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国际笔记本品牌之中国危机年? 7 上页:第 2 页 “国际迷信”的终结:国际品牌中国之路发展隐忧 4年前,在迈克·戴尔一次例行的中国之旅中,有人曾经问他如何评价中国电脑业老大联想及其领军人物杨元庆,傲慢的戴尔只用了几个简短的词就打发了记者:“我不认识杨元庆,更不清楚联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迈克·戴尔的回答与其说是傲慢,不如说是对来自中国本土强大竞争对手有着强烈的敌对情绪。而2005年的“邮件门”事件发生,更将戴尔公司这种敌对情绪暴露无遗。 而另一国际巨头惠普,同样对中国本土电脑制造企业有着强烈的抵制、扼杀意识。惠普公司在台湾曾刊登了一则名为“ 连想都不要想” 的攻击性广告,对联想进行不留余地地诋毁。惠普此举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受到多方的批评与指责。 国际品牌对中国本土品牌的集体营销妖魔化行动,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极不寻常的现象。在过去很长时间中,电脑业的国际品牌制造商根本不将中国本土品牌联想、TCL、方正等对手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本土制造商不仅实力弱小,而且中国消费者有着盲目的国际品牌迷信心理,纵使在产品品质与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仍然会将国际品牌放在购买的第一选择。 但现在,一切似乎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中国笔记本市场发展的成熟,笔记本电脑的消费已经从“炫耀期”步入“普及期”,2006年被定义为“中国笔记本元年”。而双核技术的到来,更是使让本土笔记本厂商与国际品牌厂商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之上。 同时,随着国产笔记本生产商彻底破除高端技术壁垒,国际厂商天然的优势格局出现了动摇,竞争的重点已开始向以高性价比产品为基础的营销能力上转移。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快速增长中的庞大而复杂的市场而言,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营销攻势掌控市场节奏,令产品高效地直达消费者,以实现消费价值的方式引导消费,以迅速培养消费市场的品牌偏好度,将成为抢占市场“蛋糕”的关键。而这正是许多本土笔记本品牌的优势。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理性的增强,许多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国际品牌,反而对许多性价比更优、服务更到位的本土品牌青睐有加。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迷信”的理性回归,这对一向以品牌影响力作为竞争法宝的国际品牌是一大打击,曾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笔记本销售第一名的东芝,随着本土品牌的崛起以及自身策略的失误,市场不断溃败,到了2006年第一季度,东芝的销量几乎跌出排行榜的十名之外。 在2006年,笔记本电脑将加速从炫耀性消费进入普及性消费的进程,市场的放量增长给本土品牌带来了新的崛起机会。同时,随着中国消费者“国际品牌迷信”的理性回归,以及国际品牌在售后服务上的歧视性对待、价格高昂等缺陷的显露,国际品牌笔记本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国际品牌对本土品牌的集体营销妖魔性行为,背面上看是一种对竞争对手不光彩的恶意打击,在深层次上却是国际品牌对本土品牌崛起的担忧与期望进行扼杀的仇恨心理。 虽然目前国际笔记本厂商在与本土厂商对决中仍然占据优势,但国际厂商普遍存在着决策机制反应缓慢、销售渠道冗长、营销模式僵化的缺点,这让联想、神州、TCL等以反应速度见长的本土厂商看到了机会。本土笔记本企业正在加速市场营销战役的密署,从技术研发、品质服务、营销攻势上进行大力苦功,力图在以产品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和品质为保证,在加速营销节奏的进攻下,一举颠覆原有市场营销格局,打破原先僵化的市场对抗。 市场永远没有常胜将军,商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蒙牛、伊利、北京三元等本土液态奶企业的迅速崛起,世界五大牛奶巨头法国达能,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荷兰菲仕兰在中国市场上节节败退,最终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同样,由于本土品牌的强大阻击以及自身市场策略的失误,日系手机厂商东芝、松下、三菱溃败中国,相继退出了中国。 竞争就是让对手无法安睡。中国本土企业已经用实力向许多国际企业表明:任何企业都不会永远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胜利者必将属于那些对市场了解最深刻、对消费需求把握最到位的企业。 2006年,随着消费理性的回归以及本土笔记本企业的迅速崛起,整个笔记本市场格局正在被改写。2006年是否会成为国际笔记本品牌的中国市场危机年,一切就让市场发展结果去回答。 林景新,资深公共关系顾问。对公关传播、媒体舆论控制有深入的研究,现为宣亚国际公关广州分公司顾问,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 电话:13711578184 电邮: mynewvictory@hotmai.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