦率地说,保健行业无名牌,所谓名牌企业,很多不过是个虚名,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超值利益,而是靠虚名卖一些无真正技术含量的高价产品,这个根基是很脆弱的。这种较量其实从经销商层面已经展开,一般品牌企业给省级经销商的价格大多在35扣以上,而小品牌一般不超过25扣,10个点的价差有时就决定生死存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营之本质就在于价差,即价值剩余。以前日化产品是终端拦截,现在保健品行业更绝,可称之为网络拦截,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难道品牌之路错了,其实不然。品牌是属于顾客的,属于企业的只是牌子,顾客对品牌的忠诚最主要还是因为能带来长期的实际利益,而不仅仅是虚荣。顾客对保健行业之不满除了虚假宣传,最主要是价格虚高,超出日常承受能力。但品牌企业大多对顾客核心利益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反而上央视、赞助3•15晚会等等,虚上加虚,说白了,不过是变着法子忽悠消费者,而价格雷打不动,甚至不断提升。大道至简,沃尔玛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不过就是“顾客为先”。中国保健品行业真正呼唤的是类似家电变革中的格兰仕和国美出现,一是技术管理提升大规模生产,一是公共渠道大规模分销,双剑合璧大幅度降低售价拉低进入门槛,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怀善念,以消费者为本,科学发展,中国保健品行业方能走出迷雾,柳暗花明。 百年品牌,基业常青不是扯大旗做虎皮,而是善根正道,开花结果。很多人误入歧途,舍本逐末,倒因为果,弄出一地鸡毛,满眼泡沫。 历经风雨,方见彩虹,中国保健品行业新一轮洗牌开局,谁会是最后赢家?志同道合者请多交流: dabei2006@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